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輩的南京人童年時都吟過這段童謠。其實,說起南京的城門,老南京人可以掰著手指為你數出“里十三、外十八”。民間有句順口溜:“神策金川儀鳳門,懷遠清涼到石城。三山聚寶連通濟,洪武朝陽定太平。”
這次我們就到南京城門去走一遭吧。
南京城門明代建
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城門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當屬明代。南京現存的城門,主要建于明代,開城門13座。后來,明太祖朱元璋發現東郊的皇宮紫禁城離鐘山太近,對軍事防守不利,又下令利用應天府城外圍的黃土丘嶺,用磚砌一部分外城墻,先后開了18座城門。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城門有的保留,有的變更,有的毀棄了。
南京現有的城門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是:中山門、光華門、通濟門、中華門、水西門、漢西門、清涼門、定淮門、興中門、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今和平門)、太平門。
這就是常說的“里十三”,那“外十八”是指什么呢?同學們自己去查一查吧。
東南西北走一遭
(朝陽門)中山門,在明初的十三座城門中,朝陽門是唯一的東大門。它是連接明故宮和明孝陵兩大皇家禁地的通道,周圍有重兵防守,所以一般的老百姓是不敢隨便到此的。后來將“朝陽門”的名字改為“中山門”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革命先驅者。
(聚寶門)中華門,位于秦淮河北岸,是南京城正南門,它原名聚寶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城堡式甕城,也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中華門布局嚴整,構造獨特,由三座甕城,四道券門貫通。城門的東西兩側筑
有寬11.5米、長86.1米的馬道。
傳說,明初建筑這個城門時,城墻砌起就塌,屢次修筑不成。有人說地下有水怪在作祟,向朱元璋獻計,借用江南首富沈萬三家的“聚寶盆”,填在城坍處即可。后來依法實施,城門果然建成,因而此門也被稱作“聚寶門”。
一般而言,我們先了解城門的位置,然后了解城門的構造,最后了解城門的傳說,你能用這樣的方式介紹你熟悉的一處城門嗎?
漢中門 建于南唐,是南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城門,但是古老的城門早已不存在,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古樸的城門是后來修建的。
問題小鏈接:南唐是我國歷史上哪個時期的國家?
南唐有個著名的皇帝叫李煜,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詞人,你讀過他寫的詞嗎?
玄武門 南京著名的旅游景點,估計很多不是南京的同學也聽說過這個名字。不光南京有個“玄武門”,在其他城市也有“玄武門”。有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叫“玄武門之變”,不過那個玄武門可不在南京,而是在古城西安。
考考你:為什么有很多的城門都愛叫“玄武門“呢?
(溫馨提示:查找這個答案的過程中,你會了解到很多傳統的中國文化喲!)
在南京城門走了一遭,感受著城門帶來的歷史滄桑,不如就坐在風景如畫的的玄武湖旁,一起大聲吟誦下面和城門有關的古詩吧!
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唐·李白《扶風豪士歌》
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宋·陸游《鵲橋仙》
不入城門來五載,同時班列盡官高。——唐·白居易《嘆元九》
(這些詩句里面有沒有故事呢?去了解一下它們的意思吧!)
城門里面有故事
在南京的城門里走了一圈,應該有點累了,我們坐下來聽點和城門有關的故事吧。
魯國有個人,拿著長長的竿子要進入城門,起初他把竿子豎著拿,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于是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哪個成語呢?
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比喻義嗎?
議一議:你覺得這個老人果真聰明嗎?
(提醒:請美編找人畫一幅圖 去掉:圖上的字)
除了上面兩個和城門有關的成語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呢?想一想,找一找,如果能做成卡片就更好了。
城門文化我研究
南京是個古老的城市,南京的城門也因此而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當然也不僅在南京,在其他地方,只要有古老的城門,其背后也一定有內涵,有故事。城門的設計與建造,在充分滿足防御能力的前提下,也極力追求建造藝術上與恢弘雄偉的城墻主體協調,達到渾然一體、相映成趣的效果。
同學們,你的家鄉有城門嗎?我們一起對城門做個調查研究吧!
關于城門,我想研究的問題是……
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做一張小海報或者手抄報,為保護歷史文物也作一份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