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憲政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北京 102600)
濱北線既有松花江公鐵兩用橋的改建工程在既有橋下游約50 m處,與既有濱北橋平行,主橋公鐵共用、分層布置,鐵路、公路引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新建公路橋面寬度按機動車雙向6車道標準設計,鐵路橋面雙線,線間距5.0 m,結合新建橋梁,改建既有濱北線及聯絡線,連接新建公路橋與既有道路。
鐵路等級:Ⅰ級;
正線數目:雙線;
線間距:5.0 m;
最小曲線半徑:一般1 200 m,困難800 m;
限制坡度:上行10‰,下行12.5‰;
橋梁設計活載:中-活載。
主線:城市快速路,計算行車速度60 km/h;
匝道:計算行車速度40 km/h。
橋梁結構荷載標準:公路-Ⅰ級,行人荷載3.5 kN/m2。
合理:橋跨布置滿足通航、防洪等凈空要求的同時還要滿足結構受力要求。
實用:大橋應滿足公路(60 km/h)和鐵路(160 km/h)的功能要求,結構物的強度、剛度、穩定以及旅客乘車的舒適性必須滿足規范要求。滿足規劃通航孔布置及兩岸接線要求。
經濟:大橋方案經過綜合比選,經濟性能較好。
美觀:橋址區河槽寬淺、堤距達2.2 km,橋址區視野非常開闊,地形沒有大的起伏,橋型方案應當與地形地貌環境協調,橋式方案應當具有多通航孔,連續性、等跨布置,縱向應具有韻律感。
(1)連續鋼桁梁方案
該方案采用2孔96 m簡支鋼桁梁+(96+2×144+96) m連續鋼桁梁+7孔96 m簡支鋼桁梁結構,全長1 267.9 m。立面布置上結構造型連續,采用三角形帶豎桿桁式,結構簡潔、明快,富有韻律感,通航孔設置在144 m孔跨范圍內。主橋橋式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連續平行弦鋼桁梁方案布置(單位:cm)
主梁布置兩片主桁,主桁均為有豎桿三角形桁架,節點間距12 m。主桁桁高15 m,中墩設加勁弦,加勁弦高9.0 m,兩側分別設置兩個節間;其余孔跨主桁為平行弦桁架,公路懸臂長7.0 m。上、下弦桁間距15.0 m,主桁采用焊接桿件,整體節點。在節點外以高強度螺栓拼接的結構形式,上下弦桿四面等強對接拼裝。H型腹桿采用插入式連接,箱型腹桿采用四面與主桁節點對拼的連接形式。
鐵路、公路橋面均采用正交異性板鋼整體橋面,此結構形式具有減輕結構自重,安裝架設便捷,工期易于保證等優點。橋面在節點處設大橫梁,間距12 m,橫梁高1.4 m,節點橫梁上下翼板同主桁下弦桿上下翼板連接。兩片橫梁中間設節間橫梁,節間橫梁間距3 m,高度1.4 m,節間橫梁連接在桿件上,頂板與下弦桿上翼板連接。
由于節間橫梁的設置減小了縱梁的跨度,可大幅度降低縱梁截面。縱梁高0.6 m,橋面板厚16 mm,縱向采用U形肋加勁。鐵路橋面混凝土耐磨層厚6 cm,擋墻厚20 cm,公路橋面混凝土鋪裝層厚度10 cm。公路混凝土鋪裝與鋼橋面板采用抗剪栓釘聯結,栓釘在工廠內與橋面板焊連,鋼梁架設完成后,綁扎鋼筋。鋼橋面板與混凝土鋪裝層之間設防水層;公路混凝土鋪裝上鋪設瀝青混凝土。
(2)連續鋼桁拱方案
采用2-96 m簡支鋼桁梁+(108+264+108) m連續鋼桁拱+6-96 m簡支鋼桁梁結構,全長1 267.9 m。連續鋼桁拱橋采用平弦鋼桁梁和變高度的桁拱組合結構橋。該方案的主要特點是結構剛度大,整體穩定性好,結構的景觀性較好,但由于桁寬加大,且制造、施工工藝較復雜,因此工程造價較高;該方案通航孔設置在264 m孔跨范圍內。主橋橋式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連續鋼桁拱方案布置(單位:cm)
主桁分主梁平行弦和主拱變高度拱桁兩部分,主梁桁高14 m,拱頂桁高8 m,主墩頂處桁高34 m,拱肋矢高74 m,桁寬26.6 m,節間長12.0 m。
主桁采用焊接桿件,整體節點,在節點外以高強度螺栓拼接的結構形式,上下弦桿四面等強對接拼裝。H型腹桿采用插入式連接,箱型腹桿采用四面與主桁節點對拼的連接形式,主桁拼接采用M30高強螺栓。
(3)組合拱橋方案
非主通航孔1-94 m簡支組合拱橋鐵路橋面系梁按整體箱梁布置,采用單箱三室預應力混凝土箱形截面,底寬13.4~15.6 m,梁高2.2 m。底板厚度為30 cm,頂板厚度為30 cm,邊腹板跨中厚度為45 cm,拱腳處加厚至185 cm,中腹板厚度為30 cm。主橋橋式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簡支鋼管混凝土組合系桿拱橋(單位:cm)
拱肋采用鋼管混凝土圓管截面,圓管直徑1.8 m,管壁厚28 mm,拱腳附近加厚至32 mm。拱軸線采用二次拋物線,拱肋矢高13.4 m,矢跨比1/7。拱管內灌注C50補償收縮混凝土。兩拱肋中心距12.5 m,拱肋之間設一字橫撐。梁上吊點間距6 m,全橋共設13對吊桿。
各橋式方案比選如表1。

表1 各方案技術經濟比較
分析比較結果,連續鋼桁拱方案景觀效果較為壯觀,但工程造價較高;鋼管混凝土組合系桿拱方案線形流暢,景觀效果好,但施工復雜,工期長;連續鋼桁梁方案施工費用相對不高,施工速度快,且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經綜合比較,確定方案一為推薦方案。
(1)橋面系結構方案一:整體鋼橋面+10 cm混凝土+9 cm瀝青混凝土
采用鋼橋面板與主桁上弦桿聯結的板-桁整體組合結構。鋼橋面采用正交異性板,頂板車行道范圍內采用U形肋加勁。橋面鋪裝:先鋪10 cm混凝土,然后再鋪5+4 cm的瀝青混凝土鋪裝,在鋪裝與混凝土橋鋪裝層間設防水層,在混凝土鋪裝層與鋼橋面之間設剪力釘連接(如圖4所示)。

圖4 公路橋面系結構方案一示意
(2)橋面系結構方案二:整體鋼橋面+7 cm高性能瀝青混凝土
采用鋼橋面板與主桁上弦桿聯結的板-桁整體組合結構。鋼橋面采用正交異性板,頂板車道范圍內采用U形肋加勁。橋面鋪裝采用7 cm厚的高性能瀝青混凝土鋪裝,瀝青澆筑前,在經防銹處理的鋼橋面頂面敷設防水黏結層(如圖5所示)。

圖5 公路橋面系結構方案二示意
(3)橋面系結構方案三:鋼-混結構橋面系
該方案上層公路橋面采用混凝土橋面板與縱、橫梁及主桁上弦桿結合的板-桁結合結構。
公路混凝土橋面板由縱梁、橫梁及主桁上弦桿支承,兩主桁間設三道縱梁,縱梁間距3.5 m,由于懸臂較長,為減小混凝土橋面板的橫向跨度,在挑臂上設二道縱梁。橋面板通過剪力釘與縱梁、橫梁及主桁結合。為減小橋面板支點負彎矩區縱向拉應力,需在橋面板中設置縱向預應力。
橋面鋪裝采用5 cm+4 cm的瀝青混凝土,在鋪裝與混凝土橋面板間設防水層(見圖6)。

圖6 公路結合橋面橫斷面(單位:m)
橋面系結構方案比選如表2所示。
根據上表分析:三個方案工程造價相差不大,根據橋址區嚴寒氣候條件下同類橋梁橋面鋪裝應用情況,本設計推薦采用鋼橋面板+10 cm混凝土鋪裝層+9 cm普通瀝青混凝土鋪裝方案。

表2 公路橋面系結構方案綜合比較
通過對濱北線松花江公鐵兩用橋三個方案技術及經濟的合理性、設計和施工周期以及美觀等方面的比較分析,濱北線松花江公鐵兩用橋初步選定平行弦連續鋼桁梁方案,該方案具有較高的橫向、豎向剛度,以及足夠的抑振質量、平順的軌道支承結構,為列車的運行提供了更平穩、安全的保障。現為初步設計研究階段,施工圖階段應對鋼梁的關鍵整體節點的構造、整正交異性鋼橋面制造和安裝、桿件的疲勞設計、新材料及新工藝作進一步的研討。
[1]中鐵第五勘察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濱北線松花江公鐵兩用橋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R].北京:鐵五院,2011
[2]徐偉.武漢天興州公鐵兩用長江大橋主橋鋼梁設計[J].橋梁建設,2008(1):2-5
[3]查道南,吳乃森.下乘式鋼桁拱橋極限承載力分析[J].河北工業科技,2009(3):20-25
[4]薛憲政,成明.連鹽線灌河連續鋼桁拱特大橋設計[J].鐵道建筑技術,2011(6):7-10
[5]劉俊鋒,王為玉.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總體設計[J].鐵道標準設計,2009(3):36-38
[6]馮沛,李鳳芹.濟南黃河公鐵兩用橋主橋結構型式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