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陪業務主管去上海出差的通知,張琳特別開心。因為在他的印象里,出差就是變相地陪領導去玩。對于他這種想法,父親直言不諱地給予批評:“你剛參加工作,別以為出差就是玩,這是單位在考察你,弄不好會影響你以后的發展。”可父親的話張琳并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這次談判的客戶代表是他的大學同學劉青松,張琳覺得憑著這層關系,自己肯定能談成業務,在領導面前露露臉。
到了上海已經是晚上,張琳提出先隨處看看風景,而且滿以為這樣的提議會得到主管的認可。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主管委婉地拒絕了他的提議,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咱們來這里要談生意,事情辦好再說其他的吧。趁現在有空,咱們還是商量一下如何拿下這個訂單,這樣回去也好向老板交差。”張琳滿懷信心地說:“放心吧領導,我知道該怎么做,保證拿下。”
等主管休息后,張琳直接把劉青松約了出來。為了表示誠意,張琳特意選擇了一家高檔酒店作為見面地點。老同學見面,自然有說不完的話。劉青松調侃道:“還是你混得好,這種酒店我可消費不起。”張琳大大咧咧地說:“你就別再忽悠我了,還不是為了招待你這位財神,這次談判的成敗全拜托你了。等吃完飯,咱們去洗桑拿。”劉青松疑惑地問:“招待費是你個人出,還是單位報銷?要是你個人的話,咱們就不用那么客氣。”張琳輕松地回答:“這還用問?自然是單位報銷,你就放心吧。”
第二天早上,張琳把消費的單據拿給主管。看到消費數額,主管不高興地說:“花費這么多,你怎么不提前給我打個招呼?雖然咱們出來花費能報銷,但也得有個度吧?”張琳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舊狂妄地說:“這無非是宴請花費,只要能拿下這個訂單,花這點錢還是值得的。”主管嘆口氣說:“你說的有道理,但是現在還沒有和對方負責人實質性接觸,是啥結果還不能下定論啊。”
上午,雙方開始正式談判。不等主管開口,張琳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了公司的產品。張琳有自己的打算,想用這種方式給劉青松提個醒。但是,他很快失望了。劉青松好像不認識他似的,而是很有禮貌地打斷他的話:“對不起,坐在我身邊這位是公司部門經理,他對貴公司產品功能都已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就不用談這個了,還是談實質性的價位問題吧?”話說得不卑不亢,讓張琳瞬間陷入尷尬之中。好在主管見多識廣,以開玩笑的口吻說:“現代人都有職業病,張琳在公司負責產品研發,不管什么場合,不管見到誰,都會介紹他的得意之作。”
但不管怎樣挽回,談判氣氛也未能好轉。回到住處,主管鐵青著臉對張琳劈頭蓋臉一通訓斥:“讓我怎么說你,你還覺得自己表現挺不錯吧?夸夸其談,人家壓根就不愛聽,來之前我確實想讓你利用同學這層關系搞好公關,如今看來,是我考慮不周。”張琳不服氣地辯解:“現在還不敢說呢,人家不是還沒有明確拒絕嗎?而且,我相信劉青松總要為咱們說話的。”看他到現在還死鴨子嘴硬,主管冷冷地說:“那你就在這等吧,晚上我就先回去了。”
心有不甘的張琳再次撥通劉青松的電話,氣憤地責怪他做事不講道義。劉青松無奈地說:“我也正要給你打電話呢,并不是我不幫你,我早就給經理打過招呼了,本來經理決定了差不多就簽約,可你的狀態讓經理很不高興,他說你不懂規矩,這次算是給你個教訓,下次爭取再合作,你說我有什么辦法?所有的事情都是你自己搞砸的啊。”張琳終于明白,談判徹底沒戲了。
回到公司,老板把張琳叫到了辦公室,很和藹地告訴他:“事情經過我都知道了,本來我還打算對你委以重任,現在看來你還是缺乏鍛煉。”張琳自然能聽懂老板的意思,很快就遞交了辭呈。
只是一次出差,就結束了自己的一份工作,張琳非常郁悶。好在不久,劉青松給他發來郵件,指出了他失敗的原因。他告訴張琳,雖然是出差,但也不能以為出門在外而過度放縱。無論是誰,只要領導對他的所作所為不屑一顧,甚至極其反感,他怎么能成功?和領導出差不是簡單的工作,大到與客戶談判、日程安排,小到抽空逛街、確定住宿標準,都應該先聽聽領導的意見。可以提出建議,說明理由,但決定權絕對要留給領導。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