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情人節”這天,身高相當于8歲男童的中年人劉吉來和人高馬大的妻子來到劉青的攝影棚,補拍了婚紗照。他們結婚8年,是劉青撮合成功的第一對殘疾人夫婦……
8年來,坐在輪椅上的劉青,為400對殘疾人牽線成功,不僅為他們撮合了幸福的家庭,更為他們定格了美麗的瞬間。
坷坎命運催生“愛心熱線”
現年50歲的劉青,身形微胖,和藹可親,和她聊天,令人覺得心里特別舒服。以她開朗外向的性格,人們很難想象她曾經歷了那么多艱辛與痛苦。
劉青出生在天津,3歲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痹,命運殘酷地讓她從此與輪椅相伴。漸漸長大后,劉青意識到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她知道,如果她不自立自強,她將永遠生活在人們的憐憫和同情之中,而這些憐憫和同情,卻是最傷人的。于是,要強的她一邊在街道做手工藝品,一邊自學。通過非凡的努力,劉青考入大學,如愿拿到了大學本科文憑。
到了結婚的年齡,劉青在家人安排下和一名智力殘疾的男子結合并生下一個孩子。一個肢體殘疾人,一個智力殘疾人,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這樣的三口之家,生活真的令人難以想象。在孩子3歲那年,感覺婚姻實在無法再繼續下去的劉青選擇了離婚。
劉青盡管擁有大學文憑,但殘疾人不好找工作,她選擇了自主創業,在天津大胡同做小商品批發和零售生意,很快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她的生意越做越順。但一個殘疾女人,婚姻失敗,單獨撫養孩子,獨自做生意,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即便劉青再堅強,她也有脆弱的時候啊,而每當這個時候,她身邊連個聽她傾訴的人都沒有,這讓她更加苦悶。
一天,劉青突發奇想,和她一樣的殘疾人肯定也有同樣的苦惱,可能心靈深處還有更痛苦的,他們也一定需要一個傾訴排解的渠道,我何不開一條愛心熱線呢?說干就干,2004年9月,已經41歲的她,在自己的家里開通了“劉青愛心熱線”。
愛心熱線的開通,為殘疾朋友架設了一座敞開心扉,相互傾訴、溝通的橋梁。一時間,愛心熱線異常火爆,劉青每天都要接聽幾十個電話。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劉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滿足。殘疾朋友無論什么時候打來電話,無論有著怎樣的煩惱、苦悶、困惑,劉青總是耐心傾聽并悉心解答。說起自己的工作,劉青總是樂呵呵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在劉青接聽的無數熱線電話中,有一個電話讓她終生難忘。那是一個叫孫龍的殘疾朋友,他的愛人是一位精神病患者。那天他愛人做了一鍋丸子湯,端著高壓鍋,突然間就發病了,把一鍋丸子湯整個澆在了才兩歲的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半邊臉和一條胳膊深度燙傷……孫龍知道后癱倒在地。很快,孩子被送往醫院搶救,焦急萬分的孫龍抱著一線希望撥通了 “劉青愛心熱線”。劉青在電話里一邊安撫孫龍,一邊告訴他,自己一定會想辦法幫助他。
接完孫龍的電話,劉青一整天茶飯不思,腦海里總想著怎么才能幫孫龍一家渡過難關。她首先給《天津晚報》打去了電話,求助媒體。第二天,劉青在馬路上看到前面走來一群人,她眼前頓時一亮,推著輪椅朝他們奔了過去。那是一群流浪歌手,劉青想借助他們的力量搞一次義演。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流浪歌手們被劉青的熱心感動了,答應幫她義演。
雖然當天晚上的義演只籌到了1700多元錢,但在那次義演的帶動下,后來,很多企業和愛心人士紛紛捐款,再加上醫院減免了一大部分醫療費用,孫龍的孩子順利進行了植皮手術。
接聽熱線電話的過程中,劉青發現殘疾人的需求在變化。早期,人們訴說的多是求職難、生活難等問題;如今,隨著社會保障的完善,殘疾人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很多找不到對象的殘疾人都想有個家!”于是,“劉青愛心熱線”慢慢轉型,由傾訴熱線變成了情感熱線,劉青也成了專為殘疾人牽線的紅娘。
牽線紅娘力挺殘疾人美滿婚姻
2005年夏,中山門街有一家木器廠的廠長直接打來電話,說他們工廠20多名殘疾人大都是單身,生活上無依靠,生理上心理上也都非常壓抑,想讓劉青給他們介紹對象。劉青一聽來了精神,她連忙張羅起來,很快就領著十幾個單身男女去木器廠搞了一次聯誼會。盡管聯誼會氣氛不錯,可最終效果不理想。劉青問過之后才明白,原來很多殘疾朋友對擇偶都有不同的要求,喜歡私下交談。
為了圓殘疾人的婚姻夢,劉青決定將自己的生意委托別人經營,自己全心投入為殘疾朋友介紹對象,并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的婚姻需求。給女性介紹對象時,劉青自己先打頭陣,親自與前來相親的一些單身殘疾男士見面,不僅將見面的內容記錄下來,還把男士們的言談舉止拍攝下來,交由女方進行挑選,然后再約雙方見面,大大提高了相親成功率。
有一次,劉青看不懂一位聾啞姑娘的手勢,忍不住笑了出來,對方摔門就走。后來,通過別人傳話,她才知道原來那位姑娘當時正在講自己的傷心事,以為劉青在嘲笑自己。吸取此次教訓,劉青專門請教手語老師學會了手語,很快給那位聾啞姑娘介紹了一位健全小伙子。
一位姓王的姑娘腿腳不便,面容姣好,相親總是失利。劉青幾次聽王姑娘和人聊天后找到了原因。每回聊天漸入佳境時,王姑娘都會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腿有毛病,你考慮清楚。”她不時重復這句話,直到把對方嚇跑為止。劉青勸她:“你得學會讓別人欣賞你。就是健全人,心態不好也沒人愿意要啊。”在劉青的疏導下,王姑娘克服了心理障礙,很快就找到了一位如意的健全男子。
有個叫“大娃娃”的42歲男士,10歲時患上了抑制性關節炎,導致他不能生長,身高定格在10歲的狀態。盡管如此,他在心理上卻絕對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頭腦靈活,雙手靈巧,靠修電腦發家致富,掙了不少錢。一天,他找到劉青,請劉青幫他找對象。正巧有一位40多歲的農村婦女,為遠離家庭暴力,與丈夫離婚后找到劉青想尋個安身之處。劉青有意撮合她和“大娃娃”,便將她安排到“大娃娃”那里當保姆。很快,兩人情投意合,如今結婚幾年了,一直恩愛有加。這位婦女曾幸福地告訴劉青:“別看他個子不高,但在我眼里心里,他就是一棵參天大樹!”
為那么多殘疾人牽線后,劉青覺得,殘疾人最好的歸宿是能和健全人結合,這樣雙方可以“互補”。“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殘疾人和殘疾人的結合是‘1+1=1’,而殘疾人和健全人的結合是‘1+1>1’。”那健全人又為什么會選擇殘疾人呢?劉青表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殘疾,只是殘疾人把他的殘疾表現出來了,其他人則是隱性的,有的殘疾人肢體殘疾但腦子很聰明或者有一定特長,可能有些健全人四肢健全,但腦子卻沒有殘疾人聰明。”
“我媽給人介紹對象像是著了魔,平均一天要牽線介紹七八對,周六周日也從沒閑過。介紹成了,她還不放心,經常自己搖著輪椅悄悄去盯著,鬧矛盾了趕緊跑去當和事佬。”兒子劉聰說。
后來,劉青的殘疾人婚姻熱線影響力越來越大,她又相繼開通了網站、博客、微博、QQ群,登記殘疾人信息,建立資料庫。眼下,她的資料庫里已經有6000多位殘疾人的信息。8年多時間,經劉青牽線介紹,走進婚姻殿堂的殘疾人已超過400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殘疾人與健全人結為夫婦。
無數網友對劉青贊不絕口,把她譽為“輪椅紅娘”。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到天津調研殘疾人工作時,特意接見劉青,贊揚她的愛心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實在難能可貴,說她為殘疾人解決了一大難題。
婚紗影樓讓殘缺的美更顯靚麗
2011年5月的一天,一對由劉青介紹的新人舉辦婚禮之前,曾找過婚慶公司,雖然對方列出的節目單很豐富,但許多環節都不太適合殘疾人的身體情況,而且婚禮的花費昂貴,他們再次找到了劉青,訴說辦婚禮遇到的困難。劉青和兒子一商量,決定由他們花最少的錢為這對新人量身定制一場個性化婚禮。
婚禮的背景不是一對新人的婚紗照,而是鮮紅的國旗;婚禮沒有奢華的車輛,卻有著一群熱心的志愿者;婚禮請不起高價的專業表演團,但劉青請來了表演出色的公益藝人……婚禮場面熱鬧又不失莊嚴,新郎新娘非常滿意。
在這次為殘疾人舉辦婚禮的過程中,劉青發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是找婚紗和拍攝婚紗照很困難”。劉青曾陪那對新人到天津各大影樓,但總是碰壁,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婚紗。后來,劉青突發奇想,她把自家的窗紗卸下來,縫了一件特殊的婚紗。這件婚紗曾讓5位新娘圓了穿著漂亮婚紗結婚的夢。
2011年底,劉青又跟兒子合計開一家影樓,專門給人拍婚紗照,打算用從健全人那里賺到的錢貼補殘疾人,為殘疾人免費拍婚紗照。
劉聰原本并不支持母親折騰,他說母親簡直是“胡作非為”,她將好好的高層公寓出租,搬到天津一個破敗的小區里,住在只有20多平方米的一樓單間,窗戶開成門,修出坡道,隨時準備迎接殘疾朋友的到來。她還擁有一輛改裝過的、開起來很拉風的寶馬汽車,可她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騎著破舊的殘疾人助力車東奔西跑。對此,劉青解釋說:“我不能讓殘疾朋友見到我感覺有落差。因為以前有殘疾朋友到家里找我,見到我家那些歐式家具,都會好奇地打聽買家具花了多少錢。”最后,還是母親對殘疾人的一片真情感動了劉聰,他義無反顧地站在了母親一邊。
“一般的婚紗,殘疾人穿上不合適,可如果定做再找影樓拍攝照片,新人們又負擔不起。”為了讓新人們不留遺憾,劉青又讓兒子推著輪椅帶她去了一趟北京,買了一大堆婚紗回來。因勞累過度,劉青回家后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三天。
“我們找裁縫把婚紗都改了。比如把后面剪開,設置成活扣兒,這樣可以根據新人的身材隨時改大小和長短。后來一想婚紗都買來了,拍照也干脆一并包辦吧。”為尋找攝影師,劉青又費盡了心思。她搖著輪椅一次又一次上門,帶著干糧和礦泉水,找到擁有各種技能的志愿者來幫忙。當地一些有名的攝影師、化妝師被劉青的精神所感動,都十分樂意到劉青的店里當志愿者。很快,一個專門為殘疾人服務的婚紗影樓成立了。
為殘疾人拍婚紗照,劉青不僅需要改制一些婚紗,還需要揚長避短的智慧:“咱不是拍殘疾——咱得把他們美的一面拍出來。”
劉青還提供外景拍攝服務,甚至登門照相。在一位肌營養不良癥患者昏暗的家里,劉青坐著輪椅在旁邊舉著燈,營造出堂皇的效果。根據新娘的要求,她的肖像經由電腦制作,后來竟刊登在了天津一本有名的雜志上。
一對盲人夫婦的婚紗照拍攝讓劉青格外費力。他們臉都沒洗干凈,邋里邋遢地就進了門,臉型也是歪的。劉青把自己的太陽鏡給新人戴上,又忙著為新娘化妝。一切準備就緒,擺造型又成了難題。攝影師讓新郎往前邁一小步調整一下姿勢,新郎不自覺地就跨出一大步……最后,劉青讓兒子趴在地上,抓著新郎的腳幫他邁步。這次拍攝,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把所有人都累得夠嗆。所幸照片出來后效果很棒,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
有一個盲人大男孩,帶著他弱視的未婚妻來拍婚紗照。小伙子雖然身材高大,可因為先天性全盲無法拍攝出眼神來。讓他戴著墨鏡照了幾張后,大家看著樣片都從心里感覺別扭。劉青不想將就,就對小伙子說:“你10天后再來我這里重照,我一定讓你和你家人都滿意。”10天的時間里,劉青冥思苦想,做了無數次拍照試驗。最后,她將一張剪裁的眼睛照片貼在白色眼鏡上,讓小伙子帶上白色眼鏡,總算為這對新人拍出了滿意的婚紗照。2012年國慶節,小伙子結婚時,那張巨幅婚紗照懸掛在大堂中間,所有來賓都為之喝彩。
“殘疾人也愛美,我希望把他們最美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間永遠留住。”說這話時,劉青笑了,把心里的美都笑了出來。這些年來,她收到太多殘疾人的感謝了:“劉姐,您是我們的大恩人”。“我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您。”“劉姨,您的大恩大德我們永世不忘……”面對一些殘疾人“肉麻”的感謝,潑辣大方的劉青也會臉發紅。當然,有稱贊也會有嘲笑,這些年來,也有不少人說劉青“就是想出風頭,愛表現自己”。對此,劉青哈哈一笑,繼而理直氣壯地說:“我劉青不圖名不為利,只想幫殘疾人有個家,我有什么錯?”
知道劉青免費為殘疾人拍婚紗照后,一些老人也開始找劉青拍婚紗照。“開始我只想為殘疾朋友提供服務,可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70多歲的老大爺,他說,劉青你除了幫助殘疾人,老年人管不管?我一聽大爺肯定是有需要,就說管呀!”大爺這才說結婚幾十年和老伴都沒有拍過婚紗照,覺得挺遺憾的,可去影樓拍攝又沒有那個條件,知道我免費為殘疾人拍婚紗照,就想著能不能也給他們拍張婚紗照,了卻老伴一個心愿。劉青一聽即刻答應,之后她亮出告示,不僅殘疾人,老年人愿意拍婚紗照的,她也免費幫助拍攝。
愛心,是一個人最顯赫的外衣,穿的時間越久,越有光芒,任誰都無法遮擋。2013年2月,“輪椅紅娘”劉青被評為2012年度“感動天津十大人物”;6月,劉青入選“中國好人榜”,接著被提名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筆者采訪中,劉青說她會一直把這件事情做下去,因為面對眾多殘疾人渴望成家的目光,她停不下來。這是一個好人,她有一個好夢,祝愿好人好夢成真。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