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清
(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醫學室,福建 福州 350003)
注射泵和輸液泵是一種能將藥物精確﹑均勻﹑持續泵入人體的醫療儀器,廣泛應用于內科﹑外科﹑重癥ICU和手術室等臨床中的智能化輸液設備[1]。它可精確控制輸液流速和輸液量,通過對氣泡﹑空液和阻塞等監控來實現智能化輸液,具有操作簡單﹑定時精確﹑流速穩定﹑報警及時等優點。
但是由于該類儀器使用頻繁﹑使用時間長,一些儀器性能參數例如:流速﹑阻塞報警等難免發生改變,為醫療安全埋下隱患,因此做好注射泵和輸液泵的性能參數的計量校準,確保其質量可靠﹑性能穩定是至關重要的。2010年6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JJF 1259-2010《醫用注射泵和輸液泵校準規范》,從此為醫用注射泵和輸液泵計量校準提供了技術依據。
JJF 1259-2010《醫用注射泵和輸液泵校準規范》中對注射泵和輸液泵的計量校準項目主要是:流量誤差﹑阻塞報警誤差和校準前外觀檢查(包括儀器基本結構﹑患者漏電流﹑開門報警﹑氣泡報警﹑先于注射結束報警﹑注射完畢報警﹑電線脫落報警﹑注射器識別)[2]。
以下數據是2012年以來,我們先后對8家醫院的注射泵和輸液泵進行計量校準和檢測實驗得出的結果。根據統計數據,將計量校準情況統計見表1。

表1 注射泵和輸液泵計量校準情況一覽表
通過大量的現場計量工作,我們發現影響注射泵和輸液泵臨床使用質量的因素,既存在有設備自身設計﹑生產上存在的缺陷,又有使用﹑維護保養上的問題。我們在開展計量校準的同時必須幫助醫院排除各類影響因素,才能更好的提高全院該類儀器的穩定性﹑可靠性。本文就實際計量校準中遇到的醫院注射泵和輸液泵的常見問題展開論述。
由于輸液泵工作原理,輸液泵流速準確性的前提是必須使用專門配套的輸液管路。同一輸液泵與不同品牌的輸液管構成的技術指標差異主要由輸液管的材質﹑彈性﹑內徑﹑厚度疲勞度等因素決定。使用非專用的輸液管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流速誤差偏大。輸液泵與專用輸液管配套使用,其相對流速誤差可控制在±5%左右;反之,將會超過±5%。下面以輸液泵BRAUN Infusomat實驗數據為例:(見表2)

表2 不同品牌輸液管對流量誤差的影響
(2)空氣或壓力傳感器出現不報警或誤報警:若使用的輸液管太粗或太細,透明度偏低,管道有氣泡或堵塞時儀器可能不報警。
(3)輸液管在使用過程中破裂。如果使用的輸液管柔韌性不夠,隨著輸液泵中輪齒的無數次擠壓,有可能導致輸液管破裂,發生空氣栓塞現象,給病人帶來危險[3]。
解決方法:因此應當盡量可能使用輸液廠家指定的專用輸液管路,確保其準確性與可靠性,尤其對于那些沒有標定功能的輸液泵。在實際條件受限制的情況下,使用非專用輸液管,一定要進行輸液泵標定,并進行計量校準,保證其誤差范圍﹑考察其重復性和穩定性都符合臨床使用要求后才準與使用。
在計量校準之初,我們發現輸液泵流量誤差超出范圍的比例相當大,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一方面是沒有使用廠家推薦的專用輸液管,更常見的原因是因為醫護人員沒有定期標定輸液泵。輸液泵因為自身構造及程序決定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輸液精度會下降,需要對其進行重新標定[4]。沒有定期的標定輸液泵勢必導致輸液精度降低。
解決方法:制定計劃,責任到人,負責輸液泵的標定工作。
注射泵說明書中都有指定匹配品牌的注射器供臨床選擇使用。由于市場上注射器的規格不是完全一樣的,相同容量的注射器,可能再長度和粗細上有些許差別。現有的注射泵雖然有自動識別功能,但是也是粗略識別20ml和50ml注射器,對同容量不同規格的注射器無法區分。
例如,浙江史密斯公司出產的WZS-50F6注射泵使用50ml的注射器(品牌:僑牌,康進,新華,樂樂,玉升)其流量誤差在±2%左右。而使用個別品牌(例如江蘇KK)誤差達到16%。這在臨床使用中會發生嚴重后果。
現有許多品牌的注射泵還針對不同品牌的注射器配有專門的校準因子,通過在儀器中輸入相應的代碼,使得、注射泵流量精度更高[5]。
解決方案:盡量使用匹配的注射器,并設置輸入相應的校準因子,確保注射泵流量誤差人為因素最小化。
JJF 1259-2010《醫用注射泵和輸液泵校準規范》中只規定了阻塞報警的允差范圍最大±30%或±100 mmHg。沒有明確規定流速的設定值和報警響應時間。然而阻塞報警的壓力值,與流速的設定值有直接的聯系。以廣西威利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出產的TCI-IV-B注射泵為例,設定報警級別中級500 mmHg,流速設定值5ml/h時,測量出的阻塞壓力為512mmHg。設定為50ml/h時,測量出的阻塞壓力為625mmHg。
解決方案:通過廠家說明書,依照相關校準方案對輸液泵和注射泵進行阻塞壓力參數的校準。
在計量工作過程中,發現部分醫院臨床人員對蓄電池老化問題重視度不夠,儀器在內置電池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下,直接帶電源繼續使用。JJF 1259-2010《醫用注射泵和輸液泵校準規范》中外觀功能檢查中就有一項:電源線脫落報警(將注射泵或輸液泵(有內置電源或備用電源),接通交流電源,儀器使用交流電供電工作狀態,此時斷開電源線,應能夠自動切換內置電源或備用電源并報警。)[6]。在臨床實際使用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電源線脫落等情況,這時如果無法及時報警通知醫護人員,將可能對病患身體造成危害。
解決方案:定期排查內置電池工作情況,對老化電池進行及時更換。
綜上所述,以上幾個問題是影響臨床醫用注射泵和輸液泵性能參數的常見因素。通過計量校準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找出原因,尋找解決方法,才能保障醫療儀器在臨床的安全使用,為患者提供可靠的醫療服務。醫用注射泵和輸液泵的質量控制應該貫穿于從購買﹑使用﹑維護﹑計量到淘汰報廢的全過程[7]。對計量校準檢測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踐經驗,我們針對性的做了部分研究,但是還存在其他影響因素,我們將進一步進行研究測試,以期對注射泵和輸液泵的臨床應用的質量保證提供更多的指導幫助。
[1]李向東,崔驪,黃韜.輸液泵注射泵質量控制及檢測方法[J].醫療衛生裝備,2011,32(4):115-116.
[2]安文昊,夏惠琳,蘇永興.輸液泵注射泵檢測技術[J].中國醫療設備,2010,25(1):5-9.
[3]趙鵬.輸液泵分析儀測量原理比較分析[J].醫療衛生裝備,2011,32(2):131-132.
[4]張志強,郭潔.醫用輸液泵質量控制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1,8(4):16-17.
[5]張正迪,蔡鐵良.注射泵和輸液泵的匹配問題[J].醫療衛生裝備,2010,31(3):113-115.
[6]于樹濱.醫用輸液泵注射泵質量控制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0.
[7]肖紅.醫用輸液泵的輸液質量控制[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9,36(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