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早期以食欲不振及貧血等癥狀為主;也有起病急驟,有高熱及毒血癥狀者,一般多見于兒童患者。病變部位大多為單發性,少數為多發性,對稱性十分罕見。青少年患者起病前往往有關節外傷病史。
病變部位有疼痛,初起不甚嚴重,每于活動后加劇。部分患者因病灶內膿液突然破向關節腔而出現急性癥狀,此時疼痛劇烈,兒童患者常因此而“夜啼”。
淺表關節腫脹與積液,并有壓痛。為了緩解疼痛,關節常處于半屈狀態。后期肌肉萎縮,關節呈梭形腫脹。
全關節結核發展的結果,是在病灶處積聚了大量膿液、結核性肉芽組織、死骨和干酪樣壞死物質等。因為缺乏紅、熱等急性炎性反應,稱之為“冷膿腫”或“寒性膿腫”。冷膿腫潰破后會發生混合性感染,引流不暢時會有高熱,局部急性炎癥反應也加重,導致慢性消耗、貧血和毒血癥狀,甚至因肝、腎衰竭而致死。脊柱結核的冷膿腫會壓迫脊髓而產生肢體癱瘓,病理性脫位與病理性骨折也不少見。
病變靜止后可有各種后遺癥,最常見的是屈曲攣縮與椎體破壞形成脊柱后凸畸形(駝背);幾章骨骼破壞、肢體長度不等。
治療
全身治療以抗結核藥物和支持療法為主。抗結核藥物的應用請遵醫囑。支持療法應注意營養,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平時多臥床休息,必要時遵醫囑嚴格臥床。有貧血者可給補血藥,重度貧血或反復發熱不退的可間斷性輸少量新鮮血。混合感染的急性期可給予抗生素治療。
局部治療以局部制動為主,主要有石膏、支架固定與牽引等。臨床實踐證明,全身藥物治療結合局部制動,其療效優于單獨藥物治療。固定時間要足夠,一般小關節結核固定期限為1個月,大關節結核要延長到3個月。骨牽引主要用于糾正重度關節畸形。此外,局部注射抗結核藥物具有藥量小、局部藥物濃度高和全身反應小的優點,適用于早期單純性滑膜結核病例。
手術治療因人而異。冷膿腫有混合感染,體溫高,毒血癥狀明顯者,如能耐受病灶清除術,可以做冷膿腫切開排膿。引流后全身狀況好轉,體溫下降,食欲增進,但必然會有慢性竇道形成,為以后的病灶清除術帶來困難。
對骨與關節結核有明顯的死骨及大膿腫形成,竇道流膿經久不愈者,單純性骨結核髓腔內積膿壓力過高者,單純性滑膜結核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即將發展為全關節結核者,脊柱結核有脊髓受壓表現者,應實施病灶清除術,將膿液、死骨、結核性肉芽組織與干酪樣壞死物質徹底清除,并注入抗結核藥物。配合全身性抗結核藥物治療,可以取得療效好、療程短的效果。但有手術禁忌證者,不宜實施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