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和俄羅斯總統府近日說,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通電話,同意就打擊恐怖主義加強合作。
一些分析師說,對美國和俄羅斯而言,加強反恐合作或許能夠實現雙贏。
言強化
白宮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俄方在波士頓爆炸案后與美方就反恐事務密切合作,奧巴馬為此向普京表示感謝。“普京總統代表俄羅斯民眾向波士頓發生的悲劇表示哀悼。”
聲明提到,奧巴馬稱贊雙方在爆炸案后就反恐事務展開的合作。“雙方領導人同意繼續在反恐和安全層面加強合作。”
俄羅斯總統府在聲明中證實白宮說法。“雙方都強調,俄美雙方特勤機構就打擊國際恐怖勢力加強合作符合兩國利益。”
波士頓之前在舉行國際馬拉松賽事期間突遇爆炸,3人喪生,超過170人受傷。警方認定,嫌疑人是兩名來自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且在美國生活多年的兄弟。
嫌疑人、哥哥塔梅爾蘭·察爾納耶夫在與警方的槍戰中身亡,弟弟焦哈爾則在9000名警察的全城拉網式搜查中落網。
普京沒有就兩名嫌疑人的北高加索背景做出回應。俄總統府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近日說,無論實施者是誰,俄方譴責所有恐怖行為。
說前景
近幾年,美俄關系起起落落,加之2010年曝出間諜事件,雙方在情報方面的合作停滯不前。一些俄羅斯分析師推測,波士頓爆炸案可能成為轉折點。
俄羅斯《國防》雜志編輯伊戈爾·科羅琴科告訴俄羅斯新聞社記者:“美國應該吸取教訓,就打擊恐怖主義與俄羅斯加強合作。考慮到波士頓恐怖襲擊根源,美國應該會對與俄方情報機構交換信息感興趣。”
俄羅斯國家杜馬成員阿列克謝·普什科夫認為,波士頓爆炸后,美方不應再就普京對北高加索地區采取的強硬態度持批評立場。“你們(美國人)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批評普京,你們那是在滋養恐怖的種子,”他說。
北高加索地區涵蓋印古什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和車臣共和國,非法武裝活躍,暴力和恐怖事件多發。1999年,剛被任命為總理的普京力主武力打擊車臣反政府武裝并得到時任總統鮑里斯·葉利欽支持,第二次車臣戰爭就此打響。
涉冬奧
俄羅斯俄通社-塔斯社解讀,索契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定于2014年2月開幕,在這一背景下,加強與美安全合作同樣符合俄方利益。
這家媒體近日刊登評論文章,稱波士頓爆炸為索契敲響警鐘。“與波士頓相比,索契更加靠近車臣。而且,冬奧會更加復雜,更難以調配警力。”
近兩年,非法武裝團體把襲擊目標指向索契冬奧會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俄羅斯官員2011年稱挫敗一起恐怖襲擊圖謀,一些宗教極端反政府團體利用格魯吉亞山區為大本營,意在向索契冬奧會發動襲擊。
近日,俄羅斯政府宣布,由于索契與高加索地區鄰近,今年6月1日起,“將在索契市強化安保措施”。(新華網)
無懼波士頓爆炸案影響 倫敦馬拉松如期開跑
近日,第33屆倫敦馬拉松賽如期進行,由于之前的波士頓馬拉松賽發生了恐怖襲擊爆炸事件,這也讓本年度的倫敦馬拉松賽在加強警備安全的同時,在賽前有了對波士頓馬拉松賽死難者寄托哀思的意義。哈里王子也出席馬拉松比賽并為冠軍頒獎。
賽前,倫敦警方宣布他們比以往增加了40%的警力。而在比賽開始之前,倫敦馬拉松賽上所有36000名參賽者都佩戴黑色絲帶,并且為死難者默哀30秒。BBC評論員布倫丹·福斯特認為,倫敦馬拉松的如期舉行,是對在波士頓的反人類暴行最好反擊,英國民眾將用實際行動積極響應、支持波士頓那些受傷害的人民,這也讓今年的倫敦馬拉松有了更深的含義。倫敦馬拉松主辦方也決定,每一名沖過終點的參賽者,都將為波士頓基金捐出2英鎊(約合人民幣19元)。他們預計,至少將有35500人沖過終點,這樣至少會為波士頓受害者募集到7萬英鎊(約合66萬元人民幣)的善款。在會展中心,大會組織者提供用以表達哀思的黑絲帶,而在留言板上,一些參賽的運動員也留下了哀悼波士頓受害者的語言,比如“我們同波士頓在一起”、“為波士頓受害者而祈禱”等等。
負責直播的BBC體育評論員史蒂夫·克拉姆,也稱贊了倫敦馬拉松主辦方:“在波士頓慘案發生后,倫敦馬拉松主辦方做出了積極、正確的應對。從波士頓來的參賽者帶來了他們沉重的故事,但在倫敦經過一周的調整,我相信他們可以積極地去面對比賽。”(據《新快報》)
美國向敘利亞反對派追加1.23億美元援助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近日說,美國將向敘利亞反對派追加1.23億美元援助,援助額度由此增至2.5億美元。另外,美方將擴大非致命性軍事物資援助范圍,不再限于食品補給和急救包。
就美方承諾,敘利亞反對派并不滿意,認為遠未達到預期。
增援
“敘利亞之友”會議日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克里與會。
克里在會后舉行新聞發布會說:“(敘利亞)沖突將越過邊界,波及鄰國……流血沖突需要停止。”
“總統指示我加大援助,”克里說,“今天可以肯定地說,我們處于關鍵時刻。”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說,美方將與敘反對派協作,確定對敘援助形式。另外,最新非致命軍事援助物資的具體種類將“與敘利亞最高軍事委員會共同決定”。
美國媒體先前報道,美國準備向敘反對派提供防御型裝備,如防彈衣、裝甲車、夜視鏡和一些通信設備。這將是美國首次予以敘反對派這類援助。
克里呼吁國際社會加大對敘援助,達到10億美元目標。與此同時,克里宣布,美國將予以敘利亞難民和敘境內民眾2500萬美元食品援助,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分配。
失望
美方承諾受到一定程度歡迎,但敘反對派未能滿意。
“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會前表示,反對派需要武器,希望“敘利亞之友”同意針對敘利亞政府軍目標實施無人機打擊、設立禁飛區和“人道走廊”。
反對派會后發表聲明:“我們感激國際社會提供的有限支持,但這不夠。我們呼吁國際社會更進一步,在擴大對敘利亞民眾支持上無保留地履行責任。”
聲明說,一些“敘利亞之友”成員國有能力采取特殊行動,遏制沖突,但沒有“嚴肅對待”。
針對西方國家擔心武器流入極端分子手中的憂慮,聲明說:“我們保證,將按照提供給我們武器的目的使用武器,不會讓它們落入不當群體。革命結束后,這些武器和軍事裝備將返還相關合適機構。”
“全國聯盟”領導人莫阿茲·哈提卜當天和克里、土耳其外交部長艾哈邁德·達武特奧盧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重申:“我們的革命是為所有民眾。”
解禁
與會歐盟國家希望調整對敘武器禁運制裁,以便敘反對派獲得武器,但未能就此達成一致。
英國和法國力挺解禁,一再呼吁“松綁”禁令,放寬敘利亞武器進口。德國和荷蘭等國持反對立場,認為向敘利亞輸入武器只會加劇沖突,武器還可能落入與“基地”組織有關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勝利陣線”手中。
“勝利陣線”本月宣誓效忠“基地”頭目艾曼·扎瓦西里。敘反對派與這一武裝劃清界限,表示堅決譴責極端主義。
由于分歧巨大,歐盟未能達成共識。分析人士認為,針對敘利亞的武器禁令6月1日結束前不會有所改變。
美國官員表示,如果武器獲得者得到審查,美國不反對他國輸出武器,但不打算改變自身的武器禁運政策。
與會外長同時要求聯合國調查化學武器在敘利亞使用事件。
敘利亞官方電視臺之前報道,反對派在阿勒頗省使用含有化學物質的火箭彈,至少25人死亡、130人受傷。反對派武裝否認并指責化學武器系政府軍使用。(新華網)
德國不提供武器給敘反對派
于土耳其召開的“敘利亞之友”外長會議結束之后,德國外長韋斯特維勒對媒體表示,該國將提高對敘利亞反對派的經濟援助,但反對向其提供武器。
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敘利亞之友”外長會議上,“敘利亞全國聯盟”主席承認在目前的反對派中存在激進和極端元素,但表示全國聯盟反對所有的恐怖主義形式及極端意識形態,將與極端分子保持距離,承諾該組織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民主多元的國家。
韋斯特維勒在接受德國電視一臺的專訪時說,敘利亞反對派公開聲明與穆斯林極端分子保持距離,這是與之合作的基本條件,因此德國將擴大對反對派的支援,但不包括武器。
歐盟對敘利亞的武器禁運將于今年5月底到期,英法兩國已表示不支持延長禁運協議。韋斯特維勒說:“我們沒法阻止其他國家(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但德國不會這么做,因為武器也可能為恐怖分子所利用,對鄰國和那個地區的其他國家造成威脅”。
韋斯特維勒強調,敘利亞的政局很復雜,除了基地組織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極端穆斯林組織也很活躍。德國決定不提供武器,但愿意加強經濟及資金上的援助。目前德國已經是這方面的第二大援助國。
據德國媒體報道,敘利亞反對派要求西方軍隊對阿薩德政府軍控制的導彈基地實行空中打擊,并在敘利亞與土耳其和約旦邊境地區設立禁飛區,以保護越境難民。但這一要求沒有得到回應。參加“敘利亞之友”外長會議的國家均表示,敘利亞問題必須通過政治解決。
目前土敘邊境地區已落入反對派手中。德國政府將在該地區設立辦事處,協助這一地區的重建工作。另外還承諾向反對派提供防彈服這樣的“非致命性武器”。(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