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水下探測提供實驗平臺,設計一款便攜式20 kg級水下機器人ROV,機器人裝備有推進器、水下攝像頭、防水機械臂、電磁閥、PH計傳感器、GPS等。主要介紹了機器人硬件系統的設計,包括主控電路、推進器驅動、電源轉化、漏水檢測等電路設計及電子艙內通信協議。各部分電路均設計保護電路,硬件系統工作穩定,搭載AHRS、聲納等傳感器后,配合上位機軟件,可以構建水下未知環境地圖,并且具有作業和采集數據能力。
關鍵字: 便攜式水下機器人; 硬件系統; 保護電路; 通信協議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21?0100?03
0 引 言
21世紀,隨著全球人口增多,資源大量利用,陸地上的資源越來越匱乏,為了解決資源的問題,人們開始更加注重海洋資源的開發,水下機器人ROV(Remotely Operated Underwater Vehicle)技術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ROV可以代替人在水下作業和探測,注定是國內水下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1]。
本文主要論述了便攜式ROV硬件系統的實現。此系統自身裝備了水下攝像頭、防水機械臂、PH計、電子取水閥、GPS導航等傳感器,能夠對水下未知環境進行探測。
1 便攜式ROV系統總體框架
該系統分為陸地工作站和水下作業系統兩部分,其實物圖如圖1所示。陸地工作站包括了上位機控制軟件,可以對 ROV進行姿態航向控制,構建水下未知環境地圖,顯示水下環境。
水下作業系統主要包括電子密封艙、防水機械臂、推進器、攝像頭、水樣采集電磁閥、GPS導航、浮力磚等,可以根據需要搭載各類傳感器。
2 系統硬件實現
此系統的控制芯片為增強型16位閃存數字信號控制器dsPIC30F4011,擁有高性能改進型RISC CPU與DSP引擎,支持UART、CAN等多種通信協議[2]。
2.1 中央控制艙電路設計
中央控制艙主要包括主控板模塊、推進器驅動模塊、電壓轉換模塊、漏水檢測模塊、協議轉換模塊等。硬件系統結構圖如圖2所示。
2.1.1 主控板模塊
主控板為上位機軟件與下層硬件外設的樞紐,控制芯片為單片機dsPIC30F4011,上層控制信息通過串口(UART)發送到單片機,經過單片機解包判斷后,將控制命令通過CAN總線發送到各個推進器驅動, 達到控制推進器的姿態、航向以及工作狀態。同時下層的信息也會通過控制芯片反饋回上位機軟件,漏水檢測電路一旦檢測到漏水,致單片機端口產生電平變化,單片機檢測到電平變化后,便會利用串口發送漏水報警信息,通知上位機軟件發生漏水,以便采取應急措施。
單片機通過控制IO端口輸出高低電平,驅動5 V的電磁繼電器,進而控制電磁閥的通斷,采集水樣。
2.1.2 推進器驅動模塊
4個推進器采用200 W直流有刷電機,為了能夠控制電機的方向與速度,驅動使用H橋驅動電路, H橋驅動電路使用IR公司的MOSFET驅動IR2136。
主控芯片使用dsPIC30F4011,增加外設CAN總線收發器MCP2551與主控芯片相連,用于接收控制信息;通過霍爾電流傳感器產生電壓、電流、功率信號,主控芯片使能A/D轉換對電機電壓、電流、功率進行采樣,對推進器提供過流、過壓、欠壓保護,通過對電機電壓信號進行判斷獲得推進器方向。由霍爾電流傳感器獲得電機運行時電流波形,然后送入信號調理電路,由信號調理電路對紋波信號進行濾波、放大、整形取出換向信息,將該信息送至單片機頻率測量電路,測量出換向紋波頻率,經過計算可得電機速度[3]。
圖3為直流無刷電機驅動電路框圖,推進器驅動模塊采用增量式PID算法來控制電機轉速,PID具有算法簡單、魯棒性好、可靠性高和參數易整定等優點。轉速的測量使用等精度測量算法,也稱多周期同步測量法,消除了對被測信號計數時產生的±1個字誤差,測量精度大大提高,而且達到了在整個測量頻段的等精度測量[4]。
2.1.3 電壓轉換模塊
電源轉換模塊主要使用廣州金升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DC?DC,由24 V轉換產生系統工作所需要的5 V、12 V、±15 V電壓,由于DC?DC模塊抗電沖擊的能力較差,為了保護DC?DC模塊和負載電路的安全,電路設計中,增加了過流過壓保護、欠壓保護、反接保護等保護電路,保證工作電壓穩定。電路圖如圖4所示。
2.1.4 漏水檢測模塊
漏水檢測系統主要用于檢測電子密封艙內是否漏水,電路設計中使用比較器,比較輸出高低電平。無漏水時,比較器輸出高電平;當有水進入時,造成輸入回路短路,比較器端口輸入增大,致使比較器輸出反轉,主控板控制芯片檢測到電平反轉后會產生報警信息[5]。電路圖如圖5所示。
2.1.5 協議轉換模塊
本設計中采用的是以太網-串口轉換器P300M,P300M是一款具有三口RS 232串口服務器,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同比一路及多路RS 232串口服務器,有很高的性價比。采用專門針對網絡而自主研發的RTOS(實時操作系統),性能穩定,表現卓越。
2.2 作業機械臂及采集系統
機械臂采用5個舵機和舵機控制板構成5自由度機械臂。在本設計中,使用了一塊舵機控制板,能夠同時控制32路舵機,配置串口及USB等兩種通信模式,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通信模式。
采集系統主要包括PH計傳感器、水樣采集電磁閥及GPS系統,因為中央控制艙有串口服務器,所以根據具體應用,可以搭載AHRS、聲納、電子羅盤等各類傳感器。
3 中央控制艙通信實現
中央控制艙內使用串口(UART)和控制器局域網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總線協議,串口實現主控板與串口服務器通信、CAN總線實現主控板與推進器驅動通信[6]。
3.1 CAN總線通信協議
CAN,全稱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網,是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現場總線之一[7]。
硬件系統中,CAN總線節點使用MCP2551收發器,實現物理層協議,同時需要用戶自己定義應用層協議,控制信息為16個字節,第16位控制電機啟動與停止,第15位控制電機正反轉,第13與14位選擇PID類型,后12位代表電機轉速。
3.2 串口通信協議
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是指數據一位一位地順序傳送,其特點是通信線路簡單,只要一對傳輸線就可以實現雙向通信,并可以利用電話線,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別適用于近距離通信,但傳送速度較慢。
主控板串口接受指令,控制推進器、電磁閥及向上位機反饋報警信息,定義波特率9 600 b/s。上位機軟件必須符合一定的協議,才能實現正常通信,串口通信每個數據幀包含10個字符,只有當數據幀位0x20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0x21(十六進制)時主控板才會正常接收,其他情況一律判斷為無效字段,丟棄處理,指令段中包含推進器及電磁閥指令。
4 結 語
本文介紹了20 kg級便攜式ROV硬件系統的實現,該系統涉及主控板、推進器驅動、機械臂、漏水檢測、電源系統、數據通信及嵌入式軟件,經過測試系統穩定,配合上位機軟件能夠在淺水下完成作業任務,并且為水下實驗提供可靠平臺。
參考文獻
[1] STOKEY R P, VON ALT C, ALLEN B,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REMUS 600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C]// Proceedings of 2005 MTS/IEEE OCEANS. Washington, DC USA: IEEE, 2005, 2: 1301?1304.
[2]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sPIC30F系列參考手冊[M]. USA: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2006.
[3] 馬瑞卿,劉衛國.自舉式IR2110集成驅動電路的特殊應用[J].電力電子技術,2000(1):31?33.
[4] 謝浪清.高速等精度頻率測量的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6(15):154?155.
[5] 童詩白,華成英.模擬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劉衛東.基于CAN總線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內部通信與仿真[J].系統仿真學報,2007,19(6):1320?1322.
[7] 張宏偉,王樹新.基于總線的自治水下機器人控制系統[J].機器人,2006,28(4):44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