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沙化并不是婦科的專業性名詞,而是對嚴重子宮內膜病變引起內膜活力喪失,伴粘連、纖維瘢痕化的一種形象化描述。子宮由三層組織構成,最外面的一層為漿膜層,中間是肌層,最里面(子宮腔內面)是黏膜層,即子宮內膜。正常子宮內膜為軟而光滑的粉紅色黏膜組織,具有高度再生能力。從青春期開始,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影響,表面2/3發生周期性增生與脫落,形成月經,稱為功能層;余下1/3即靠近子宮肌層的內膜,無周期性變化,在月經期不發生脫落,稱為基底層。懷孕以后,受精卵在子宮內膜上“安家落戶”,生長發育,最后長成胎兒。
一顆種子撒入田地之后,是否能發芽生長,其中土地是否肥沃是非常關鍵的。同樣道理,受精卵是否能在母親子宮內生存,生長發育成胎兒,正常的子宮內膜是關鍵之一。如果子宮內膜像沙漠那樣貧瘠,受精卵就會因為缺少營養而夭折,所以,沙化的子宮內膜難以孕育新的生命。
子宮內膜沙化和子宮內膜損傷有關。雖然子宮內膜有自我修復能力,但如果因為宮腔手術或宮腔感染損傷了子宮內膜基底層,或者反復多次發生子宮內膜損傷,可能會導致上皮及間質細胞再生障礙,新生血管形成受阻,造成子宮內膜不可逆的傷害,發生宮腔粘連、縮小,瘢痕組織形成,出現月經過少或閉經,婚后不孕或孕后反復流產的癥狀。凡是能夠導致子宮內膜損傷的因素,都可以引起子宮內膜沙化,例如診刮、手剝胎盤、息肉摘除、肌瘤剔除、動脈栓塞,以及感染、生殖系統結核、子宮內膜炎等。尤其是人流,次數越多,發生子宮粘連的幾率就越高。有資料提示,人流刮宮1次,宮腔粘連的發生率為6.3%,2次為14%,3次以上為32%。這是因為人流手術會損害子宮內膜,而反復人流對子宮內膜損害的累積程度增大。由于刮宮過程使供應子宮內膜的螺旋小動脈血管受損,術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子宮內膜對雌激素應答不足,最終導致修復不良,促進子宮內膜纖維化形成,即我們所說的子宮內膜沙化。隨著醫學科學日益發達,尤其是B超和宮腔鏡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子宮內膜沙化被人們所發現。
遺憾的是,目前對子宮內膜沙化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未婚少女千萬不要在婚前偷吃禁果,已婚女性也要做好計劃生育,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流率,從而降低生殖感染發生率。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從源頭上防止子宮內膜沙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