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代電子行業中無線通訊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紅外通訊作為無線通訊的一種技術備受各個領域的歡迎。而在實際通訊使用中,采用串口通訊占據著大量的工業市場,尤其是在電能表行業,紅外通訊已經成為新型電子式電能表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設計可靠的電路實現PC機的232串口轉紅外工具,完成電腦232串口轉紅外的通訊,實現對產品的實時操作。在此主要介紹一種簡單便捷的電路設計來實現串口轉紅外技術。
關鍵詞: 無線通訊; 紅外通訊; 232串口; 實時操作
中圖分類號: TN96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20?0100?02
隨著現代新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使用功能越來越多,各種無線通信技術不斷在填充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紅外通訊以紅外線作為通訊載體,通過紅外光在空中的傳播來傳輸數據[1],它由紅外發射器和紅外接收器來完成。在發射端,發送的數字信號經過適當的調制編碼后,送入電光變換電路,經紅外發射管轉變為紅外光脈沖發射到空中;在接收端,紅外接收器對接收到的紅外光脈沖進行光電變換[2],解調譯碼后恢復出原信號。紅外通訊作為一種數據傳輸手段,可以在很多場合應用,如家電產品、娛樂設施的紅外遙控,水、電、煤氣耗能計量的自動抄表等。特別是在電子電力行業,使用紅外技術進行通訊的產品越來越多,人們可以利用紅外技術對產品進行短距離抄控,非常簡潔方便。串口是計算機上一種非常通用設備通信的協議,大多數計算機包含一個基于RS 232的串口。串口通信[3]的概念非常簡單,串口按位(bit)發送和接收字節。本文所講的通信使用3根線完成:地線;發送;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異步的,端口能夠在一根線上發送數據同時在另一根線上接收數據。
1 PC機RS 232接口
PC機232串行口一般為DB?9(針)型連接器,其針腳功能[4]定義如下所示:
(1)載波檢測(CD);
(2)接受數據(RXD);
(3)發出數據(TXD);
(4)數據終端準備好(DTR);
(5)信號地線(SG);
(6)數據準備好(DSR);
(7)請求發送(RTS);
(8)清除發送(CTS);
(9)振鈴指示(RI)。
2 單片機電路設計
2.1 電平轉化
由于RS 232信號的電平和單片機串口信號的電平不一致,必須進行二者之間的電平轉換,常用MAX232來實現RS232/TTL電平轉化。MAX232內部結構有三個部分[5]:
(1)電荷泵電路。由1~6引腳和4個電容搭建組成。
(2)數據轉換通道。由7~14管腳組成兩個數據通道。RS 232數據從R1in,R2in輸入轉換成TTL/COMS數據后從R1out,R2out輸出;TTL/COMS數據從T1in,T2in輸入轉換成RS 232數據[6]從T1out,T2out送到電腦DB9口。
(3)外部供電電路。外部供電是利用電腦USB輸出+5 V電源有效電源,不但節約該電路設計篇幅,并且在實際制作時節約體積,其電路原理如圖1所示。
2.2 紅外發射部分
紅外發射端發送數據時,是將待發送的二進制數據調制成一系列的脈沖串信號后發射出去,紅外載波為頻率38 kHz的方波。紅外載波可以使用單片機內部的定時器的PWM功能實現,也可以通過外圍硬件電路實現,這里采用38 kHz晶振產生穩定的振蕩信號,采用CD4069非門電路通過一系列轉化實現方波振蕩信號,與經過電平轉換后的COMS數據信號疊加來實現驅動三極管導通,從而實現TSAL6200 紅外發射二極管將周期的電信號轉變成一定頻率的紅外光信號發出,見圖2。
2.3 紅外接收部分
紅外接收采用HS0038B紅外接收器,紅外接收電路的原理是:當接收到38 kHz 的載波信號,HS0038B接收器會輸出低電平,否則輸出高電平,從而可以將紅外光信號解調成一定周期的連續方波信號,經單片機[7]處理,便可以恢復出原數據信號。HS0038B是能夠接收紅外信號的小型化接收器件,它的環氧包裝可以作為紅外過濾器,因此不需要再加紅外過濾裝置[8]。最大的優點是,在干擾很強的環境中輸出也很穩定。電路設計如圖3所示,本文中采用CD4093邏輯與非門芯片與HS0038B接收器搭建電路輸出數據,同時利用芯片其他組管腳對MAX232輸出的轉換電平數據進行自鎖,避免信號自發自收。
2.3 電源部分
通過電解電容低頻濾波[9]和陶瓷貼片電容高頻濾波后得到比較純正的電源信號,如圖4所示。
3 結 語
紅外通訊適合于需短距離傳輸數據的場合,特別是那些有線通訊實現困難或者便攜性要求較高的場合。本文介紹了基于MAX 232電平轉化芯片和門電路芯片實現232信號轉換紅外通訊的電路設計[10],該電路已經在現實中得到應用并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朝青.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M].3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
[2] 蔣俊峰.基于單片機的紅外通訊設計[J].電子設計應用,2003,18(21):60?62.
[3] 閻石.數字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吳運昌.模擬電子技術基礎[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5] 潘方.RS232串口通信在PC即與單片機通信中的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8):69?71.
[6] 陳傳波,杜鵑,張智杰. WIN32下基于RS232協議的通信方法及應用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2005,27(3):70?75.
[7] 楊恢先.單片機原理及應用[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8] 趙姚同,周希朗.微波技術與天線[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9] 喻桂蘭,彭宇寧,趙開開.VB6.0與RS232在多級通信技術中的應用[J].試驗科學與技術,2009,8(4):54?57.
[10] 王青林,張偉,趙景波.Protel99SE 基礎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