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導彈研制靶場試驗的需求,設計了一種基于DSP的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用于紅外干擾源的投放控制。給出了控制終端的組成結構,重點介紹硬件設計及軟件設計,通過在線編程技術方便投放模式的遠程加載,使用特定的數據幀編碼原則提高了無線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多次的外場靶試試驗驗證了系統設計的通用性和工程實用性。
關鍵詞: 遠程投放; 控制終端; DSP; 在線編程; 數據幀編碼原則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TP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06?0029?03
0 引 言
導彈研制過程中為考核其抗干擾性指標,需要在靶機上加裝紅外干擾源的投放裝置,在靶機起飛后的特定時間段內,按一定的投放序列完成紅外干擾彈的投放,在靶機周圍形成與靶機紅外輻射特征相似的紅外輻射源,對導彈進行干擾[1]。
以往使用的投放裝置,其投放模式基本都是比較固定的:一次性全部投放或以固定時間間隔進行投放,并且投放模式的設置都是在靶機起飛前固化在裝置內,無法進行再次修改。這種比較固定的投放模式不能充分驗證導彈的抗干擾性能指標,同時當靶機上天后發現投放模式設置有誤或臨時需更改投放模式時,無法進行再次重新加載,浪費試驗機會,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導彈靶場試驗的有效開展。
以DSP為控制核心的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利用無線數傳電臺接收來自地面站的控制指令,對接收到的無線通信數據進行解調、接收和存儲,完成投放模式的設置及點火指令的響應,利用處理器的數字I/O信號完成紅外干擾源的點火控制,實現靶機的投放任務。
1 硬件電路設計
1.1 系統組成結構
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采用模塊化設計,主要由通信單元、電源單元、控制單元及執行單元4個部分組成。通信單元利用無線數傳電臺負責與地面站的遠程通信;電源單元對靶機上的直流供電進行隔離與轉換,實現投放控制終端用電的匹配;控制單元一方面接受來自地面站的指令,完成投放模式的配置,并根據指令完成對執行單元的控制,同時將終端的狀態通過通信單元反饋到地面站;執行單元接收控制單元的指令,對靶機上的每一個紅外干擾彈單獨進行投放控制。
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與地面站各使用一個同型號無線數傳電臺,這樣控制終端和地面站之間的通信數據可以直接從數據口取出使用,不用經過特殊設置。無線數傳電臺使用內置RS 232總線接口與DSP處理器進行數據傳輸,使用MAX232AMJE芯片完成數據收發電平的轉換。
1.3 控制單元設計
控制單元硬件結構如圖3所示。處理器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40,該處理器提供10位分辨率的A/D、16位精度的定時器功能、16位精度的看門狗定時器,全雙工的串行接口,片內集成32 KB FLASH程序存儲器[3]。在控制單元設計中,片外擴展了64 KB的程序存儲器和64 KB的數據存儲器。TMS320F240具備開發IPA系統的硬件條件,只需借助RS 232串行通信口,通過在FLASH自定義的段中放置加載代碼,利用這段代碼擦寫FLASH、讀取程序存儲器中的代碼,實現線編程[4?5]。
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的處理器收到點火指令后,通過數字I/O發出控制信號,經過CD54ACT245驅動模塊,使用TLP621?4對控制信號進行光電隔離,控制繼電器JRW?131MA將點火電源信號送入目標,實現執行目標的執行。由于每個執行目標都通過單獨的繼電器繼續控制,所以可方便實現投放模式的多樣性。
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接收到指令后,使用DSP內部的16位定時計數器進行計數,其控制精度可以達到毫秒級,按照要求的時間間隔產生繼電器的I/O控制信號。同時使用DSP內部的A/D模塊對電壓進行監控。并將監控結果通過無線通信傳至地面站。
2 軟件設計
系統上電啟動或者軟、硬件復位后,軟件自動讀取終端上的初始設置,寫入投放模式寄存器,然后進入等待指令狀態,在等待指令的過程中,同時要發送中斷活動狀態,當接收到有效的指令后,進入指令執行子程序運行,執行之后返回給地面站。系統子程序有以下幾種:
(1)接收到自檢指令。自檢終端,發送自檢結果指令給地面站。
(2)接收參數設置指令。解析到電臺發射功率,設置電臺發射功率成功后發送設置成功指令給地面站。
(3)接收到點火指令。按照投放模式投放,投放完成返回投放完成指令給地面站。
(4)接收到投放模式設定。解析到投放模式數據,重新寫入投放模式數據寄存器,成功更改后發送設置成功指令給地面站。
(5)接受到查詢狀態指令。檢測終端狀態,把數據發送給地面站。
在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的通信代碼采用特定的數據幀編碼原則,目的是盡量減小數據傳輸過程中的誤碼率,并兼顧傳輸效率。該系統傳輸協議中的數據幀結構的第 1、2個字節(包頭)和最后一個字節(包尾)采用特定的起始碼和結束碼,如AAH,55H,B5H等,可以有效抑制誤碼。數據接收方可以把接收到的數據放在一個FIFO緩沖器中,當接收到有效的包頭才開始一個數據幀的接收,否則,認為是干擾或誤碼丟棄不處理。數據幀開始接收后,根據數據長度,能正確接收數據碼,才當一個有效的數據幀,否則,丟棄重新開始等待起始碼。數據的傳輸常會出現連續置0的字節,這種零點平在傳輸中非常容易受到干擾而變成其他數據,因此數據幀采用余3的編碼方式。對數據幀每個字節都采用奇偶校驗,并計算所有的數據字節累加和、異或和,放在數據幀中供接收方校驗。
3 結 語
設計的機載遠程投放控制終端,利用DSP的資源條件,方便實現線編程技術的應用,使得投放模式的遠程加載能方便實現;對紅外紅外干擾源控制通路的單獨控制,使得投放模式的設置更加多樣性;利用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方式,提供系統工作的可靠性。此系統使用方便、可靠,在多次的外場靶試中得到了多次應用,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鄭建輝.靶彈彈載紅外干擾技術研究與應用[J].科技傳播,2012(14):102?103.
[2] 呂晶晶,劉國鵬,姚金杰.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地震監控系統設計[J].傳感器世界,2011(7):29?32.
[3] Texas Instruments. TMS320F28X DSP event manager (EV) reference guide [M]. US: Texas Instruments, 2003.
[4] 曾昭健,毛韜,朱善安.串行引導加載技術在DSP網絡實驗系統中的應用[J].機電工程,2007(8):17?19.
[5] 陶維青,任謙.通過串口通訊實現TMS320F2812的軟件更新[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8(5):569?571.
[6] 李志勛,田健江,張彤.姿控發動機試驗熱流參數測量系統設計[J].火箭推進,2010, 36(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