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閉恐懼而無法體驗
34歲的侯先生,半月前因右側肢體無力前來就診,查顱腦CT初步診斷為“左側基底節區梗塞”,建議進一步查頭顱核磁共振。但侯先生躺在檢查床上,準備進入環形的磁感應區時,突然出現情緒失控,自稱憋悶、眩暈,有恐懼感,心跳呼吸加速,臉色蒼白,全身抖動,只好停止檢查。
入住神經內科一病區后,醫生經過檢查,了解到侯先生既有一側肢體無力,又有頭痛等癥狀,結合CT報告情況,需要進一步明確病灶性質,因此仍建議做核磁共振檢查。但他又出現了前次的癥狀,無奈只好再次中止。
為何一到核磁共振室,侯先生就突然出現情緒失控而使檢查無法進行呢?侯先生自述患有幽閉癥。醫護人員集思廣益,查閱有關資料,最后想出了一個辦法。
檢查前,醫護人員特地與侯先生談心,說明檢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讓他消除顧慮,放下包袱,放松心情,并適當給予鎮靜藥物。核磁共振室則為他準備了一面特殊的鏡子。侯先生躺在檢查床上時,通過這種鏡子,可以看到診斷室外面的畫面,從而轉移注意力。
檢查順利完成,排除了腦部占位性病變,并提供了腦部局部梗塞情況。醫生雙管齊下,一方面用疏通血管的藥物治療腦梗塞,另一方面用調整神經藥物和心理調適的方法治療“幽閉癥”。經過10多天的治療,侯先生的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空間封閉而爆發焦慮
幽閉癥也叫幽閉恐懼癥,它是發生在封閉空間中的一種焦慮癥,屬于場所恐懼癥的一種。患者害怕密閉或者擁擠的場所,擔心會發生未知的恐懼,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焦慮和強迫癥狀。其主要癥狀是在封閉的空間(如在電梯間、車廂、飛機上)出現恐懼、焦慮、驚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臉紅流汗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窒息、昏眩、有瀕死感等。其發病原因與成長經歷、性格因素、心理壓力等有關,如幼年時期有創傷性經歷,曾受過心理傷害者(如長時間被關禁閉,感到鋪天蓋地的絕望和壓抑),易出現此病。
據報道,臺灣新北市一名男子在開車載著妻子經過雪山隧道時,忽然呼吸急促無法開車,后方的車輛全部緊急剎車,情況一度陷入混亂。后經醫生檢查,原來是幽閉癥發作。還有一名男子,在臺北機場登上飛機后,還沒有坐穩就大聲吼叫,用力拍打艙門,飛機因此延誤起飛時間。經檢查,該男子也是幽閉癥發作。
有法可醫的幽閉恐懼
幽閉癥發作時看似很嚴重,但只要正確認識,治療并不困難。當癥狀出現時,只要患者離開令他不適的環境,其癥狀可迅速緩解或消除。當然,這只是應急之法,要徹底治愈,就不能操之過急,應當循序漸進進行治療。
一般來說,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精神分析,即分析患者幼年時期的創傷性經歷,將創傷性經歷從患者的潛意識中脫離出來,不要影響自己的意識;(2)行為療法,即對于幽閉患者進行系統脫敏與厭惡療法;(3)認知療法,幫助患者分析出自己對幽閉空間的不合理認知,正確認識這些不合理的認知,并用正確的認知去代替它:(4)藥物治療,在心理治療的同時,如有必要,可根據癥狀,采用鎮靜劑和安慰劑作為輔助治療;(5)鍛煉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其心理素質,樹立自信心和安全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同時可進行一些放松訓練,讓患者及時調整好緊張情緒,試著慢慢進入到令其恐懼的幽閉環境,逐步進行脫敏。這種刺激不會讓患者受到實質性恐懼對象的傷害,卻能幫助其建立對恐懼對象的認識,消除恐懼心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權衡患者的身體條件和精神狀態,避免患者因過度恐懼而出現昏厥。
平時多到室外優美環境活動,堅持適度運動,保持愉悅心情,對治療幽閉癥也很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