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ZAKZAK網站稱,中韓兩國正加強在歷史認識等領域的交流,有聯手對抗日本、開展國際宣傳戰之勢。這種情況下,日本可以考慮利用蘇巖礁問題分化中韓兩國,或者對中韓施壓,因為“蘇巖礁位于日本防空識別圈內”。
報道援引日本國際政治分析人士藤井嚴喜的話稱:“中韓兩國相互協作,在朝鮮半島危機等問題上‘排擠日本’。但由于存在一些矛盾,中韓兩國不太可能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日本應認真分析中韓之間的矛盾,以從中獲得利益。”
日本《神戶新聞》稱,韓日兩國曾有過“聯手對付中國”的歷史。1974年1月,在未經中國同意的情況下,韓國與日本簽訂了所謂《東海共同開發大陸架協定》;上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與韓國商討劃分海洋專屬經濟區,其中涉及中國主張的專屬經濟水域;1999年,韓國與日本簽訂《日韓新漁業協定》,將中國黃海大陸架近1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為所謂“日韓暫定共管水域”。報道稱,這些事件說明日韓在海洋領域的合作潛力“大于中國”。
報道指出,從1995年到2003年,韓國在蘇巖礁上建設了“平臺式綜合海洋科學基地”。中國指責稱,韓國這種單方面的行動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另外,中韓之間在東海的“爭議海域”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里,比中日間1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更大。而在黃海,中韓之間也存在約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不接受韓國主張的“中間線”劃分方案。報道認為,這些因素顯示日本在分化中韓方面有機可乘。
但韓國媒體指出,日本想利用蘇巖礁問題挑撥中韓關系難以奏效。。韓國《朝鮮日報》指出,2001年4月韓中兩國簽署《韓中漁業協定》,當時蘇巖礁被劃在“共同水域”內,這說明中韓關于蘇巖礁不存在所謂的“領土爭端”。另外,根據韓國《憲法》,韓國最南端疆界在濟州島南部的馬羅島,并未提及“離於島”(即蘇巖礁)。
韓國《聯合新聞》稱,蘇巖礁問題在韓國看來“并非特別嚴重”,韓國并未把與中國的分析視為“領土爭端”,只是雙方在專屬經濟區的劃分上存在一些爭議。韓中兩國政府在蘇巖礁問題上都不會表現得強硬,而是強調解決問題的“技巧”。在《韓中漁業協定》中,韓國并沒有要求將蘇巖礁劃人“韓國所屬海域”,而是與中國達成一致,將它劃入“地位未定海域”。
韓國《KBS新聞》則指出,根據國際法,一國政府只能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設置人工建筑。而韓國在蘇巖礁“地位未定”的情況下就在上面建設設施,在法理上處于劣勢。也就是說,目前蘇巖礁問題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國手中,如果中國不主動提及,韓國應該不會“自討沒趣”。
對于“蘇巖礁位于日本防空識別圈內”這種說法,韓國媒體更是認為“不值一駁”。韓國《自主國防》指出,防空識別圈是各國單方面劃定的,既不具有領空地位,在法律上也不具有排他性。另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目前并沒有劃定防空識別圈,有些國家甚至不承認它的存在。中國就沒有劃定防空識別圈。日本想通過所謂“防空識別圈”干涉蘇巖礁問題,韓中兩國都不會予以理睬。
(文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