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莊稼成熟的季節。父親說,別看
你爸沒文化,但知識多著呢。父親的知識就
是有很多,比如他能把自家的地收拾得停停當當,
把莊稼侍弄得旺旺盛盛的。父親只要有空就整地積肥,他的口頭禪是“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在父親的地里,你找不出彎彎扭扭的禾苗,一顆種子種下地里,會長出一支金黃色的“小火把”。
父母共有一兒一女。那一年,哥哥考上縣城的重點中學。花銷多了,生活的擔子就重,僅靠種莊稼怎么也供不起我和哥哥的學業,父親便決定不再種莊稼,而是進城打工給哥哥攢學費。決定一下來,母親的眼里就噙上了淚花。母親知道父親是舍不得土地舍不得莊稼的,于是她決定留在家里繼續侍弄地里的莊稼。母親種地的本領當然不如父親,不出幾個月莊稼的長勢便大不如從前了,幾季糧食打下來,收成越來越微薄。
轉眼幾年過去,哥哥終于考上了大學。而父親也累病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他從不跟家里人說。把攢下來的錢交到哥哥的手里,眼看火車開動漸漸遠去了,父親的腰板這才稍稍地挺了一下。父親打工一直打到我和哥哥大學畢業,找到了工作,這才放心地回家,撫摸著田里的莊稼直嘆,為什么種地這么不值錢呢?如果種地值錢咱就不進城打工了。
一晃又是幾年過去,我師范畢業在鄉里一所小學教書了。暑假時我回家,遠遠在地頭上看到一天比一天消瘦的父親。父親抱幾個鮮玉米過來,說是自家地里掰的,讓我帶回學校吃個新鮮。我說,爸你看我和哥哥都工作好幾年了,您也該享享清福過些好日子了。父親說,當年為了讓你們兩個上大學,把地里的莊稼都給耽誤了,這幾年要把欠下的補回來。
父親說,其實在城里打工的日子也不好過,只不過,我和你媽是為了家里的“兩棵苗”,才誤了地里的一片禾啊。我知道,父親眼里的“兩棵苗”,就是哥哥和我。是的,盡管母親和父親是那樣熱愛土地和莊稼,可他們怎舍得為了地里的莊稼,而舍了家里的另一茬“莊稼”呢?看著父母累彎了的腰,我沉重得久久說不出話。我相信,在父親眼里,我和哥哥就是他手底下的兩棵苗,只要播種了,到該收獲的季節,是一定要收獲的。
(有刪改)
快樂閱讀
1.莊稼人對土地和糧食懷著無比深厚的感情,上面兩篇文章中,人物的語言或動作都能體現出來。找出相關的文字,讀一讀,體會一下吧!
2.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和哥哥比作父親的“莊稼”。如果讓你來比喻,你覺得自己可以比作父母的
,原因是 。
3.著名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稻子熟了,媽媽我想您了》,找來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