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晨
近年來,遂寧市圍繞在非公企業增強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要求,拓展思路、創新舉措,探索非公企業黨員發展管理服務路徑,努力將其建設成聯系服務職工、引領企業發展的骨干力量,促進企業在全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創新培養發展模式,著力壯大黨員隊伍。我們注重改進工作思路,創新方式方法,加大黨員發展力度,壯大黨在非公企業的基礎力量。一是突出“三大群體”,拓寬發展渠道。近3年,發展企業出資人黨員23名、企業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干黨員98名、一線職工黨員707名,形成黨員發展的活水源頭。二是實施“二分三育法”,遴選積極分子。對入黨申請人進行三次集中教育培訓和兩次評價分選,保證入黨積極分子質量。近3年,全市通過“二分三育”培養入黨積極分子達1869名,為單獨“建黨”創造條件。三是推行“三票方式”,保障發展質量。發展對象在黨員職工中進行測評,“滿意票”達到50%以上進入表決程序,黨員大會獲得“贊成票”超過半數的形成同意接收的決議,上級黨委“審議票”達到90%以上的接收為預備黨員。近3年,通過“三票制”暫緩發展30余人,保證了職工的參與權。
創新教育管理方式,增強黨員主體意識。我們著力創新管理教育方式,增強黨員履行義務的主動性。一是推行黨員積分管理。針對不同的崗位,對黨員參加組織活動、履行崗位責任、服務回報社會等情況,通過支部記錄積分、黨員申報積分、班子提議積分三條渠道進行計分,采取黨員自評、黨員互評、組織評定、職工評議進行評分,黨員管理由定性評議轉向定量評價。二是建設“五位一體”教育平臺。市、縣(區)財政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建立輔助教學網站集群和互聯網平臺、黨員在線學習平臺、黨員教育頻道、黨員技術技能多媒體實訓基地和《手機黨建報》,豐富了企業黨員學習途徑,提升了黨員綜合素質能力。三是建立“三個十佳”表彰激勵制度。開展十佳優秀黨員、十佳優秀黨務工作者、十佳黨建示范企業的評選表彰活動,把企業的發展納入優秀企業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的評價內容,實現黨員與企業“雙激勵、共促進”。
創新作用發揮載體,激發黨員內在動力。我們廣泛開展黨員示范行動,充分激發黨員創先爭優、服務企業發展的內動力。一是著眼增強服務發展責任,公開黨員身份。開展“找黨員”活動,引導黨員公開身份。去年以來,在372家企業中“找到”黨員710多名,增強了黨員帶動職工服務企業發展的責任感。二是立足本職崗位示范,作出公開承諾。開展“三帶四爭”主題活動,黨員在帶頭遵守法紀政策、加強企業管理、推動社會和諧,保持思想領先、行動當先、技能率先、增效創先上作出示范承諾,3350余名黨員作出承諾公開8320余項,兌現8130余項。三是突出發揮引領作用,開展創建活動。廣泛開展黨員示范崗、示范班組、示范車間創建活動,激勵黨組織和黨員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當先鋒。近3年,黨員為企業提合理化建議2960余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近3億元。
創新資源整合機制,構建黨員服務平臺。我們在2012年全面啟動非公企業黨群活動中心建設,著力構建服務黨員的基礎平臺。一是著眼建設綜合性服務平臺目標,明確功能定位。黨群活動中心作為綜合性服務場所,要建成黨內關愛服務的“紅色基地”,開展黨組織和黨員活動的“溫馨家園”,成為吸引聚集企業員工、展示密切黨群關系先進形象的重要窗口。二是緊扣企業分布特點,實施科學布局。著眼于有效覆蓋工業園區、中心城鎮,又要兼顧園區產業及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市、縣(區)財政投入資金3500余萬元,建成8個工業園區黨群活動中心。三是注重資源綜合利用,發揮服務作用。通過強化功能設置,加強配套建設,滿足黨務工作咨詢、代理承辦黨務業務、幫扶援助等服務黨員職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