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愛爾蘭剛剛落幕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上,滿懷期待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一個到場,最后一個離席,卻沒能如愿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正式會晤。就在峰會之前,白宮“唐突”而直接地駁斥了日本外務省的“懇求”,最終僅同意兩國首腦在會議期間舉行“非正式會談”。
外交新攻勢出師不利,極力推銷的“安倍經濟學”又未被買賬,安倍此行被評價為“從來沒有哪次G8峰會日本收獲如此之少”。
“日美之間從未面臨如此脆弱的關系”
6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離開波蘭首都華沙,赴英國北愛爾蘭出席G8峰會當天,就被曝出日美雙邊會談計劃未曾開始,便已意外“夭折”。
這條由在目華媒日本新聞網獨家透露的消息稱,安倍在機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原計劃在G8峰會期間與奧巴馬舉行的會晤,因被美方拒絕而臨時取消。該媒體還援引安倍說法稱:“(奧巴馬)要優先與未進行過會談的國家首腦會談,所以日美會談不再舉行。”
這一消息在中國媒體及社交網絡上被瘋狂轉載,日本主流媒體則罕見地“集體失聲”。直至次日,共同社才發布相關新聞,證實會談取消,但在細節表述上,與率先報道的日本新聞網措辭略有偏差。發自華沙的共同社稿件稱:“安倍表示,對日本政府而言,希望優先與那些尚未舉行過雙邊會談的國家會談,因此此次不計劃舉行日美雙邊會談。”
從“求見未果”到主動放棄,兩種說法的微妙差異令中國網友迅速興奮起來,不少人將共同社的說法視為替安倍“找臺階下”、“包裝和洗白”,甚至嘲諷安倍是“現代版的阿Q”。
盡管美國發言人解釋道,考慮到兩國之間的多級通信,奧巴馬、安倍沒有直接舉行會談“無關緊要”,因為兩國領導人都更傾向于利用這種難得的正式場合,來會見其他國家領導人,但這顯然于事無補。
就連日本政治評論員、前外交官天野之彌都冷嘲熱諷地表示,日本沒有任何一個伙伴的重要性可以與美國相提并論,無論在任何的場合,它都會將坐下來與美國領導人會談視為第一優先的要務。
“簡而言之,奧巴馬再次唐突而公然地拒絕了安倍,從來沒有哪次G8峰會日本收獲如此之少,日美之間也從未面臨過如此脆弱的關系。”天野之彌寫道。
英國廣播公司推測,奧巴馬之所以端起架子婉拒安倍,是因日本在領土問題、二戰歷史問題上的“傲慢態度”,和延誤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而惱火。香港《大公報》則認為,奧巴馬對安倍“沒什么可說的了”。
“日本的恥辱來自其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和盟友”
來自白宮的拒絕太過“唐突”,以至于連日本媒體的“集體失聲”都顯得有情可原了。
事實上,據泰國“BangkokP0st”網站報道,就在不久前的6月13目,奧巴馬還主動親自致電安倍,雙方在電話會談中共同表明,“希望在即將到來的G8峰會上親密合作”,還就此前的中美會談“展開了具體的討論”。
當時,日本《產經新聞》發表大篇幅評論《日本首相與奧巴馬電話會談確認日本同盟》,因中美走近而倍感憂心的《每日新聞》也表示,奧巴馬主動致電,在大張旗鼓盛情款待中國之余,向安倍傳達中美首腦會談的內容,足見對日本的重視,不希望冷落日本,讓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受損。
白宮也在同日發表聲明證實:“美國政府通過多個外交渠道向日本方面傳達了美中首腦會談的內容。美目首腦一致同意確保東海穩定與尋求對話的重要性。”
直至6月18日,《日本經濟新聞》還刊登社論作家秋田廣之題為《奧巴馬總統躲過“中美共同體”誘惑》的分析文章,稱中國提出的“構建新的大國關系”基于三個原則:避開競爭、相互尊重、合作關系,盡管吸引力十足,奧巴馬卻對其“無動于衷”。
美國《福布斯》雜志稱,6月初的“習奧會”已令許多日本觀察家擔心,他們不約而同地安慰自己,那個“愉快的周末”只是徒勞,無損目美親密關系,但美國在G8峰會上的選擇,無疑向懷抱外交熱望的安倍再潑冷水。
這并非日本第一次遭到外交冷遇。去年9月在海參崴舉行的APEC峰會上,中國也拒絕了與日本的正式會談,兩國前領導人選擇在會場“偶遇”,并短暫站立交談15分鐘。不過這次情況似乎更加嚴重,因為“日本的恥辱來自其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和盟友”。
顯然,美國也許并不打算放棄在東亞目漸被孤立的盟友日本,但也沒打算為安倍咄咄逼人的外交新攻勢撐腰,安倍在G8峰會上利用奧巴馬“作秀”、“造勢”,彰顯外交政績的算盤,再次鎩羽而歸。
“奧巴馬并沒有試圖與安倍在個人層面上建立聯系,可能兩人實在缺乏緣分、氣場不合。”《福布斯》雜志調侃道,“但我們在這里關注的不是個人氣場,而是地緣政治。”
“安倍經濟學”無人買賬
此次赴會,安倍肩負兩項使命,一是實現與奧巴馬的雙邊會晤,二是宣傳“安倍經濟學”。與外交領域的失意落寞相比,“安倍經濟學”的推銷勉強還算成功——至少成了G8峰會探討的熱點議題。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日本在八國集團會議上一直沒有站在聚光燈下。”日本副首相、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告訴美國雅虎新聞網,“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明白,我們的政策將有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
6月18日,安倍晉三向路透社表示,八國集團領導人對他的“安倍經濟學”大力支持,他并沒有聽到對激進的貨幣寬松政策的擔憂。
“我有幸得到機會,解釋日本的經濟政策,G8領導人表現出較強的預期和高度的贊賞。”安倍在峰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對自己的表現不吝贊美之詞。
然而,在其他國家看來,號稱“希望日本經濟能為世界經濟成長做貢獻”的“安倍經濟學”,并非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完美。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為了對抗通脹并促進經濟增長,安倍內閣上臺后采取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和大膽激進的貨幣寬松政策,但這有可能提振日本出口,從而導致日元匯率大幅下滑,進而引發日本與各國之間的匯率戰爭。
路透社援引部分國家批評稱,東京是故意壓低其貨幣價值,給予其出口商更多競爭優勢。雅虎新聞網甚至認為,這一政策組合可能使日本的債務負擔惡化,日元貶值,并擾亂全球資本流動。
6月17日德日雙邊會談中,德國總理默克爾毫不客氣地批評安倍政府放任日元大幅貶值,損害了其他國家,并質疑日本政府處理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的能力。默克爾重申,歐洲央行將保持其獨立性,實行嚴格的貨幣政策,致力于維護穩定。
盡管安倍反復辯解,日本政府并沒有采取操控日元匯率的任何舉措,G8峰會似乎還是沒有買“安倍經濟學”的賬。
G8峰會后,八國集團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稱:“它(日本)需要定義一個可靠的中期財政計劃,以解決面臨的短期刺激和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雙重挑戰。”
對安倍而言,惟一讓此次G8峰會之行并非全無收獲、徹底空手的“安慰獎”,也許是北愛爾蘭對他的支持。
他向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富士通電信已在北愛爾蘭聘請數百名工程師,采用日本技術,開辟新的市場,“我希望北愛爾蘭政府繼續支持日本企業”。
作為第一位訪問貝爾法斯特的日本首相,安倍還邀請北愛爾蘭第一部長彼得·羅賓遜和第一副部長馬丁·麥克吉尼斯于不久之后訪問日本,進一步考察投資狀況,并得到對方允諾。
羅賓遜告訴《每日電訊》報:“日本首相在我們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因為他是G8集團領導人中第一個來的,也是最后一個走的,所以他和我們在—起的時間比其他領導人更長。”
(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