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泛亞鐵路工程某段是整個泛亞鐵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全長約300 km。沿線均處平原,地勢低平。主要技術指標為單線標準軌,最高設計時速120 km,預留雙線條件,同時考慮客運和貨運的需要。工程平面控制測量結合航飛和鐵路初測要求,首級平面控制網一次建網完成,同時采用高程擬合技術建立高程控制網。
平面控制測量的起算數據為工程所在國GPS大地測量點,控制點等級為當地一等GPS點。由于控制點等級高且多個點在鐵路線位附近,此次平面控制測量選用了4個控制點。
該國平面和高程系統由其地理制圖局建立,平面坐標原點為1960印度原點,高程起算以河仙中等海水面為零點起算。根據收集到的GPS大地測量點資料,明確本項目坐標系統。
參考框架:ITRF2005;
坐標系:UTM Zone 48 North Ellipsoid GRS80。
平面坐標采用橫軸墨卡托投影(UTM),與中國常用的高斯-克呂格投影的最大區別是中央子午線尺度比不是1,而是0.999 6,在中央子午線兩側割線處投影長度沒有變形,在兩割線以內,投影后長度變短,變化最大處為中央子午線,在兩割線以外,投影后長度變長,如圖1所示。UTM的另一特點與高斯克呂格投影一樣,投影后無角度變形,圖形保持相似。

圖1 UTM投影變形示意
該國全國劃分為3個投影帶,詳見表1。

表1 該國投影分帶
本項目坐標系中央子午線為105°
長半軸:a=6 378 137 m,扁率:1/f=298.257 222 101,UTM投影尺度比:m0=0.999 6。
此次工程首級平面控制網設計為D級(四等)GPS控制網,每8 km左右布設一對通視的GPS點,點間距離600~800 m;次級平面控制網設計為一級導線,點間距離400~600 m,短邊與相鄰邊之比不超過1∶3。
該國是土地私有制國家,在私人土地測量需要得到土地所有者的同意,因此控制點大部分布設在沿線附近的公路邊上和部分鄉村道路邊上。采用現場水泥澆筑,埋設規格為30 cm×30 cm×80 cm。
外業測量實施前,按照項目質量控制的要求,檢查GPS和全站儀設備的檢定證書并做好測量前常規檢查,確保儀器狀態穩定滿足測量要求。
GPS測量使用4臺徠卡1200 GPS雙頻接收機,以邊連式構網,每時段觀測時間大于45 min,數據采樣率為15 s。測量時聯測收集的當地控制點,同時根據聯測距離適當延長同步觀測時間。
此次GPS外業靜態測量采用同一型號接收機,原始數據按照日期和接收機號存檔。GPS基線解算統一采用LGO6.0軟件進行。解算時采用起算點轉換的WGS-84坐標作為基線的起算點。網平差采用同濟大學測量系的TGPPS Win32軟件,以聯測的地方GPS控制點為起算點。
基線處理環閉合差最大如下:
多邊形環[5]:GPS144GPS146GPS145GPS143GPS144
Wx=-0.006 mWy=0.027 mWz=0.008 mWxyzmax=0.024 m
W=0.029 mWmax= 0.041 mS=8 426.739 m
精度滿足《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GPS網基線質量檢驗限差表要求,基線解算質量合格。
GPS網平差計算時首先在WGS84坐標系中進行無約束平差,對觀測值后驗中誤差、殘差、標準殘差進行統計分析,檢查GPS基線向量是否含有粗差和明顯的系統誤差,無約束平差基線向量改正數最大ΔX為-0.95 cm,ΔY為1.42 cm,ΔZ為-0.85 cm,均小于限差3σ。表明GPS控制網基線向量的觀測值內附合精度較高,基線向量網的質量可靠。
無約束平差結束后,經過控制點兼容性檢查,選取兼容性好的點作為起算點,進行約束平差。采用5C、3、5J、10C四個已知點進行約束平差計算。其基線向量改正數之差最大ΔX為0.89 cm,ΔY為1.60 cm,ΔZ為1.52 cm,均小于限差2σ。平差后GPS控制網的點位中誤差最大點是GPS149,Mx最大值:0.47 cm,My最大值:0.49 cm,均小于±50 mm的限差,滿足要求?;€邊方向中誤差最大的基線邊為GPS155-GPS156,方向中誤差最大為1.10″,小于2.5″的限差,基線邊相對中誤差最大的基線邊為GPS149-GPS150,相對中誤差為1/175 828,小于1/50 000的限差,滿足四等GPS測量精度要求。
本工程設計行車速度低,初測階段直接采用當地坐標系而未進行工程獨立坐標系設計,在工程起點處的測距投影長度變形達33 mm/km,在進行二級導線控制測量計算時需要進行測距邊的投影改正,對于重要工程(如特大橋)需要建立施工坐標系,避免測距投影誤差對重要工程施工的不利影響。
境外工程測繪項目,如坐標系統、投影方式等均可能與中國不同,在中國技術的基礎上找出其中的差異,確立合適的技術方案是順利完成測繪工作的必要保證。
境外勘測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充分收集既有資料,同時在具體施測階段注重當地習俗,選點埋標以及測量時盡量避免干擾當地居民,利于所埋標志點的保存。
[1]TB10101—2009鐵路工程測量規范[S]
[2]TB10054—2010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S].
[3]孔祥元,梅是義.控制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李洪斌.馬來西亞南部米軌鐵路主要技術標準研究[J].鐵道勘察,2004,30(6)
[5]孫立東.高斯-克呂格投影和橫軸墨卡托(UTM)投影的異同[J].港工技術,2008(5):51-53
[6]張正祿.等.工程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7]張天航,孫永利,張建民.某段緬甸鐵路獨立坐標系投影方式的選擇[J].鐵道勘察,2011,37(1)
[8]孟建國.通用墨卡托(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下的施工測量[J].鐵道勘察,200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