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shù)最高獎。始創(chuàng)于1983年,取名來源于“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詩句,是以表彰和獎勵優(yōu)秀戲劇表演人才、繁榮和發(fā)展戲劇事業(yè)為宗旨的戲劇大獎。自第11屆起增設(shè)“二度梅”獎;自第19屆起增設(shè)“梅花大獎”,并評出了第一位獲得者尚長榮。
1940年出生的尚長榮原名尚叔欣,是著名京劇藝術(shù)大師“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的兒子。尚長榮五歲登臺,十歲正式拜師學(xué)京劇花臉,他的人生座右銘是: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戲。
五歲登臺 初顯天賦
尚長榮雖出生于梨園世家,但他的父親尚小云深知學(xué)藝之難,常常在飯桌上對孩子們說:“在這一畝三分地(指舞臺)上吃飯是很不容易的!”于是,他早早請了位老學(xué)究教尚長榮讀書。
尚長榮5歲時,有一天尚小云從外邊回到家,保姆來向他告狀說:“大福這幾天中邪了,吃飯都沒心思,現(xiàn)在正在廚房后頭一個人瘋呢。”尚小云悄悄跑去一看,發(fā)現(xiàn)兒子正學(xué)著《四郎探母》中楊宗保的腔調(diào),奶聲奶氣地在念臺詞:“俺,楊宗保,奉了父帥將令,巡營哨。眾將官,聽我號令!”尚小云看了很高興,禁不住吆喝了一聲“好小子”。
正巧年底,榮春社要找個在《四郎探母》中演小楊宗保的演員,晚飯時尚小云問兒子:“你敢不敢上臺唱戲?”尚長榮停住筷子,“爸,是真的還是假的?”尚小云說:“你要敢,就是真的。”尚長榮便說:“要是真的,我就敢!”尚小云樂了,說:“好兒子,你上臺不能使性子。”尚長榮說:“不會。”他推開碗,起身就往外跑,說:“爸,我找?guī)煾鐐儗ε_詞兒去。”
到了那一天,尚長榮很早就起了床,穿鞋襪也沒心思,老琢磨著戲里的臺詞。到了下午,化妝師幫尚長榮穿上新做的箭衣、小馬褂,給他戴一頂“小珠子頭”,腰下掛一口寶劍,右手拿一根小馬鞭,全副戎裝,儼然一位小英雄。輪到尚長榮演的楊宗保出場了,嘿!他一開口:“邁步且把寶帳進,見了父帥說分明。”一本正經(jīng),有板有眼,頓時引得全場一片喝彩。當(dāng)臺上的戲演到楊宗保進帳參見,楊四郎呼喚楊宗保“一旁坐下”時,尚長榮因為個子小,挨不著椅子,只好由師傅把他抱上椅子,兩只腳蕩在半空中,十分天真可愛。戲散后,許多觀眾記住了這個只有5歲的“楊宗保”。
四拜名師 終成大家
在過去,京劇名家們?yōu)榱耸棺约旱墓Φ拙毜酶鷮嵭瑧蚵犯鼘拸V些,他們常常要先后拜幾位老師,以便吸取眾家之長。1950年,已經(jīng)長大的尚長榮,開始跟隨武功教師學(xué)習(xí)基本功,數(shù)月后跟隨父親去青島拜花臉大家陳富瑞為師。當(dāng)他逐步在舞臺上站住腳跟后,依舊感到不滿足,他覺得,與前輩藝術(shù)家相比,自己還缺少一些氣勢。于是,他又一次拜當(dāng)時唯一在世的“花臉前三杰”之一的侯喜瑞為師。尚長榮并不是一味“死”學(xué),他說:“對前輩、先賢的藝術(shù),要盡量忠實地繼承,盡量全面地掌握傳統(tǒng),在全面繼承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造。‘用活’是創(chuàng)造的基本要求,而‘死學(xué)’則是‘用活’的前提和保證。”正是這樣“死學(xué)活用”,尚長榮才能把每個角色都演得極為傳神!
在每個成功者背后,都一定有著熱愛和付出!就像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所說:如果你要獲得成功,就應(yīng)當(dāng)以恒心為良友,以經(jīng)驗為顧問,以小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