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中國殲-20隱身戰機的第2架原型機2002號機,近日在某基地進行試飛,整個試飛過程基本處于低空,還實施了空中放油。有外媒揣測,這表明殲20的初級測試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即將具備搭載武器實施作戰的能力”。
殲-20完成武器測試
俄羅斯軍工新聞網揣測,對于飛機來說,空中放油是一個不太常見的動作。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大于最大著陸重量,如果它在起飛不久屆因緊急情況需要立即著陸,由于機載燃油只消耗了一點,機身重量超過最大著陸重量,強行著陸的話起落架就有折斷的危險。而且因為機上載有大量燃油,可能會在著陸時因摩擦、碰撞而起火,甚至爆炸。因此,為了減輕飛機的重量,就要進行空中放油,但這一動作只有在飛機遭遇非常極端的情況時才會實施。報道揣測,殲20進行空中放油測試,說明其他測試項目已經基本完成,其初級測試工作進入收尾階段,朝著具備實戰能力的方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美國《空軍》雜志報道,此前有傳言稱,殲20于今年早些時候進行-了掛彈飛行測試,并開啟彈艙模擬投彈。報道稱,外界很難獲取有關中國隱身戰機的確切信息,但可以從一些跡象判斷其開發進度。報道援引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分析師克利夫的話稱:“既然殲20已開始測試空中放油,說明其掛彈和模擬投彈測試已經實施完畢。”
俄羅斯《起飛》雜志揣測,解放軍已研制出由超視距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這款武器足以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先進空空導彈媲美。另外,中國還開發出一系列采用激光制導、電視制導和衛星制導的精確打擊導彈,這些導彈都是適用于殲20的攻擊利器。目前中國為其新一代戰機開發的武器系統可能已測試完畢(主要在殲一20上進行測試)。殲20可能已經具備了“仗劍出擊”的條件。
中國或在亞洲獲空優
美國智庫華盛頓國際戰略與評估中心網站揣測,中國空軍正在努力成為“戰斗力冠絕亞洲”的力量。持這種觀點的美軍高層不在少數,他們認為,中國的隱身戰斗機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其各項測試工作已基本完成。也許不用等到2018年,中國的首批隱身戰機就將服役,其中包括殲20和殲31,這是美國五角大樓此前沒有預料到的。
《起飛》雜志揣測,美國軍方之所以對殲20形成實戰能力備加關注,與該機的作戰半徑有關。有美軍專家認為,其作戰半徑將達到2000公里,這意味著殲20從解放軍位于海南島的基地起飛,其打擊范圍將直抵南海萬安灘,那是中國南海諸島中,被外國侵占的、距離中國大陸最遠的島礁。這意味著一旦南海“有事”,殲一20可在南海全域對中國艦隊提供支持。如果該型戰機從中國三沙市的永興島起飛,那么其控制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美國《空軍》雜志稱,中國空軍的實力在過去10年中得到大幅提升。它已從一支技術落后的部隊轉變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作戰力量。五角大樓認為,到2020年,中國空軍有望躋身世界一流空軍之列,其標志是裝備大批第三代和三代半戰機,以及部分起領軍作用的隱身戰機。報道揣測,中國空軍裝備的第三代和三代半戰機,性能與美軍F-15和F-16戰機相當。而殲-20和殲-31兩款隱身戰機,性能可能不在美國F-22和F-35之下。這兩款戰機在2018年之前形成作戰能力,將令美軍難以應對。在F-35戰機批量生產并服役之前,美日軍事同盟只能靠美軍的少量F-22戰機壓制中國空軍——解放軍可能在亞洲空域擁有一定的優勢。
印度豈能克制中國?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除了美日,有望在亞洲克制中國空戰力量的還有印度。但是,新德里對俄印合研隱身戰機項目(FGFA)的前景表示憂慮。印度空軍司令布朗元帥指出,FGFA以俄羅斯的T-50隱身戰機為基礎研制,而到目前為止,俄方仍未向印方展示有關T-50項目的技術。另外,俄方在某些技術領域的“落后”讓印方備感驚訝。據消息人士透露,在T-50原型機的制造材料中,金屬仍然占到較大比重,這反映出俄羅斯蘇霍伊公司在先進復合材料方面仍存在缺陷。而印度希望在未來的隱身戰機上采用更多的先進復合材料,而非金屬材料。
美國《華盛頓時報》指出,美國不能指望印度空軍阻擋中國空軍在亞洲“占據優勢地位”,因為印度的新一代戰斗機不被看好。俄印合研的隱身戰斗機以俄制T-50戰機為原型。雖然T-50樣機的試飛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但印度對于雙方合研的新一代戰機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還沒有概念。有俄羅斯專家表示,印度為其新一代國產戰機開發的系統與俄方的設想“差距巨大”。這表明俄印合研隱身戰機項目不僅沒有獲得進展,反而產生了分歧。印度搶在中國之前裝備新一代隱身戰斗機的計劃恐怕難以實現。
(上海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