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店里吃了一盤豆腐干絲,兩個燒餅之后,以歪歪的腳步踅(xué)上夫子廟前停泊著的畫舫,就懶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還是熱的。“快開船罷!”槳聲響了。(俞平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才一盤干絲兩個燒餅就讓朱自清和俞平伯兩位作家滿足地去游秦淮河了,這干絲、燒餅有多大魅力呢?就讓我們一起去品一品這干絲、燒餅所屬的中國四大名小吃之一——南京小吃!
那樣“動人”
奇芳閣的素什錦菜包可真擔得起“翡翠”的名號。
它選用鮮嫩的菠菜或青菜,先用沸水燙到八成熟,然后剁碎,再摻和芝麻屑、豆腐干、木耳、面筋等,拌以糖鹽、麻油,就做成清香爽口的素餡。還沒等到包好上籠,已經令人垂涎三尺了。
等它熱氣騰騰地上桌,咬下一口,只見白玉的面團間夾著碧玉似的菜餡,真如翡翠般盈盈動人。據說,曾有位美食家嘗過之后,大贊好吃,揮筆寫下“聞香下馬”四字,名動金陵。
話說大文豪們碰到美味時通常都不直接大嘆一聲“真好吃”,他們往往從側面來描寫,比如蘇軾就曾寫過“門前石獅口水流”的詩句,你琢磨琢磨,連石獅子都流口水了,得有多美味呀!像這樣的詩句你還能找到哪些?
那些“野趣”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
南京小吃的食材大都取自鄉野間隨處可見的草木。馬蘭頭、菊花腦、楊花蘿卜……勤勞又聰明的南京人,就地取材,做出了一道道名傳百年的美味小吃。蔞蒿是南京人十分喜愛的一種食材,可涼拌做小菜。在曹雪芹的《紅樓夢》里,從不缺山珍海味的賈府丫環晴雯卻愛吃蔞蒿。這是為什么呢?晴雯愛吃會吃,《本草綱目》里說蔞蒿“甘甜無毒、長毛發、久食輕身、耳聰目明、防衰”。平日里在賈府吃慣油膩卻愛美的女孩子當然不能錯過這樣一份美容養身的野味。
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鄭板橋
楊花蘿卜是南京特有的。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的訪問團到南京時,為接待連戰一行,南京方面準備了20多樣地道的南京小吃,其中就有楊花蘿卜。這種蘿卜小而圓,外紅里白,只比櫻桃略大,樣子非常惹人喜愛。把楊花蘿卜切開,澆一點醋,拌一些白糖,真是酸甜可口,爽脆無比!
那種“精細”
南京小吃在于精細和小巧,點心小巧玲瓏,餐具也小模小樣,這和“六朝古都”的深厚文化是分不開的。古都的文化是婉約精致的,顯示在小吃上更是如此。那夾著桂花的珍珠般的小元宵倚在青瓷荷盞碗里,那瑪瑙般的鴨血塊伴著香油花靜靜地綻放在蔥花湯中,那細如銀線的干絲被麻油湯一燙,升起裊娜撲鼻的鮮香……
坐在“煙籠寒水月籠沙”的秦淮河畔,品著有滋有味的南京小吃,滿眼的黃澄澄、綠油油,入腹的甜滋滋、辣乎乎,仿佛人生百味,那么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