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俄羅斯《軍事評論》雜志、《印度時報》等媒體報道,印度對其反導系統的性能大加吹噓,并稱其主要防范目標是中國導彈。有外媒分析,一方面中國戰略導彈并未將印度作為主要威懾目標;另一方面,解放軍已經在西部地區部署了先進的機動式彈道導彈,以印度反導系統糟糕的反應能力,恐怕難以有效應對。
機動導彈挺進西部
美國媒體“導彈威脅”近日發表題為《印度擴大導彈防御計劃》的文章,該文援引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主席阿維納什·錢德爾的話稱,印度導彈防御系統很快將具備攔截5000公里外的敵方導彈的能力,“可以應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的導彈威脅”。錢德爾透露,印度反導系統第一階段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可攔截2000公里外的敵方導彈,第二階段其攔截距離將延長到5000公里。
俄羅斯《軍事評論》雜志指出,印度想用反導系統防范中國導彈,不能只強調其攔截距離,還要看有效性。美國軍事分析人士根據衛星拍攝到的照片揣測,中國二炮已在青海省某地部署了一定數量的東風21C導彈。從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到兩部停放在荒漠中的東風21C導彈發射裝置。這個新的導彈陣地靠近山區,與公路相鄰,可能是為了使導彈發射系統能夠隨時在公路上實施機動。報道指出,東風21C導彈需要平整的發射場地進行發射,從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出,青海的東風21C導彈陣地具備平整的場地。另外,該陣地的許多重要設施都被偽裝起來,其中可能包括導彈發射車、后勤保障裝備和供部隊人員居住的營房等。
《軍事評論》揣測,這可能是解放軍在中國西部地區部署的首批“快速反應型戰略導彈”。此前在青海地區承擔戰備值班任務的可能是使用液體燃料的東風-3和東風-4型導彈系統,而東風21C導彈采用的是固體燃料。中國二炮目前可能正在用新型固體燃料導彈逐步替換老式液體燃料導彈。固體燃料導彈擁有較強的機動能力,其作戰反應時間相對較短。
據《印度時報》報道,美國對中國部署東風21C導彈大加渲染。五角大樓發布的報告稱,中國近來致力于改善西部地區的公路設施,這一方面可以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可支持解放軍的戰備部署。解放軍已開始將部署西部地區的東風一3型彈道導彈替換為更先進的東風一21系列中程彈道導彈,后者可以利用公路實施機動。該報告還臆測,解放軍實施上述部署,可加強針對印度的威懾力。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印度是中國強化其軍事力量的一個目標。東風31A和東風-21C已經從東風-4和東風-3兩款導彈的手中接過“接力棒”,繼續負責威懾東亞美軍,包括其在關島基地部署的力量,而印度是中國威懾的另一個目標。
《軍事評論》指出,美國軍事界的上述臆測令印度備感緊張。印度軍方對中國二炮部署在青海地區的新型導彈表示擔憂,認為這是“專門用于對付印度的”,理由是青海距中印邊境地區“較近”,而印度附近的尼泊爾、緬甸和巴基斯坦等國“不是中國的潛在目標”。
報道指出,印度一方面對其反導系統信心滿滿,另一方面又對中國東風21C導彈的快速發射能力有所忌憚。這說明印度反導系統的反應能力可能存在不足,難以應對中國的“快速反應型戰略導彈”。
印度反導“嘴硬心虛”
據《印度時報》報道,對于印度反導系統的性能,DRDO官員屢有驚人之語,令各國媒體為之側目。他們強調印度反導系統所采用的“先進防空導彈”(AAD)是一種“連美國人都羨慕的武器”,美制愛國者PAC-3反導系統在AAD面前顯得落后,后者比愛國者先進20%至30%。按照印度官方提供的信息,AAD導彈長7.5米,重約1噸,彈體尾部安裝兩組彈翼,主彈翼面積較大,用于控制導彈的飛行姿態。有獨立觀察家指出,AAD未必如印度官員所說的那樣先進,因為它沒有美制愛國者導彈那樣的姿態控制裝置,其末段機動能力非常有限,況且AAD只采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飛行速度也遜于愛國者。
除了AAD,印度反導系統還配備了一種在大氣層外實施攔截的“大地防空”系統(PAD-1)。PAD-1由印度國產“大地”戰術彈道導彈改進而來,其全長11米,采用兩級發動機,在飛行中段采用慣性制導,末段切換為主動雷達制導。
據俄羅斯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報道,盡管DRDO官員對自家的反導系統信心十足,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如果沒有外國技術支撐,印度反導系統根本無法正常運作。據披露,印度反導系統必須用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研制的EIAM-2080“綠松”雷達捕捉目標,該雷達的核心技術又依靠美國援助;至于承擔攔截任務的AAD導彈,必須借助法國泰利斯公司的馬斯特A型雷達進行制導。
此外,印度反導系統目前重點發展攔截導彈,缺乏配套的探測和預警網絡。印度沒有導彈預警衛星,無法及時發現對手的動向,缺乏遠程雷達也導致它不能對來襲導彈實施早期跟蹤和彈道測量。加之印度的指揮控制網絡尚不成體系,整套反導系統的反應速度存在瓶頸。
綜上所述,俄羅斯武器貿易分析中心認為,在實戰條件下,印軍可能連射程700公里的導彈也難以攔截,因為從發射到彈頭命中,這類導彈只需飛行5分鐘,留給印度反導系統的時間窗口很小。
“威懾印度”夸大其詞
俄羅斯《航空港》雜志認為,印度以中國導彈為假想敵發展反導系統,而中國導彈對印度的威脅顯然被夸大了。報道指出,就拿中國部署在青海的東風21C導彈來說,該系統本身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東風21C雖然是機動式導彈,但導彈系統的體積比較大,其操作和后勤保障都需大量人員。同時,其整套系統中各類保障裝備和車輛的數量也較多。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容易被衛星發現,其機動能力可能也沒有外界所說的那樣強。除此之外,這款機動式導彈必須在硬度較高的場地上進行發射,以保證導彈發動機在點火過程中的穩定性,這對發射場地的要求比較高。
報道還指出,研究一下東風-21C導彈的射程就會發現,所謂“印度受到威脅”的說法站不住腳。美國情報部門揣測,東風21系列導彈在攜帶核彈頭和常規彈頭時具備不同的射程。其中,攜帶核彈頭的東風-21的射程可達2100公里,而攜帶常規彈頭的東風21的射程約為1800公里。因此,部署在青海的東風21C并非“威懾鄰國”,所謂“威脅印度縱深”的說法更是夸張。
《航空港》指出,東風21C導彈服役,標志著中國二炮的先進固體燃料導彈技術取得新的突破。該型導彈部署青海地區,其主要任務是本土防御,即有效拱衛西部縱深區域。另外,中國在深入亞洲大陸的西部地區部署這款新型導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出于躲避敵方空中打擊方面的考慮。
(翟耀龍、張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