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等媒體報道,敘利亞內戰雖已持續兩年零三個月,卻不能遂美國之愿,讓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垮臺。相反,敘政府軍逐漸在戰場上占據優勢。特別是敘政府軍開始與黎巴嫩真主黨聯手,似乎到了美國出手的時候。
美國干涉不可逆轉
敘利亞內戰爆發后的兩年里,美國除向敘反對派提供通信設備和非軍事援助外,并無更大動作。美國的如意算盤是扶持敘反對派,將巴沙爾趕下臺。但兩年過后,反對派非但沒有搞垮巴沙爾,自身反而因不團結和逐漸喪失民心有點頂不住了,尤其是敘政府軍拿下古賽爾的行動,標志著內戰天平明顯傾向巴沙爾。
敘政府軍已經發起旨在恢復對第二大城市阿勒頗的全面控制權的“北方風暴”行動,這更令美國憂心。因為阿勒頗若被政府軍攻占,那么反對派將難以翻身。面對急轉直下的敘利亞局勢,美國迅速做出一系列舉措:一是表示因敘政府軍對反對派“小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美國將向敘反對派直接提供軍火;二是美國政府宣稱不排除在敘利亞設立“禁飛區”;三是美國已調動愛國者導彈和F-16戰斗機“協防”敘利亞鄰國約旦;四是埃及總統穆爾西突然宣布和敘利亞斷交,外界分析這是美國施加影響的結果。很明顯,美國已對敘利亞動了“殺心”,雖然暫時沒有明言入侵,但其一系列行動實際上已經按下了干涉敘利亞的按鈕。
俄羅斯是“最后堤壩”
俄羅斯一直站在巴沙爾政權一邊,充當主要的道義支持者及資金、武器提供者。外界認為,俄羅斯的努力旨在確保敘境內的塔爾圖斯港的使用權,如果巴沙爾垮臺,那么俄羅斯將失去在地中海的唯一立足點,剛組建的地中海分艦隊也將失去意義。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對中東事務的影響力將被大大削弱,在北約東擴已經開始壓縮俄戰略空間的情況下,俄羅斯經受不起這種巨大沖擊。
在美國發出對敘動武信號后,俄總統普京不惜在八國峰會這樣的場合指責西方七國,表明拒絕武裝干涉敘利亞的鮮明立場,打破了美國及其西方盟友試圖獲得聯合國授權,進而“合法”地推翻巴沙爾政權的幻想。如果聯合國不授權,那么西方國家的任何武裝行動都是非法的。
俄反對西方干涉敘利亞態度強硬,另一個原因是敘國內形勢逐漸有利于巴沙爾政權。首先,敘政府軍取得重大勝利,表明其戰斗力依然很強。其次,黎巴嫩真主黨參戰,加之伊朗對敘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一個力量聯盟正在形成,因此俄羅斯并非孤立無援。再次,長達兩年多的內戰讓敘利亞民眾的心理發生變化,由原先的渴望變革轉為渴望穩定,這從近期敘政府軍在霍姆斯省作戰時廣受民眾歡迎就可以看出來。
短期之內難以出手
美國考慮對敘利亞動武,主要是看到敘國內形勢的變化不利于反對派。但美國動武也存在現實障礙,不會像過去一樣匆忙干涉。首先,美國在短期內難以拼湊出軍事聯盟。在西方國家中,只有英國、加拿大及法國積極支持美國動武,德國、意大利等國態度消極,北歐國家更是明確反對。而在敘利亞的鄰國中,土耳其原本最積極,但因國內騷亂而招致西方批評,其干涉敘利亞的熱情大幅減退;以色列一直擔心巴沙爾政權垮臺,激進的宗教勢力上臺反而會加劇以色列的安全困境;約旦則對于不斷涌人的難民日漸擔憂。在反敘聯盟尚未形成的情況下,美國難以下決心動武。
其次,美國內部未就動武達成一致。克里領導的國務院希望通過加大對敘反對派的支持力度,重組反對派聯盟,同時與俄羅斯達成妥協,以政治手段解決敘利亞問題;而五角大樓則傾向于直接軍事介入,但它面臨著一個困境:敘反對派武裝內部不乏恐怖分子,例如“基地”分子,五角大樓不能保證反對派武裝中不會形成一股反美勢力。
最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教訓令美國心存顧忌。美國在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伊始就將主導權交給了英法,顯然是擔心重蹈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覆轍。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也存在這種顧慮。如果對敘動武導致戰爭向周邊地區擴散,那么整個中東地區都可能陷入混亂,美國更加難以拔腿走開,其實施的“重返亞太”戰略將因此被打亂。由此可見,美國在短期內可能只會對敘反對派武裝提供武器、資金和情報支持,而不會貿然出兵進行干預。
(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