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廣漢市附近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三座黃土堆突兀地立在廣袤的川西平原上,人們形象地稱這個地方為“三星堆”。1929年春的一天,住在這里的老農燕道誠帶著兒子和孫子走出家門,想要挖一條水渠灌溉自家的莊稼。誰知,他們沒能挖出水渠,卻挖出了數百件做工精美的玉石器。消息不脛而走,大批考古學家和古董商紛至沓來。
在那之后,經過考古學家多次挖掘,三星堆出土了大量文物,以其數量之巨,價值之高,震驚了世界。經考證,這些文物制作于三千年前,它們確鑿無疑地證明了商周時期古蜀國的存在,也向人們展示了燦爛的長江文明。
神秘的古蜀國
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詩,叫做《蜀道難》,其中有這樣幾句:“蠶叢及魚鳧(fú),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幾句詩說的就是古蜀國。其中的“蠶叢”和“魚鳧”就是傳說中古蜀國兩個國王的名字。
經考證,這些國王的名字大都與當時的社會面貌有關。比如在蠶叢統治時期,人們學會了種桑養蠶。魚鳧的本義是一種魚鷹,在魚鳧統治時期,人們學會了養魚鷹捕魚。
然而,翻遍史書,我們能找到的關于古蜀國文化領域的記載,只有八個字:“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在后來的考古挖掘中,人們確實沒有找到任何文字記載,但是這八個字往往給人一種印象——古蜀國是一處蠻荒之地。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輝煌的三星堆文明
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諸多文物來看,古蜀國有著輝煌的文化。而以三星堆遺址的文物數量推斷,這里曾是古蜀國的都城。在這些文物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當屬一種造型奇特的青銅面具,這種面具都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且耳朵上各有一個小孔,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不僅如此,人們在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的象牙。四川一帶向來沒有大象的蹤跡,象牙的存在著實令人費解。
除此之外,三星堆還出土了金杖、神樹等工藝品。看過的人往往都會驚嘆于它們的精致做工。
另外,從三星堆遺址挖掘出的一些生活用品來看,古蜀國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是個與世隔絕的國度。雖然它在文化藝術領域具有獨創性,但是與中原文明也一直保持著聯系。武王伐紂的時候,古蜀國也曾派兵協助。
然而,在經歷了五個王朝之后,古蜀國最終為秦國所滅。它那些曾經無比燦爛的文明也最終沉睡于地下,只留給后人一個個虛無縹緲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