王新敏 史新麗(塔里木油田石化分公司 新疆 庫爾勒 841000)
尿素是一種含氮量非常高的化肥,我國生產的氮肥中,尿素的比例占到了60%,而且尿素可以和其他肥料一起制作出復合肥料,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尿素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需求量巨大。回顧尿素的工藝歷史,在1773年首次提純尿素后,人們在實驗室開始了研制尿素的生產,到20世紀30年代后,才逐步開始了工業化的生產階段,生產技術不斷取得了進步,本文對尿素的生產技術進展進行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這種方法是利用二氧化碳進行氣提,在1967年投入工業化運行,由于這種方法流程并不復雜,設備相對較少,因此在上世紀70年代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后,這種技術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進,簡要分析如下。
為了進一步提高設備的安全性能,添加了原料氣體脫氫的設備。對合成塔的構造進一步改造,利用高效板進一步提高了轉化率,而且使合成塔的高度和體積有所降低。把原先立式降膜式甲銨冷卻器改造成水平池式,而且將它作為初級反應器,進一步使合成塔的體積和高度降低。
通過這些技術進步,將反應器改為水平狀態,可以解決原先塔頂聚集大量氣體的問題,產生同等低壓蒸汽時所需的冷卻面減少一半,而且使進料實現了連續化,使工廠的框架進一步降低,減少了投資成本[1]。
這種方法是利用氨進行氣提,再1970年投入工業化運行,其基本工序同二氧化碳氣提法基本一致,不同的地方在于提高了氨與二氧化碳的比例(摩爾比提升到3.3—3.6),這樣就使汽提塔中氨的比例變大,從而實現自氣提的目的。
這種方法將氨與二氧化碳的比例變大,使二氧化碳的轉化率增加,使之后的回收負荷減少,而且通過這種比例的調整,也可以使設備的腐蝕速率降低,在開始生產前不必再對高壓設備內部進行鈍化處理,在意外停車后,也不必急需進行排放,可以暫時封閉幾天,不僅減少了損失,而且可以快速轉入運行,節約了時間。
近年來氨氣提法不斷取得了技術上的進展,增加了吸收塔來進一步回收低壓系統排放的氨;汽提塔換熱設備從原先的鈦金屬改為襯鋯雙金屬不銹鋼,降低了材料費用,而且耐沖刷;柱式高壓氨泵由原先的密封油替換為脫鹽水,降低了油的消耗量;在造粒技術上改為轉鼓造粒,這樣進一步增加了尿素成品的硬度,使成品顆粒變大,不容易發生結塊。
這種方法能夠進一步節約能源和降低投資,通過將二氧化碳氣提法與全循環工藝的高轉化率相結合的一致方法,在合成塔內氨與二氧化碳的摩爾比為4.0,使設備的腐蝕降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再190攝氏度和17.1兆帕的情況下,使轉化率達到了三分之二,較大幅度地減少了用于分解和分離未反應所需的蒸汽用量[2]。這是目前資源消耗最低的一種尿素生產技術,在高中壓設備中全部采用新開發的不銹鋼,能夠將腐蝕的問題徹底解決。這套生產技術的不足在于設備有相應增加,使控制變得復雜,增加了一次投資的成本,在維修時也顯得有些不便。
這套工藝更加適合于老廠改造,而且二氧化碳的轉化率得到了提高,使投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設計了等溫尿素合成塔,能夠將轉化率提高到接近80%,而且從熱平衡的角度進行考慮,將40%的二氧化碳直接投入到中壓吸收部位,然后與尿素溶液利用換熱設備進行換熱,能夠使尿素溶液的濃縮率升高到接近90%,從而降低了蒸汽和冷卻水的用量,同時也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消耗。這套工藝將造粒塔的結構進行了改造,使空氣從塔底進入后從塔頂抽出,將造粒的噴頭直接安裝在了空氣抽出口與塔壁中間,使造粒塔的效率大為提高。
原材料的消耗是尿素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能耗。從不同技術原材料的消耗上分析,氨與二氧化碳氣提法的原材料消耗幾乎相等,從總的能耗方面進行分析,等壓雙氣提的能耗最低,不過相差并不多。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種尿素生產技術均有一定的優點,因此在尿素生產技術選擇時,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最合理的生產技術,通過考慮設備的穩定性、投資的成本和投資收益,來最終決定最佳的生產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尿素的生產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從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各項技術的能耗相差并不大,在今后的技術進展中要進一步降低成本和維修費用,在選擇尿素生產技術使,要重復考慮綜合的因素,來決定尿素生產技術的選擇。
[1]顏廷昭,徐榮.尿素生產技術進展評述[J].化工生產與技術,2001,(3):21-22
[2]唐文騫.尿素生產技術的新進展 [J].煤化工,2000,(2):13—16.
[3]閆學峰.尿素生產技術進展及下游產品開發[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