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彪
(佛山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廣東佛山 528000)
三臺階4部開挖法是在隧道上下臺階開挖法的基礎上,在原有上臺階施工時增設臨時仰供,在原有下臺階按上下臺階法進行施工(其中中臺階分為左右兩部),并調整上中下臺階的進尺長度及各分部之間間距,而形成的一種快速開挖施工工法。
三臺階4部開挖法3個臺階的作業面可同時進行施工,合理配置協調后,互不影響,從而加快施工進度,達到快速施工的目的。
隧道采用三臺階4部開挖法施工,上臺階人工開挖,對地層擾動小,一次開挖進尺短,控制在2.5 m左右,并及時按照設計打設超前小導管,及時支護,施工臨時仰拱,完全符合淺埋暗挖新奧法施工原則。
中下臺階部開挖時兩個臺階緊跟上部開挖,施工空間較大,可采用大型挖掘機開挖以及農用機車出土,機械化施工程度高,能夠保證土方快速開挖及運輸,初期支護及時跟進,成環封閉迅速,結構安全可控。
三臺階4部開挖法分三臺階施工,施工靈活,可根據現場地質變化,調整施工進尺和支護工藝。
施工按照“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速反饋、控下沉”的方針采用信息化施工,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
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工藝流程
(1)技術準備
核對地質資料,調查隧道上方的地下管線,核對開挖前構筑物及地面建筑物監測點高程。
開挖前對現有控制網進行復測,對已經加密的控制點進行復測,確定隧道開挖中線、高程。
按照方案對作業層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2)材料準備
隧道施工需要的鋼筋、砂、石、水泥、速凝劑、小導管、鋼板、角鋼、型鋼、方木等原材料。
隧道開挖支護需要的格柵鋼架、小導管、管棚、型鋼鋼架等構件。
根據隧道施工預案在現場備足備齊搶險用物資。
(3)人員及機械準備
根據總體施工方案的勞動強度要求,配備足夠的施工作業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
根據施工方案和施工進度的要求配備足夠的施工機械。
(1)超前小導管施工
為保證隧道開挖安全,防止圍巖松弛,在開挖前采用超前小導管超前支護,達到加固圍巖的目的。超前小導管采用長3.5 m的φ42 mm熱軋鋼管,拱部120°范圍內布置,環向間距0.33 m,縱向間距2 m。
超前小導管應按設計要求布置,小導管沿開挖輪廓線從格柵腹部穿過。采用鉆機鉆孔,高壓風清孔后,用風鎬將超前小導管打人孔內,有一定自穩能力且硬度不大的土層也可以直接將管打人。采用1∶1水泥漿,根據地層條件并摻人適量的促凝劑。注漿時相鄰孔位應錯開,交叉進行。注漿過程中,壓力逐漸上升,流量逐漸減少,當壓力達到注漿1 MPa,注漿量達到設計注漿量的80%以上,可結束該孔注漿;注漿壓力未能達到設計終壓,注漿量已達到設計注漿量,并無漏漿現象,亦可結束該孔注漿。
(2)土方開挖
隧道開挖如圖2所示。

圖2 三臺階4部開挖示意(單位:mm)
臺階高2.6 m,土方15.3 m3/m,運距<10 m。使用風鎬開挖土體,渣土裝入小推車內,運至中下臺階部位,由施工機械運至豎井處吊出。每一循環土方開挖進尺為0.5 m,臨時仰供跟進。
為減少上臺階人工運土距離和控制隧道變形,上臺階與中下臺階間距應控制在20 m以內,最好以3~5 m為宜。
中臺階施工邊墻初期支護時,根據施工規范,一次邊墻支護長度控制在3~4 m(穩定圍巖)或2 m以內(土層),中下臺階間距離控制在4~8 m。
下臺階主要施工仰拱,一次施做長度以監測信息為依據決定,保證及時封閉成環。
(3)初期支護
隧道開挖完成后,為控制圍巖應力釋放和變形,保證圍巖的天然承載力,增加結構安全度,應及時跟進初期支護。
初噴混凝土:
生物教材中科學史學素材眾多,生物教師“如數家珍”,但在使用過程中“形同雞肋,成為擺設”;學生往往也是“不削一顧,愛理不理”。這些科學史學材料因篇幅限制、資料簡單疊加、呈現形式單一等諸多原因沒有閃爍其應有的光芒,也不能激發學生思維,更不能喚醒學生對于學科探究的價值認同。
用高壓風自上而下清理巖面,埋設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示,如巖面有滴水,需埋管做好引水工作。噴射混凝土時,自下而上噴射,防止上部噴射回彈料虛掩拱腳而不密實,造成失穩。噴射至混凝土表面大致平整而呈濕潤光澤,無干斑及流淌現象。
噴射混凝土采用具有粉塵少、回彈量少、水灰比可控制、一次噴射混凝土較厚等優點的濕噴技術。
施做系統錨桿,掛設鋼筋網:
系統錨桿采用采用長3 m的φ22螺紋鋼筋,間距1 m×0.5 m,梅花形布置,徑向施做。各臺階初支直接連接處及臨時仰供拱腳均需設2根長3 m的φ25 mm鎖腳錨管,確保初期支護穩定可控。
鋼筋網片采用φ10 mm鋼筋焊接而成,間距100 mm×100 mm。鋼筋網隨巖面鋪設,保證與系統錨桿連接牢固。
格柵鋼架及臨時仰供施工:
端部型鋼必須用連接螺栓與鋼板孔緊固,以確保格柵各部件的連接孔位的準確。鋼筋格柵各部件在模具內初步焊接固定后,將鋼筋格柵各部分從模具內均勻取出,以避免鋼筋格柵扭曲變形。根據焊接規范及設計要求將鋼筋格柵部件焊接成型,焊接時應均勻對稱焊接,減少應力變形。所有焊縫均采用雙面搭接焊,主筋與鋼板間焊縫高度不小于10 mm,其他焊縫高度不小于8 mm。格柵鋼架各組成部件焊接完成后,進行試拼裝,以檢驗鋼筋格柵鋼架的幾何尺寸、各部件的螺栓節點以及焊接質量。
上臺階鋼架安裝時,拱腳處基底應清除擾動土,挖槽就位,必要時可采取預加固,防止拱頂下沉。為保證格柵鋼架的整體穩定性,需將鋼架與縱向連接筋、結構錨桿、定位鋼筋和鎖腳錨管焊接牢固。施工期間應定期復合隧道軸線樁及高程控制點,防止出現測量錯誤,并做好各工序的協調配合,減少工序交叉時間,使開挖后及時封閉成環,保證隧道的初支穩定性。
復噴混凝土:
復噴混凝土分片依次自下而上進行,并先噴鋼架與拱(墻)壁間混凝土,后噴兩拱之間混凝土。每次噴層厚度為拱頂5~6 cm,邊墻7~10 cm。防水混凝土的配比、噴射方法按設計要求參數及施工規范進行。
(4)初支背后注漿
在初期結構封閉成環后,即進行初期支護背后回填注漿。初支背后回填注漿采用φ32 mm普通鋼管,L=0.5 m,注漿管在初支噴混凝土前預埋,與鋼拱架及鋼筋網焊接在一起。噴混凝土時,外露端用棉紗封堵加以保護,入土端需進行必要的防護,以防噴射混凝土封堵管口。注漿材料選用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水泥漿,水灰比0.8 ~ 1∶1。采用單液注漿泵進行注漿,注漿終壓控制在0.3~0.5 MPa。
三臺階4部開挖法,減少了對圍巖的擾動,充分發揮了圍巖自穩能力,縮短了工期,節約了工程成本,為施工單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臺階4部開挖法與傳統的上下臺階法、CRD法相比,機械化程度高,施工功效高,進度快,經濟和工期效益明顯。
廣州地鐵區莊站五號線主體隧道拱頂覆土厚度僅為5 m左右,開挖斷面寬9.2 m,高8.8 m,長47.5 m,開挖面積67.6 m2,覆跨比0.54,開挖高度約為寬度的1.05倍,屬淺埋大跨斷面暗挖隧道,隧道斷面位于為〈6〉全風化帶、〈7〉強風化帶地層,斷面所處富水軟弱地層,局部存在不穩定、易變形的淤泥質土層。隧道開挖采用三臺階4部開挖法施工,監測反映隧道變形數據較小,施工中未發生質量和安全事故,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都得到了保證;從施工進度看,完全符合施工進度要求,比原設計工期提前了3個月,保證了區莊站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
[1]王夢恕.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王夢恕.地下工程淺埋暗挖技術通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覃仁輝.隧道工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4]朱云輝,段賢明.臺階法施工技術在大斷面巖巷中的應用[J].礦業工程,2009(6)
[5]陳立保.三臺階法在客運專線山嶺隧道軟弱圍巖中的推廣應用[J].鐵道工程學報,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