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橋涵建設用砂的分類、使用規定及分布狀況。分析了如何合理選擇橋涵用砂,控制物資采購成本。
關鍵詞:砂資源;物資控制;采購成本;建議
中圖分類號:U441 文獻標識碼:A
1 砂的分類、使用規定及分布狀況
2001年7月13日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建筑用砂國家技術標準》(BG 14684-2001)中指出我國建筑用砂有兩類:一是天然砂:由自然風化、水流搬運和分選、堆積形成的、粒徑小于4.75mm的巖石顆粒,但不包括軟質巖、風化巖石的顆粒。包括河砂、湖砂、山砂、淡化海砂。二是人工砂:經除土處理的機制砂、混合砂的統稱。機制砂指由機械破碎、篩分制成的,粒徑小于4.75 mm的巖石顆粒,但不包括軟質巖、風化巖石的顆粒;混合砂指由機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2011年6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的《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規定:混凝土中的細集料(砂)應采用級配良好、質地堅硬、吸水率小、顆粒潔凈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時,也可用硬質巖石加工的符合國家標準的人工砂。細骨料(砂)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海砂時,應具備有可靠的沖洗條件,沖洗后的細集料,其氯離子含量等技術指標必須符合規定。
2010年12月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發布的《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中規定:混凝土中的細骨料(砂)應選用級配合理、質地均勻堅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潔凈天然河砂,也可選用專門機組生產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從以上三個文件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橋涵建設用砂首選天然河砂,在天然河砂不易得的情況下可以選用人工砂。天然河砂資源區域分布及狀況:我國橋涵可用河砂資源分布很不均衡,陜西有已經開采多年的灞橋砂,山西有已經開采多年的靜樂砂、豆羅砂,河北有已經開采多年的石家莊靈壽縣河砂,沈陽有渾河流域砂,吉林有長嶺縣巨寶山鎮采砂場建筑用砂,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砂資源比較豐富,云南昆明東川有河砂,貴州、青海、甘肅河砂資源稀缺存量微少。沿海地區河砂資源較多。
2 過量采掘河砂所引發的相關問題保護措施
近年來,隨著基礎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河砂需求量持續增長。由于天然河砂是一種短期內無法再生的自然資源,過量采掘河砂造成資源快速枯竭,引發采砂河道生態環境問題及安全問題。據調查,山西省忻州市豆羅鎮的豆羅河砂,靜樂砂,陜西灞橋地區的灞橋砂,都存在河流生態環境逐年惡化、防洪問題嚴峻突出。人們對河流的大肆掠奪和索取,使河流健康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河流生態環境呈現整體惡化的趨勢,河流自身生命系統出現危機,同時采砂造成的河堤損毀、河岸坍塌、河床淤積增多等也使河道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威脅。
為保護河流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對開采出售砂資源都有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關規定,如廣東政府2012年8月7日出臺了《廣東省河砂管理條例》、河北省2008年2月14日出臺了《河北省河道采砂管理規定》等。
需求量的增加和開采的限制造成了我國不少地區出現河砂資源逐步減少、質量日益下降和市場價格成倍上漲的情況,導致河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 選用機制砂的好處
與有限的河砂資源相比,在我們國家,可作為機制砂的原材料就多了,一般花崗巖、玄武巖、河卵石、石灰石、安山巖、流紋巖、閃長巖、輝綠巖、砂巖等都可以用來制作成砂。就發展趨勢來講,人工砂將成為工程建筑施工用砂的最大來源。以日本為例,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天然砂與人工砂的使用比例大約為0.9:1;到上世紀90年代則降為0.5:1,人工砂使用量已超過天然砂。
一般在有河砂的地方,應該首選河砂,這不僅是因為國家或行業標準有此要求,也是因為機制砂開采比河砂復雜,且機制砂開采后需對當地環境進行恢復還原,所以河砂的開采成本比機制砂的制作成本低很多。選擇河砂供方必要條件:供方必須具有河砂開采權資格,開采區域在政府劃定的允許權限范圍內,且有營業資格。在沒有河砂資源的地區,從其他地區采購河砂運距又很遠,運費昂貴時,建議選擇用機制砂或混合砂,這樣成本相對就會低一些。
4 合理使用機制砂,以控制好采購成本
使用機制砂時,首先要確定好是自建還是選擇合作供方。自建砂石廠首先要選擇好原材料,保障生產產品的質量穩定。還要選擇有經驗有實力的合作投資商共同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優化運輸成本,在單價上和保供上做到最優化。
總之,因為砂資源分布區域的局限性,地區的差異性,工程項目物資人員在項目開工伊始,就應該對項目所在地砂資源進行市場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砂資源類型、政府相關政策、供應商資質及履約能力、砂的存貨量及潛在量、運輸方式、運距、運費、價格可控因素及變化原因等等。掌握了當地砂資源的市場信息后,再測算各種采購方案的成本,選出最經濟的方案,然后通過競價或逐個洽談等方式選取供方。
在此,分享以下筆者在工作中進行砂資源采購的案例:山西禹門口黃河大橋項目混凝土大概約近10萬方,此工程地處山西河津市,黃河對岸為陜西韓城市。此地最近砂資源為陜西灞橋砂,其價格到工地為每方135元(不含稅票)。經過反復測算和實地(三四個月)考察,利用當地砂礫土、當地細砂及灞橋砂混采取摻洗方式滿足施工需要,經測算成本為每方70元以內,具體實施成本為每方70元,大大減低了采購成本。盡管后期制梁質量要求的需要成本漲到90元。保守一點按照80元計算,減低成本為135-80(元)55*10=550(萬元)。實際節約600萬元以上。
5 建議
建議在砂采購合同中約定使用數量時最好采用按混凝土包方的模式,即根據項目部每月生產的混凝土方量、混凝土配合比及合同約定的砂損耗率反算每月用砂量,以此數量作為雙方結算數量,結算單價采取固定單價,到工程結束都不變。此種模式既有利于砂損耗率的控制,避免了數量驗收誤差,同時也節省了項目部驗收砂數量的人力。
參考文獻
[1]橋梁養護過程中的成本與可靠度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