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1月,美國帕拉丁市的一家快餐店老板托尼早早地打開店門,準備開始工作。誰知一開門,他驚呆了:他的7個值班店員全都血淋林地躺在了地板上,已經全部死亡。看起來這是一場槍殺事件!托尼嚇得腿直打顫,拿起電話報了警。
一會兒,霍梅爾警長就帶人來到了現場,進行現場勘察。調查人員收集了當天最后一份雞肉快餐的售出時間的打印條。突然,霍梅爾警長在用餐區的一個垃圾桶附近發現了一個吃剩的雞腿。于是就命人將它裝進了取證袋。誰也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證物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托尼說,閉店時,他因為家里有事,就提前走了,留下7名店員進行閉店前的清掃工作。所有的餐具都已清洗干凈,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顯然兇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鎖門時也沒留下任何指紋。這個案子,現場沒有兇器、沒有印痕,也沒有目擊證人。偵破工作就像那份快餐殘余一樣被冷凍了起來。
隨著DNA技術的迅猛發展,1999年,辦案人員將所有懸案重新利用DNA進行證物破解,在那雞腿上提取到了一點兒唾液,并通過它獲得了一份DNA圖譜,存入檔案。
三年后,這冰凍已久的案情居然有了眉目。2002年3月,一位女子與專案組取得聯系,稱朋友是該案中一位名叫詹姆士的嫌疑犯的前女友梅琳。她知道與此案相關的信息。警方迅速聯系了梅琳。據她講,案發當晚,詹姆士給她打來了電話,讓她看第二天的新聞,將有他的\"杰作\",說他\"干了一件大事\"……
2002年4月,詹姆士和另一名嫌犯胡安接受了口腔試紙測試,結果表明,詹姆士與快餐殘余中雞骨上提取的DNA相吻合,至此,歷時9年,兇案告破。
這剩雞腿是詹姆士作案后的又一大\"杰作\",他哪里會想到這個沾了他唾液的剩雞腿會出賣他,會在9年之后,在他已經不再害怕見到警察,以為一切風平浪靜的時候,揭發他的罪行呢?
對于懸案來說,DNA絕對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在美國,當警方鎖定了某個犯罪嫌疑人,但因證據尚不充足而無法獲得由法院頒發的“生物證據搜查令”時,他們就需要靠智謀來變相獲得DNA。
比如:警察在訊問一名嫌犯時,問他想不想喝瓶可樂,假如他喝了,警方就會在瓶口獲得他的DNA。
假如他不喝,警察就會遞上一根香煙,他吸了,但卻狡猾地把煙頭掐下揣進自己的兜里。在嫌犯離開警局后,警方派人進行跟蹤,發現嫌犯向地上吐了口痰,于是就獲得了他的DNA。
又如,警方向一名嫌犯發了一封信,要求他參加一次庭審作證,并要求他在信上簽字后原樣寄回。嫌犯在寄信時舔了信封封口上的膠,于是警方就此獲得了他的DNA。
更妙的是,一個罪犯入室盜竊,而房屋主人當時點了一些蠟燭,罪犯吹滅了蠟燭,警方竟然在蠟燭上獲得了他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