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托和吉維是兩名來自英國的留學生。這次的“漢語橋”大賽,他倆都想參加,可是只有一人能作為代表參賽。惠老師想了想,說:“我出幾道題,誰通過了我的考試,誰就去。”
第一關:歷史人物猜猜看
都說倉頡造字,不過在中國古代,造字的“倉頡”可遠不止一位。你瞧,右面這個字就是某位歷史名人為自己造的。你能猜出造它的人是誰嗎?
曌
這是個上下結構的漢字,由“明”和“空”兩個字組成,顯然是個會意字。用這個字為自己起名的人,必定不同尋常。列托沉思著,很快,他想到了答案。你想到了嗎?
南宋有兩位文人,考取狀元后,因抗擊外族侵略而名垂青史,他們分別是誰?
列托和吉維在學中國歷史時知道,一個是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樣感動著他們這兩個外國人。可是另外的一個,他們就不知道了。
陳文龍也是南宋的一位狀元,為人正直,曾出任朝廷的參知政事(官職名,相當于宰相)。公元1276年,陳文龍在興化抗擊元兵時被俘,后絕食而死。他那句“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同樣震撼人心。
第二關:有趣的音譯
請說出一個發音、意思與漢語相近的英文詞匯。
吉維張口即答,說出了自己的答案:kung fu。這個詞匯是他在平時的學習中留意到的,中文意思是“功夫”。
“那你知道中國功夫的起源嗎?”惠老師笑著追問。吉維撓撓腦袋,有些不好意思了。同學們,你們知道答案嗎?
中國功夫據說起源于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古人在狩獵過程中,積累了劈、砍、刺等技能,后期結合戰場搏斗等經驗,逐漸形成了這一頗具特色的體育運動。歐美國家向國內介紹中國功夫時,把它翻譯成kung fu,是采用了中文的發音。像這樣根據中文發音而來的英文詞匯還有很多,你們還知道哪些?
第三關:對對子
青山有幸埋忠骨,
。
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很早的時候,列托在漢語學習中就關注到這個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與“忠骨”對應的詞語,應該類似于“奸臣”……忽然他的腦中靈光一現:這不是題在岳飛墓前的一副對聯嗎?于是他馬上想到了下聯。
無邊落木蕭蕭下, 。
吉維剛為前一題失分而懊惱,見到這題喜出望外。原來他一向愛好中國的古典詩詞,去年學校為留學生舉辦的“中華古詩文接龍大賽”上,他還一舉奪得了第一名。吉維看出,這一句出自大詩人杜甫的《登高》。同學們,你們知道下一句是什么?
惠老師看到吉維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故作嚴肅地說:“下面這一題就沒那么容易了。”說著報出了題目。
落霞與孤鶩齊飛,
。
這可難住了兩位留學生。惠老師善意地提醒他們,這一句出自名篇《滕王閣序》,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兩人面面相覷,都有些茫然。同學們,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第四關:挑挑刺兒
作家莫言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藉作家第一次問頂該項大獎。所有中國人個個歡天喜地,歡欣鼓舞。愛好文學的郭明申同學更是備受鼓勵,他暗下決定,將來也要拿《諾貝爾文學獎》,向這位河南大作家學習。
列托和吉維仔細閱讀后,共同發現了幾個錯誤:1.錯別字:“藉”應為“籍”,“頂”應為“鼎”;2.用詞不當:“鼓勵”應改為“鼓舞”,“決定”應改成“決心”;3.病句:“所有”和“個個”,“歡天喜地”和“歡欣鼓舞”語義重復;4.標點符號:文中有兩處“《諾貝爾文學獎》”,當中的書名號應改成引號。
可是,惠老師告訴列托和吉維,還有一個很大的錯誤他們沒改出來。你改出來了嗎?(小提示:莫言是哪里人?)
第五關:看圖說說話
吉維一看,這不是黃山嗎?立馬寫下“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名句。
列托別出心裁,寫了個旅游申請書。
(責任編輯:徐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