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加拿大華裔女研究院余偉玲(Wei Ling Yu,音譯)涉嫌偷運生化襲擊類高度傳染病原體到中國販賣,現已被加拿大警方通緝,懷疑其已經逃往中國內地。被提及的病原體為布氏桿菌(brucella),高度傳染性,一旦被人體吸入,可持續出現多月流感癥狀,人畜均可感染。
這則消息不禁令人對西方在中國的禽流感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產生深深地懷疑,具體我們分析如下:
1、近日,中國長三角地區發生H7N9禽流感,一時間,人們不安的情緒也在潛滋暗長,都在擔心會不會發生2003年春季的“非典”。的確,2003年的“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讓人記憶猶新!
2、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流行病學特征,就是專門針對華人。對此,很多人懷疑這是美國針對中國制造的生化武器。在國內感染SARS的病人,大多數的病人就是莫名其妙地得這個病的。患者與患者之間并沒有經過密切接觸,而且主要來自廣東與北京兩個地區!目前的H7N9主要在江浙地區。
3、美國人、日本人和歐洲人好像得到了格外關照,對非典具有特殊免疫力。奇怪的是,美國版的SARS要比國外病例輕得多,以致醫生們建議稱之為MARS,即良性尖銳呼吸道綜合病癥。這也許是因為美國根本就沒有SARS,所以一直到現在,有很多國人懷疑“非典”是美國的生化武器!
4、懷疑也好,陰謀論也好,沒有證據的。但“非典”發生的時間卻令人非常懷疑,即,中國發生“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幾乎與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同步,可以這么懷疑,美國為了讓中國不插手伊拉克戰爭,在中國國內制造了一場“非典”戰爭牽制中國行動!
5、更讓人懷疑的是中國國內發生“非典”后爆發的反華行動,如在SARS危機突然爆發,全世界諸多國家還沒拿準對策,新加坡卻一馬當先高調反華,帶頭封鎖中國,企圖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一舉置中國于死地。新加坡在關鍵時刻向中國捅了關鍵的一刀,這個事實千真萬確,不容置疑!
6、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在4月6日響應美國華盛頓郵報“封殺中國”的號召,公然拒絕訪問中國,引起世界輿論大嘩。5月2日吳作棟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懷疑中國治理SARS能力,宣稱中國會花兩三年時間來治理SARS,在此期間,外資應撤離中國,而不應“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7、相反,德國大方地給了巨額援助,法國在中國內外交困的時候以行動打破了世界對中國的封鎖,2003年4月25日,法國總理拉法蘭在中國人民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來訪,得到了中國人民的高度贊揚,并和中國簽署了中法經貿合作的大單!
8、新加坡為何如此高調反華?法國總理為何冒險訪華?這與伊拉克戰爭是分不開的。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目的之一是打擊歐元。薩達姆在2000年年底宣布用歐元結算石油貿易——2000年11月伊拉克宣布石油以歐元計價,歐元相對于美元的跌勢中止!
9、2002年4月歐佩克高級代表宣布將考慮改為歐元計值的可能性!2002年4月到2003年5月歐元相對于美元處于“牛市”;2003年6月美國將伊拉克的石油銷售轉變為重新用美元計值;2003年6月后歐元相對于美元下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維護美元霸權!
10、時隔十年,2013年中國又發生了類似“非典”的H7N9禽流感,從陰謀論角度去解讀的話,有這幾個可能性:一是中東面臨重大變局,美國要對敘伊軍事行動,為防止中國插手中東,于是給中國制造一點麻煩,讓中國無暇插手中東事務,美國才可以從容軍事打擊敘伊!
11、二是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為了不讓中朝逼美國從朝鮮半島撤軍,在中國國內制造一場疾病以警告中國。最新消息是朝鮮重啟核反應堆;美國國防部長指斥朝鮮發展核武,對美國和盟友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美國連夜在韓部署宙斯盾驅逐艦;美媒報道中國向中朝邊界調集軍隊及飛機!
12、三是金磚五國建立的挑戰西方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的金磚銀行很有可能落戶中國上海。一旦金磚銀行落戶中國,將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沉重打擊美元霸權。因此,在中國上海制造一場疾病,可以破壞中國的金融形象和投資環境,阻礙人民幣挑戰美元霸權,維護美元霸權!
(據《軍事縱橫》)
軍購腐敗 令新德里左右為難
弊案頻出的印度國防采購體制再度面臨洗牌。日前,該國防長A·K·安東尼表示,最新版的采購流程將在幾個月內完成制訂,這距離該國上次調整相關政策時隔僅兩年。有分析稱,在新德里急欲為上百萬士兵換裝的當下,這條消息令國際軍火商和印度軍方深感失望。
今年以來,持續發酵的“直升機腐敗丑聞”,把印度政府弄得焦頭爛額。印監察機構已對空軍前參謀長沙希·蒂亞吉等11人展開調查,反對黨也趁機向執政的國大黨發難,稱涉案人員收受回扣高達6800萬美元,創下上世紀80年代末“博福斯”腐敗案以來的新紀錄。
此前,印度國防部已被迫宣布,取消向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購買12架AW101直升機、價值7.5億美元的合同,包括該公司CEO在內的當事人也因涉嫌行賄而被意檢方拘捕。有人警告新德里:當前,印度軍隊亟待轉型,以應付巴基斯坦等鄰國的軍事威脅:如果這次丑聞導致一大批好不容易過關的軍購項目折戟,對印度國家安全造成的危害難以估量。
貪墨之風不止“回扣率”漸漲
由于國防工業技術儲備不足和缺乏經驗,無法為本國軍隊提供優良的硬件,對外軍購成為印度實現國防現代化的“捷徑”。1991年前后,對蘇制武器不再滿意的印度開始向西方軍工巨頭“暗送秋波”,對參與采購的官員來說。向武器供應商索要賄賂,然后利用職權操控招標結果,逐漸成為其心照不宣的生財之道。印度每年軍費高達上億美元,來自歐美各國的軍工巨鱷,都想從這塊大餅上分一塊。兩廂情愿之下,腐敗的產生也就順理成章。
1989年,拉吉夫甘地政府因在采購瑞典“博福斯”火炮、德國209型潛艇及其他它器項目上大吃回扣而被迫下臺。此后,印度軍購弊案便一發而不可收,幾乎到了“無案不貪”的地步——上世紀90年代向俄羅斯采購蘇-30戰斗機,空軍元帥考爾被曝在談判期間接受了俄方的150萬美元現金,外加價值數十萬美元的鉆石;2005年6月,前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被指在任職期間,從南非一家公司的步槍軍購合同中收受巨額禮金;2007年,印度從法國訂購“鲉魚”級潛艇的合同價值為30億美元,中間人私吞了1億美元的賄賂……
至于虛報冒領、以軍購名義采購奢侈品等“事跡”,在印軍中亦不在少數。2009年,印度陸軍訂購了一批電動車,名義上是“在醫院內部使用”,最后成了將軍們的高爾夫球車;此后,電動車又以“特種工程車”的名義被采購,依然駛進了球場。更有甚者,部分高級軍官被金錢乃至美色引誘,向軍火商出賣軍購情報,導致新德里采購包括航母在內的武器時頻遭“敲詐”。
由于貪墨成風,一些腐敗官員索要“好處費”的胃口愈發驚人。特別是近5年來,隨著對外軍購規模迅速膨脹,參與投標的國內外軍工企業數量隨之大幅增加,印度面前的可選擇對象猛增,“僧多粥少”導致回扣率呈水漲船高之勢。1986年3月,印度政府與瑞典博福斯公司的榴彈炮購買合同價值13億美元,回扣4620萬美元,回扣率為3%左右;2007年,印度從法國訂購“鲉魚”級潛艇的合同價值為30億美元,回扣約為1億美元,回扣率仍然穩定在相似水平;到了2013年爆發的直升機軍購丑聞,回扣率則已直逼一成。
軍費遭“揩油”前線官兵受累
軍購腐敗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資金被無形浪費。印度的軍事現代化計劃看似雄心勃勃,單就官方數據而言,三軍武器采購清單動輒上千億美元;而在實際操作環節,軍費中有相當一部分沒用到實處,而是被層層“揩油”,最后流進了個人的腰包。
常言道,“拿人家的手短”。不止一次,在賣方“紅包”的引誘下,印度軍方先是匆匆買下有缺陷的裝備,在后續交付過程中,由于腐敗行為的證據掌握在賣方的手里,害怕丑聞曝光的采購人員只能聽命于賣方,降低質量標準、延緩交付期限。例如,印度采購的第一批蘇-30MKI戰機發動機問題不斷、且不具備精確打擊能力,時隔數年才被查明是因為采購人員在簽訂合同時收了回扣;向本國的BEML公司購買的3000輛“太脫拉”軍用卡車因沒有變速器而形如廢鐵,印度中央調查局(CBI)經調查發現,其中也涉及巨額回扣。
“博福斯”腐敗案后,數屆印度政府為避免重蹈拉吉夫甘地的覆轍,也曾要求加強軍購審批制度,結果引發了新的問題——官員們因無利可圖而消極怠工,相關文件像皮球一樣在各部門間踢來踢去,軍方要想讓采購計劃通過,總得打一番費時費事的持久戰。此外,為了制止采購人員吃回扣,印度行政部門故意將采購項目的完成周期大幅拉長并分解,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無法根治腐敗,倒是拖慢了軍事建設的步伐。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報道,印度未來5至7年內擬花費約1000億美元繼續更新武器裝備。但該刊專家經分析發現,所謂的千億美元軍購計劃,大都是由各種久拖不決的軍購項目拼湊而成,其中甚至有十多年前就提出的。報道認為,這種情況不僅損害了印度的國家形象和軍隊信譽,更讓急需更新武器的前線官兵沮喪不已。
印度中央調查局前局長阿什瓦尼·庫馬爾曾提到,軍隊內部腐敗,以及層出不窮的招標舞弊事件,實際上影響到印軍現代化進程,“我們花在國防領域的資源讓所有國家羨慕,取得的成果卻在許多時候淪為別人的笑柄”。
最新一波丑聞爆發后,為外國軍火商提供政策咨詢的印度前陸軍少將瑞納·蘇曼也憂心忡忡地說:“印度軍事現代化水平已落后15年,過半的陸軍武器裝備過時。這次直升機軍購擱淺,可能將導致其他更多軍購計劃中止,嚴重影響到我們軍事現代化的進程。”
(據《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