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芳 (勝利石油管理局濱南采油廠 山東 濱州 256606)
濱南低滲透油藏主要分布在濱南、平方王和利津油田3個油田21個開發單元上。目前油區低滲油藏探明儲量5005.1萬噸,占全廠總量的11.8%;動用儲量4369萬噸,占全廠總量的10.3%;而剩余可采儲量349.3萬噸占全廠剩余可采儲量2517.37萬噸總量的13.9%。
目前濱南動用低滲透油藏地質儲量4369萬噸,標定可采儲量634.1萬噸,平均采收率14.5%。年產油17.19萬噸,采油速度0.39%,累積產油284.79萬噸,綜合含水56.1%,采出程度6.5%,剩余可采儲量采油速度2.94%。滲透油藏單井日液8.4t/d,單井日油2.7t/d,綜合含水56.1%,動液面1175m,單井日注21m3/d,生產壓差8.2Mpa。
根據濱南油田低滲透油藏單元遞減規律,初期年遞減率22.7%,目前自然遞減率為4.7-6.5%。
通過多年對低滲透油藏的勘探開發,濱南低滲透油藏主要暴露出以下問題:
1、對地質模型認識程度不足
近兩年以來,已進行精細油藏描述單元13個,地質儲量3652.99萬t,仍有8個單元地質儲量1352.1萬t,占低滲透儲量的27.1%未進行精細油藏描述。
例如濱南油田濱363-14井,1998年轉注后日注水量23m3/d,對應油井濱363-N3井一直不受效,日產液量1.3t/d,日產油量0.8t/d,動液面一直大于1300m。原因是構造認識程度較低,對斷塊內低級序斷層認識不到位。精細油藏描述后,發現原來注采之間存在一條落差35m的北東東向斷層。
2、對裂縫及地應力方向研究不夠
低滲透油藏裂縫及地應力分布方向,對油藏注水開發及采收率具有的重要影響。典型如濱657塊,由于過去對濱657塊S3X4-5組低滲透油藏地應力認識不清楚,注采過程中形成了沿北東60度地應力方向水線推動快,油井水淹嚴重。
目前在濱660、利853等13個單元開展過這方面的研究,尚有8個單元欠缺這方面的研究,占低滲儲量的38%。
由于低滲透油藏地質特點和油藏開采規律,給開發帶來許多困難。主要體現在水驅控制儲量和動用儲量程度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數單元油砂體分布零散,縱向分布不均勻,造成水驅控制儲量程度更低。例如:濱南油田濱5塊:整個沙三、沙四段共劃分49個小層(含油小層46個)。原300m注采井距時,井網水驅控制程度僅有62%。
2、井網井距不合理,不適應低滲透油藏的開發。
室內模擬實驗,低滲透油藏150-200m井距效果比較理想,油井見效在180天左右,供液充足。而目前濱南油田平均井網井距在300-350m。油田注水十分困難,地層壓降大,油井見效差,供液嚴重不足,造成水井注不進、油井采不出的局面,平均單井日注水21m3/d,日產液量僅有 5.2t/d,日產油量僅有 2.9t/d,含水45.1%,開發效果較差。
濱南油田低滲透油藏由于井距大,導致注水井壓力傳遞慢,注水壓力高,吸水指數下降,導致注水量逐年下降。
1、欠注井數逐年增多,嚴重影響了低滲油藏注水開發效果
濱南低滲油藏總注水井開井數453口,欠注井總數110口,欠注層數170層,日欠注3425m3/d。近年欠注井數和欠注水量均呈上升趨勢,欠注井數從2006年的53口上升到2012年的110口,欠注水量從2006年的1676m3/d上升到2012年的3425m3/d。
欠注的原因是干壓低、地層低滲和油層出砂嚴重等多方面原因,其中干壓低72層占42.3%,地層低滲48層2占28.2%,出砂嚴重20層占11.8%。干壓低和地層低滲導致的欠注是主導因素。
目前濱南水質基本能滿足中高滲油藏注水需要,但對低滲透油藏,在兩項重要指標:懸浮物含量、粒徑中值方面仍不能完全滿足需要,這兩項指標的處理目前主要依靠精細過濾實現。下步將針對濱南低滲透區塊進行污水精細過濾處理,滿足低滲透注水的要求。
有8個單元具有完善注采井網,提高地層能量的潛力。動用面積15.75km2,地質儲量1710萬噸,注采井數比 1:2.3,注采對應率低(75.9%),動液面深(806m),地層壓降大(5.9MPa)。
今年,針對低滲透油藏開發特點,濱南油區主要開展以下4項工作,進一步提高油藏采油速度和采收率。
1、加大“三項”研究力度,為高效開發低滲透油藏奠定基礎
(1)深化精細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的系統研究。
“2013-2014”三年,規劃低滲透油藏老區開展油藏描述研究6個單元,覆蓋含油面積13.5km2,地質儲量1316.0萬噸。重點開展微構造、沉積微相、油砂體描述、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
(2)開展合理井距技術研究。
濱南油區平均空氣滲透率39×10-3μm2,地下原油粘度2.5 mpa.s,極限控制半徑應為75m左右,易流動控制半徑為25m左右,以此計算技術極限井距為150m左右,而目前實際井距為300-350m。因此,有必要開展合理井距技術研究,研究最佳適合低滲透油藏開采井網井距。
(3)繼續做好欠注單元的攻欠增注工作,提高水驅效果
因地層堵塞欠注井,2013年將加大成熟解堵工藝振蕩解堵、分層酸化、降壓增注的推廣力度。計劃年平均實施增注措施15口,平均單井增注20m3/d,達到配注要求,平均有效期180天以上。
主要采用2013年成熟配套的酸化工藝技術,配套技術電脈沖解堵技術。
2、進一步提高注入水水質,達到低滲透油藏行業標準要求
針對水質改性后酸化效果變差的問題,開展解堵除垢技術研究,內容包括井筒防垢技術研究、地層解堵工藝技術研究,可有效解決分注井井筒和地層結垢、防垢問題,有效提高注水量和全廠分層注水的分注率和層段合格率,提高低滲油藏的水驅開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