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嚼慢咽,這是醫生的忠告。
他們說,細嚼慢咽能把食物咀嚼細碎,有利于消化。細嚼慢咽能使唾液也就是口水更多。而口水只要不用來“打口水仗”,就是個好東西,比如能消化食物,因為里面有消化酶;濕漉漉的還方便我們把食物吞下去。
食物進入胃后,胃還要進一步研磨、消化,才能讓身體吸收到有用的養料。如果不細嚼慢咽,在嘴巴里把好消化的第一關,而是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會增加胃的負擔,讓胃疲勞不堪,甚至會磨損胃里的黏膜。
饑餓三分,這是俗話說的。俗話常常含有歷史悠久的珍貴經驗。
如果把吃得很飽當作“十分”,現在的醫學也證明,如果吃十分飽,會增加胃腸負擔;如果吃七八分飽,糖尿病、心臟病、腎病、白內障等的得病率,比“十分飽”要降低很多,甚至還可以延緩或防止各種癌癥的發生。
可偏偏有些“大胃王”比賽,就是要人快吃多吃。
比如去年美國紐約吃熱狗大賽上,一個叫切斯特納特的人,冒著酷暑,在10分鐘內吃下68個熱狗,比第二名多出16個,而且是他個人的最好紀錄。因為這次的勝出,使他成就了六連冠。
另一個名叫托馬斯的,在規定時間內吃掉45個熱狗,獲得了女子組的冠軍。托馬斯說在比賽中覺得不舒服,但是為了獲得冠軍,她強迫自己不停地吃。贏得冠軍后,她又立下雄心壯志,下一個目標是吃46個熱狗,要打破自己的紀錄。
托馬斯夠“勇敢”的,她肯定知道,這種“大胃王”比賽,是有生命危險的。臺灣彰化大葉大學的“大胃王”比賽,一名研究生拿到冠軍后覺得身體不適,想沖到衛生間嘔吐,但在半路上就暈倒在地,雖然用盡辦法急救,卻仍然回天乏術。醫生說是食道、呼吸道被陜速塞下去的食物阻塞了,造成了窒息,結果就是人們常說的“噎死”;俄羅斯的一次“大胃王”比賽,獲得冠軍的選手,也不幸被過多的薄餅噎死;英國的安德魯-李,在參加吃辣椒比賽后覺得極度難受,第二天身亡……
切斯特納特在吃下68個熱狗后沒多久,又去參加吃雞翅的比賽,10分鐘內吃掉了144塊雞翅,比第二名多出4塊,比第三名多出13塊。吃雞翅比吃熱狗困難多了,一不小心就會被雞骨頭卡住,也許暫時(“暫時”哦!)不會危及生命,但也是很痛苦的。
看來,胃還是“通常”一點的好。
可即便是這樣的常勝將軍,如果去看看獅子、老鷹、蛇等,一定會羞隗得無地自容。
在印尼西部蘇門答臘島的原始森林中發現的蟒蛇“桂花”,大口一旦張開,可以很輕松地吞下一個人,那是不多見的。
再比如,“老鷹捉小雞”是很多人玩過的游戲。事實上,老鷹從空中俯沖下來,憑著堅利的爪子、鐵鉤一般的嘴,抓條蛇、吃個雞兔鼠,都是家常便飯。央視《動物世界》播放過老鷹捕食海龜的紀錄片,只見老鷹將海龜抓到高空,然后朝著巖石扔下,反復幾次,等硬硬的龜殼破裂后,三下兩下就把龜肉吃光了。
號稱“萬獸之王”的獅子就甭說了,一般的小東西不在它們眼里,要捕獵起碼也是較大的羚羊、角馬、斑馬之類的。而大大小小五六只獅子,風卷殘云般把捕獲的野牛撕咬得只剩一個骨架,在紀錄片里屢見不鮮,雖然每次都令人看得不寒而栗。而上面提到的成語“狼喬虎咽”也不是隨便造出來的,虎狼吃東西就是又猛又急。
哪怕勤勤懇懇勞動的“老黃牛”,吃起來倒也不怎么謙虛,也很“勤勤懇懇”的哩。而且從不講究“細嚼慢咽”,食物隨隨便便地咀嚼幾下就下咽了;更不肯“饑餓三分”,干了那么多活,主人沒什么好東西犒勞,草料總得吃飽吧,否則也太虧了,于是不停地吃,一大堆草料裝進肚子,也沒有“吃撐”的意思。
動物難道不怕消化不良?
我們也從它們的嘴巴說起。
我們的牙齒分為切牙(門牙)、尖牙(虎牙)、磨牙。切牙可以從一個蘋果上咬下一小塊;尖牙可以把肉條咬住后撕下來一片;被切牙咬下來的蘋果或尖牙撕下來的肉片,由舌頭運送到嘴巴靠里面的磨牙進行咀嚼。磨牙好像石磨一樣,能磨碎食物,便于胃腸道消化吸收。
蛇有牙齒,但沒有能咀嚼的牙齒。它的嘴巴可以張得很大,那是我們人沒法比的,所以,它能用牙齒咬住食物,使盡全身力氣把食物整個兒吞下去。在吞的時候,分泌出許多口水,讓食物可以更加順利地“滑”到胃里。
臟兮兮的蒼蠅沒有牙齒,吃東西的時候,它靠像管子一樣的嘴巴吸食,所以吃“湯湯水水”的很方便。那么遇到固體食物怎么辦?說起來更惡心,它往這些食物上吐“唾沫”,它的“唾沫”里面含有可以消化食物的東西,比如酶和消化液之類,能很快地把饅頭、蘋果等需要牙齒咬的食物變腐爛,然后用它嘴巴邊像刀片一樣的“武器”,刺穿饅頭、蘋果等的外皮,吸取里面腐爛的汁液。所以,蒼蠅碰過的東西千萬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