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姚 譚學琴
摘 要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0年要求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并進一步公布試點城市。目前三網融合的試點工作正在緊張進行。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未來的廣電基礎網絡建設應以光纖同軸混合網為基礎,而現有HFC網絡的IP化是其發展的趨勢。并且,從具體的項目中可知,能進行管控的IP城域網在各方面均能滿足三網融合初期廣電各項業務承載的需求,IP城域網的建設是必要的。
關鍵詞 三網融合 廣電 城域網
1 引言
所謂“三網融合”,就是指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計算機互連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全世界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三網融合”是為了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形成適應性廣、容易維護、費用低的高速寬帶的多媒體基礎平臺。三網融合示意圖如圖1所示:
2010年6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北京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上海市、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廈門市、山東省青島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株潭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四川省綿陽市等12個城市(地區)作為三網融合第一批試點,這標志著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加快推進三網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對于全面推進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要按照服從國家利益,服從人民利益,尊重科學規律的要求,積極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推進廣電、電信業務的雙向進入,加快網絡升級改造和技術創新,創新業務形態,豐富服務內容,加快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場主體,加快和改進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模式。
三網融合,在概念上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上分析,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融合,包括技術融合、業務融合、行業融合、終端融合及網絡融合等。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定義的三網融合總體技術路線,結合NGB技術體制要求,未來的廣電基礎網絡建設應以光纖同軸混合網為基礎,全面實施數字化和網絡雙向改造,推進光進銅退,逐步實現光纖到戶,確保先進性、實用性和經濟性;應以視頻業務為核心,構建與網絡智能適配的開放業務平臺,承載廣電融合新業務,實現平臺開放、業務豐富的目標;應以確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為目標,構建完備的安全管控體系,實現對網絡、內容、業務和終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2 技術分析
對于廣電網絡來說,現有HFC網絡的IP化是其整個網絡發展的趨勢。
為追求高效的通信技術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設一個統一的、基于TCP/IP協議的數據承載網是大勢所趨。
統一的TCP/IP協議使各種基于IP的業務都能互通,如數據網絡、電話網絡、視頻網絡都可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技術有很多優勢,在現有設施基礎上,通過融合技術將數據、語音及多媒體信息建立在統一網絡平臺上,既降低了管理和運營的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礎網絡融合主要包括核心承載層融合、接入網融合、終端融合等多個方面。
核心承載層的融合表現為一個統一的基于因特網協議/多協議標記交換(IP/MPLS)的核心承載網將成為多業務融合網絡,可以支撐所有有線和無線、移動和固定以及語音、數據和多媒體業務。基于IP/MPLS的融合可以簡化網絡層次結構,節省網絡運營和維護成本。采用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技術的IP網絡可以較好地提供業務的服務質量(QoS)和安全保障。
接入網融合也是整個網絡融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的接入網絡包括各種有線、無線、寬帶、窄帶接入網,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證網絡的覆蓋。因此,構建以IP為基礎的公共承載平臺,實現寬帶業務、視頻業務等多業務的融合接入是接入網融合的關鍵。
在終端方面,融合體現為同一終端可以支持多種接入技術和業務,如同時支持寬帶、語音和互動電視等。
因此,對于一個地市級的廣電網絡公司來說,建設一個統一的IP城域網是有必要的。
3 具體案例
3.1 項目背景
根據各種業務對服務質量、安全等級、監管要求、網絡性能、運維窗口等的不同需求,一般將三網融合試點業務分為幾個大類,如廣播電視業務、寬帶互聯網業務、多媒體通信業務和專網業務等,并按各類業務要求構建相應業務承載骨干網和城域網。
廣電承載網的骨干網和城域網應基于IP技術構建,一般建議采用基于3TNET技術的大容量、T比特級的核心路由器技術。
以安徽省某市城域網建設為例,在2010年以前,安徽各地市廣電公司基本上沒有自己的IP城域網,整個HFC網絡還是傳統的單向網絡,承載于其上的業務也都是普通的廣播式電視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應對三網融合的各項網絡以及業務需求,急需建設一張地市層面的IP城域網。
3.2 建設方案
考慮到網絡的可靠性,本方案采用層次化雙歸屬的建網思路。
在核心層,采用兩臺高性能路由器作為核心設備,配置雙主控多電源,充分滿足設備級可靠性,核心路由器雙上聯至省骨干數據網,同時,配置兩臺大容量BRAS設備實現用戶的認證計費,BRAS設備上連核心路由器。
項目建設初期根據帶寬需求,暫用GE鏈路互連,后期可平滑升級至萬兆。
在匯聚層,主要采用通信業界主流的T比特路由交換機,每臺交換機均通過2個GE鏈路分別上聯至不同的BRAS設備,實現鏈路1+1熱備份以及負荷分攤。
在核心和匯聚節點上可以實現MPLS PE功能,為今后客戶接入提供完備的VPN功能。
在接入層,主要采用EPON+EOC的技術;在有條件的區域,可以使用FTTH;已具備五類線入戶的用戶采用FTTB(PON)+LAN方案,接入層需要增加EPON設備、EOC相關設備。
城域網的業務支撐平臺(包括域名解析系統、計費)和內容服務平臺(視頻、FTP、web頁面)的硬件采用UCS(統一計算系統)刀片服務器。后臺存儲采用EMC的存儲系統。
在網絡安全性方面,互聯網出口采用2臺萬兆防火墻進行網絡的安全防護和隔離。今后可以考慮采用鏈路負載均衡設備實現多ISP出口的流量負載分擔。
建成后的IP城域網網絡結構如“圖2 IP城域網網絡拓撲圖”所示,改造后的接入網組網模式示意圖如“圖3 接入網組網模式示意圖”所示。
3.3 業務流程分析
3.3.1 VOD業務流程
VOD業務流程如“圖4 VOD業務流程圖”所示:
VOD上行信令流在城域網承載,VOD下行節目流通過IPQAM方式承載,該方式VOD下行節目流不占用用戶下行數據通道,適用于開通寬帶的區域,IPQAM承載VOD占用節目頻點資源,隨著VOD/TSTV等個性業務的發展,頻點資源也將成為瓶頸,IPQAM 方式承載VOD還需要增加額外的QAM設備和光發射機,隨著入戶帶寬的增加,IPQAM 承載VOD方式將逐漸被IP方式取代。
點播流程如下:
① STB采用DHCP認證方式,PON/交換機啟動DHCP Relay,插入Option 82,核心路由器識別Option 82,完成STB的認證和地址分配;
② STB點播上行信令流通過城域網出口路由器到達VOD內網服務器;
③ 流媒體服務器發送VOD視頻流,目的地址為IPQAM的IP地址;
④VOD視頻流通過交換機組成的承載網到達IPQAM,IPQAM將IP視頻流轉換成RF信號,通過光發射機發射到HFC網絡,到達點播用戶。
3.3.2 寬帶上網業務流程
寬帶上網業務流程如“圖5 寬帶上網業務流程圖”所示:
① 為了實現針對客戶的精細流量計費,上網終端采用PPPoE 技術;
② 客戶PPP流量通過 Redius Server 進行認證,授權,計費;
③BRAS為不同的權限用戶配置相應的帶寬模版;
④客戶PPPoE 流量經過PON+EOC/CMTS+Cable modem 二層透傳至BRAS,BRAS終結二層流量,向上采用三層路由至相應目的網段;
⑤兩臺BRAS設備互為熱備組,通過BFD檢測實現故障時快速保護倒換。
3.3.3 企業專線業務流程
企業專線業務流程如“圖6 企業專線業務流程圖”所示:
企業專線業務網關都終結在業務網關核心路由器上,由核心路由器進行VPN轉發,不同的企業專線進入不同的VPN。可以考慮采用三層MPLS VPN轉發,這樣配置較為簡單。
①核心路由器作為SR,作為VPN的PE設備,接入L2 VPN /L3 VPN專線業務;
②同城企業專線用戶互訪,流量通過城域業務控制層設備和核心設備轉發,流量在城域網內終結;
③不同城市間VPN流量,通過城域核心設備轉發到骨干網,與其他城市互通;
④核心路由器同時作為L2VPN/ L3VPN客戶因特網訪問的網關;
⑤在核心路由器上建立有訪問因特網需求的VPN。
4 結論
本項目實施完成后,將形成一張覆蓋全市的大容量、多業務、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IP城域網,在站點覆蓋、網絡容量、安全可靠性、業務的擴展性、方便維護性等各方面,均能滿足三網融合初期廣電各項業務承載的需求,且網絡具備平滑升級的特性,在升級后能滿足未來5-10年的業務承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