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心語
類此小李的情況并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于當前的年輕群體之中。他們的生活與手機息息相關,與外界的聯系、休閑娛樂等等,似乎哪一樣也離不了手機。于是,在不經意問就引發了“手機依賴”“心情焦慮”“思維遲疑”等形形色色的現象。應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走出不良情緒漩渦呢?
擺正心態。適時關機手機是通訊高速發展時代的聯絡工具,并不是情感或心靈的“宣泄出口”。手機癡迷者應改變對手機的錯誤認識,不能將手機視為24小時不離手的“貼身秘書”,更不能依賴從手機中獲得心理的慰藉。為了保障充足良好的睡眠,不妨在夜間適時關機;多參加些正常的社交文體活動,把手機暫時“束之高閣”……這樣一來,漸漸就會擺脫手機的控制,從而步人生活的正常軌道。
減輕壓力。調節心情不少“手機控”的高危人群都是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的年輕人,在整日渾渾噩噩的打拼中,選擇了方便快捷的手機作為“減壓消遣的工具”。建議他們改變休閑方式,不妨選擇通過更廣泛豐富的活動來緩解壓力,比如與朋友聊天,與驢友結伴騎行,學習探討茶藝,看書看報,等等,這樣就會打破單一的生活方式,也能從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中獲得愉悅與幸福之感,逐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健康身心,多做運動關于手機引發的“身心頑疾”有許多,比如長時間伸脖子看手機導致的“頸椎僵直”,弓背彎腰而造成的“肌筋膜酸痛”,以及過度用眼造成的眼部疾病,等等,那么多做運動就是調節的最佳方式之一。比如定時地活動手腕、手指和肘關節,可把手臂向前方伸直,手心向上,做肘部屈曲動作,還可以立身站起扭扭腰、做做擴胸運動,都能有效緩解頸背部肌肉的疲勞。當然,節假日的戶外陽光運動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讓身體在大自然中無限舒展,陶冶性情,強身健體,何樂不為呢?
編輯小語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低頭玩手機。沒有時間親近孩子、陪愛人、盡孝道,卻將大把的時間捧著手機傻笑。晚上已經習慣擺弄著手機入睡,而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摸手機在哪里,如果哪天出門忘記帶手機,就似三魂丟了七魄,身體也不適起來。須知:手機不是催眠劑,手機不是定神丸,手機帶給我們更加多彩絢爛的生活,但手機取代不了“質樸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