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極,沒有誰敢挑戰北極熊的王者地位。海豹、北極狐、海象、海鳥……包括生活在那里的愛斯基摩人,都不愿去招惹這些身軀龐大的家伙。即使偶爾有一兩頭鯨魚會將北極熊咬死,也完全不足以動搖它的絕對統治地位。但王者卻注定要與孤獨為伍。在這片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它們選擇了獨來獨往。
暴力生活
和所有的熊一樣,北極熊的外表看上去憨(hān)態可掬。對不了解它的人來說,恐怕還會以為它們是儒雅之士。特別是它們走路的姿勢,左一搖右一晃,看上去那么“婀(ē)娜(nuó)多姿”。而事實上,它們并不會因為生活在北極這個潔白、寧靜的環境里,就改變了熊的習性。它們仍然是一種殘忍而兇悍的動物。
每一年的早春,大約在三四月份,北極熊的脾氣會變得特別暴躁。無論是遇到同性還是異性,都是先干上一仗再說。它們會通過直立身體、展示強健的肌肉或者呲(zī)牙咧嘴、低聲吼叫來彼此“宣戰”,企圖嚇退對方。要是對方同樣毫不示弱,一場“決斗”就在所難免了。在這個時間段,甚至經常能夠遇到兩頭傷痕累累的北極熊在搏斗結束后繼續“談情說愛”,顯然是剛剛“不打不相識”。唉,有話好好說,干嘛一見面就動手啊?
“單親媽媽”
可能是由于各自的性格都太過“要強”,所以北極熊是沒有人類的家庭觀念的。它們習慣于獨自生活。對雌熊來說,一旦懷孕,就只能當“單親母親”,必須獨自承擔起孕育、生產和撫養后代的重任。
每年的12月份或者第二年的1月份,就到了雌熊的生產時間。而這正是北極的隆冬時節。熊媽媽找到一個避風的雪洞,躲進去藏起來。一般情況下,熊寶寶都會是雙胞胎,偶爾也有1胎或者3胎。
剛生下的熊寶寶個頭小極了,只有幾百克重。和重達四五百公斤的媽媽比起來,就像大山上的一塊小石頭。在剛出生后的一段日子里,小熊都不會睜開眼睛,看不見,也聽不見。這時,熊媽媽會日夜看守在寶寶身邊,寸步不離,完全依靠之前儲存在體內的營養來給小熊喂奶。因為北極熊奶水中的脂肪含量高達30%以上,小熊長得特別快。4個月左右的哺(bǔ)乳期過后,小熊的體重會猛增到十幾公斤,變得又圓又壯。
在這4個月的時間里,熊媽媽既要保證自身營養的充足,還要不斷地供給寶寶。對它們的身體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一旦熬過哺乳期,熊媽媽會馬上帶著小熊出洞,鍛煉它們的捕食能力,同時自己也要大量捕食,及時補充體力。到了晚上再帶它們回到洞中休息。一般來說,熊媽媽會這樣陪著寶寶到2歲左右。等到小熊已經長大,可以獨立應對惡劣的生存環境時,它們就會離開媽媽,自己去“闖蕩江湖”了。
聰明獵手
北極熊是典型的\"大胃一族\"。它們的胃可容納50~70公斤的食物。每頓飯至少要吃上40公斤,還只能算是剛剛飽。這讓它們在一生中不得不為了填飽肚子而不停奔波。但和看上去不同,北極熊并不是魯莽之輩。它們個個都是捕獵高手。它們都知道,在狩獵中,耐心和機警是多么重要。
北極熊是純粹的肉食動物,只有在夏天才偶然吃點植物根莖,換換口味。所以,小海象、海豹、海鳥、魚類和一些小型哺乳動物便成了它們主要的捕食對象。尤其是環斑海豹,更是它們的最愛。
北極熊在捕獵中運用次數最多的戰術就是以靜制動。到了冬天,為了抓到最愛吃的海豹,它們可以一動不動地趴在海豹出沒的冰蓋旁邊,靜靜地守候幾個小時。一旦海豹浮上水面來透氣,它們就揚起巨大的前掌,一個大嘴巴就能將海豹當場打暈、打死。然后,它們會用銳利的爪子把海豹拖到冰上,慢慢享用美味。作為北極世界里的“巨人”,用前掌猛拍獵物是北極熊的拿手絕招。這一掌下去力量極大,無論對方如何強壯,也無法抵擋。
如果碰到海豹們正在冰面上玩耍,北極熊絕不會直奔過去,以免打草驚蛇。它們會從較遠的地方偷偷下海,就像是經過特殊訓練的間諜,推著一塊浮冰做掩護,慢慢接近“目標”。直到來到海豹跟前,才會以迅雷之勢猛沖出來,將海豹捕獲。其實,北極熊的奔跑速度極快,可以達到60公里/小時,在短距離內,一般的獵物都很難逃脫。但它們寧愿與海豹“斗智”而不是“斗勇”。
如果在游泳的過程中遇到海豹,那么北極熊只能裝作沒看見啦。這是因為它們很有自知之明。盡管它們憑借著流線型的身體、寬大的熊掌和不太文雅的“狗刨”式泳姿,也算得上是游泳健將。但游泳的速度和靈活性跟海豹比起來,就要差出十萬八千里了。所以,只要是在水中,北極熊會主動放棄攻擊海豹,免得白費力氣。
值得表揚的是,北極熊雖然飯量大,卻不貪嘴。它們不會把吃剩下的食物藏起來,等著餓的時候再吃,而是會留給其他捕食者,讓它們也分一杯羹??梢哉f,沒有北極熊的話,在北極的寒風中挨餓的動物可就不止一種兩種啦。
北極熊雖然生活得孤獨,但卻自有樂趣。它們遠離人類,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但北極這片“世外桃源”卻越來越不那么美好了。一些位于北半球的工業國家排放的廢氣、廢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北極,溫室效應讓北極的冰雪消融。沒有冰,北極熊不但捕食會遇到困難,甚至會被迫不停地在海中游泳,直到體力耗盡,淹死在水中!目前,北極熊的數量已不足2萬只。這個現象已經引起了很多生物學家和環保學者的憂慮。他們呼吁人類應當保護北極的環境,不要讓物種滅絕的悲劇發生在北極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