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商
“參”(shēn)和“商”都是天上的星宿,“參”指參星,我國古人稱它為參宿四,是出現在冬天傍晚的一顆紅色星星。“商”指商星,又叫心宿二,因為靠近南方的地平線,忽隱忽現,像忙碌的商人一樣,所以人們把心宿二叫做“商”,它出現在夏天的傍晚。
“參”和“商”這兩顆看似普通的星星,合在一起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原來,“參”“商”這兩顆星在星空中距離遙遠,分別在夏天和冬天出現,此起彼落,互不相見。古人根據這一天文現象,用“參商”來指代人們彼此之間的不和睦。
《左傳》中記載,在遠古時代,有個統治天下的王叫高辛氏,他有兩個兒子,哥哥叫閼(yān)伯,弟弟叫實沈。這兄弟二人同住在山林之中,卻互相看不順眼,整天打來打去。高辛氏見兩個兒子兄弟失和,心中很是煩惱,為了不讓他們手足相殘,他索性把兩個兒子分開,把閼伯遷到商丘,讓他主管商星;把實沈遷到大夏,讓他主管參星。兄弟二人就像天上的參星和商星那樣,從此以后再也沒有見過面。
我們在閱讀漢語文學作品時,常常能夠見到“參商”的蹤影。尤其在古詩詞中,“參商”可是個常見的典故,不過詩詞里的“參商”,一般被用來形容親友的分離。
了解了“參商”的含義之后,你能讀懂上面兩句詩的意思嗎?
相去三千里,參商書信難。——吳均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
了解了“參商”的含義之后,你能讀懂上面兩句詩的意思嗎?
流 火
你知道“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嗎?是“七月的天氣就像流動的火焰”?如果你這樣理解,那可就鬧笑話了。“七月流火”這個詞,說起來也和星星有關,而且是我們熟悉的心宿二。
心宿二是心宿諸星中亮度最大的一顆,古人稱它為大火,“流火”中的“火”,說的就是它,而“流”則是向下行的意思。
在遙遠的西周時期,從事農業活動需要依靠觀星。人們發現,每年夏歷六月黃昏的時候,大火就會出現在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特別顯眼。到了七月,大火就向西偏下,這時暑熱消退,秋天就要到了。在《詩經·七月》中,“七月流火”的下一句就是“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天氣轉涼,要縫制寒衣了。因此,“流火”的確切意思就是天氣轉涼,不能望文生義地用它形容暑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