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 付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142)
大馬鐵路七里溝特大橋位于山區深谷地段,橋高68 m,全橋采用簡支梁結構,高墩部分采用12-64 m簡支箱梁,節段預制移動支架拼裝施工。本橋位于11‰坡道上,平面為直線及R=800 m曲線,設計活載為中-活載,行車速度120 km/h,主橋部分具有橋梁高、跨度大、曲線半徑小的特點。
本設計為移動支架拼架法預應力混凝土單線箱梁,梁場預制梁段,造橋機拼接梁段,現場澆筑濕接縫,張拉預應力鋼束聯成整體。梁全長66.2 m,計算跨度為64.0 m,截面梁高5.0 m,支座中心至梁端1.1 m。截面采用單箱單室、等高度、直腹板形式,箱梁頂寬5.5 m,底板寬度為3.40 m。為滿足支座板放置要求,支點處底板寬加寬至4.14 m。頂板厚均為320 mm,腹板厚320~560 mm,按折線變化,底板厚由跨中的450 mm變化至梁端的900 mm。全聯在支座、跨中和約1/4跨處共設置5個橫隔板,隔板厚度:支座處1.15 m,跨中和1/4跨處0.5 m。橫隔板設有孔洞,供檢查人員通過。箱梁兩側腹板與頂底板相交處外側均采用圓弧倒角過渡,橋面兩側設人行道,人行道寬為1.05 m,截面形式見圖1。
本梁采用單項預應力體系,即沿梁縱向施加預應力,縱向預應力鋼束采用抗拉強度標準值為1 860 MPa的高強低松弛鋼絞線,公稱直徑15.2 mm,其技術條件應符合GB/T5224—2003標準。設計過程中對預應力鋼束的布置形式和采用規格進行了分析比較,最終確定腹板束采用16束13-7φ5,排成一列,通長布置,錨下張拉控制應力為1 230 MPa;底板束采用12-7φ5,錨下控制應力為1 230 MPa;錨固體系采用OVM系列。鋼束布置見圖2。

圖1 箱梁截面構造(單位:mm)
梁部縱向計算采用BSAS軟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進行強度、抗裂計算,模擬各施工階段和運營階段工況,計算各施工階段及運營階段各截面的內力、應力和變形。梁部縱向劃分為44個單元,計算時模擬施工工藝,各個節點均設置支撐,完成梁段拼裝,張拉第一批鋼束,加載部分二期恒載;然后拆除節點處的支撐,張拉剩余鋼束,最后施工剩余的全部二期恒載。
設計中考慮了溫度荷載的影響,梁體按均勻升溫25 ℃、降溫25 ℃計算,運營階段非線性溫度變化,按頂板升溫5 ℃考慮。各項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如表1所示。

圖2 縱向鋼束布置(半立面)(單位:mm)

項目直線曲線主力主+附加力主力主+附加力上翼緣最大正應力/MPa14.9915.4616.0416.51上翼緣最小正應力/MPa1.831.481.220.88下翼緣最大正應力/MPa10.6610.9811.7512.07下翼緣最小正應力/MPa3.23.033.223.05最大剪應力/MPa2.592.592.982.98下翼緣抗裂安全系數1.411.391.381.37最大主壓應力/MPa16.6917.3917.918.6最大主拉應力/MPa-1.32-1.41-1.58-1.69正截面強度安全系數2.292.292.232.23
箱梁橫向采用平面梁單元建立有限元模型,選取跨中和梁端支座處兩個關鍵截面,縱向單位長度,模擬支撐腹板中心線下緣的閉合框架結構進行受力分析。計算荷載:結構自重、二期恒載、特種活載、溫度變化和收縮徐變等,箱梁計算模型見圖3。通過橫向計算確定本橋橫向不需設置橫向預應力,僅配置普通鋼筋即可滿足要求。

圖3 平面框架法有限元模型
本橋為單線簡支梁、曲線半徑R=800 m,橋墩高68 m,整體剛度小,曲線半徑小,需對橋梁結構的動力性能進行詳細分析。采用空間有限元程序來建立七里溝特大橋12孔64 m簡支箱梁的動力分析模型。
具體建模時采用空間粱單元來模擬上部主梁及橋墩,橋墩和主梁之間的連接通過主從約束和剛臂模擬;將樁基礎剛度值等效到承臺底,進行動力仿真計算,橋面二期恒載作為均布質量分配到橋面梁體單元中。動力仿真計算全橋模型共有節點798個,粱單元773個。
七里溝特大橋12-64 m簡支箱梁的動力分析模型分別如圖4、圖5所示。

圖4 七里溝特大橋12-64 m簡支箱梁動力仿真分析模型(平面)

圖5 七里溝特大橋12-64 m簡支箱梁動力仿真分析模型(立體)
采用空間有限元建立其全橋動力分析模型,對其自振特性進行了計算;并對該橋在C80貨車作用下的車橋空間耦合振動進行了分析,評價了該橋的動力性能以及列車運行安全性與平穩性。其主要結論如下。
(1)橋梁自振特性分析
七里溝特大橋14號墩—馬方臺之間12孔64 m簡支箱梁:全橋梁-墩體系一階橫彎頻率0.599 Hz,主梁一階豎彎頻率為2.055 Hz。橋梁動力性能根據橋梁動力響應分析結果進行評價。
(2)橋梁振動性能
在C8貨車以速度80~120 m/h運行時,簡支梁動力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橋梁動力響應分析結果
可見,在C80貨車作用下,七里溝特大橋14號墩—馬方臺之間12孔64 m橋梁豎向和橫向振動加速度及振動位移均小于規范規定的限值,說明橋梁的振動性能良好。
(3)列車行車安全性
在C80貨車以速度80~120 km/h范圍通過七里溝特大橋14號墩—馬方臺之間12孔64 m簡支箱梁時,重車與空車的脫軌系數、輪重減載率、輪軌橫向力等安全性指標均在限值以內。
(4)列車運行平穩性
在C80貨車以速度80~120 km/h范圍通過七里溝特大橋14號墩—馬方臺之間12孔64 m簡支箱梁時,重車與空車豎向和橫向平穩性均達到“優良”。
動力分析表明,新建鐵路大路西至馬柵線七里溝特大橋14號墩—馬方臺之間12孔64 m簡支箱梁在C80貨車以速度80~120 km/h通行時,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滿足要求,其動力性能符合要求。
本橋橋高68 m,跨度較大,橋梁施工為本橋難點。一孔64 m單線簡支箱梁重約1 246 t,如果采用整孔預制架設施工難度很大,且需要特殊設計大噸位運梁、架設設備,如果采用支架現澆,支架高空作業不穩定,風險大,且工期較長,對縮短工期不利。為了彌補上述工藝的不足,本橋研究采用節段預制拼裝法施工,這種工藝在架設設備、工程質量控制、縮短施工工期、減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節段預制拼裝法采取化整為零的措施,將梁體分為若干小段預制,以減輕吊裝重量,再通過特制造橋機將各階段拼裝而成,此方法大大縮短了架設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本梁分為13節段,最大階段長4.6 m,最大吊裝重量100t,梁段間通過0.6 m寬濕接縫連接。節段預制拼裝法對現場施工質量控制要求較高,要求梁段預制28天后方可進行吊裝架設,梁段吊裝方式采用鋼棒插入吊裝孔吊裝的方式,應保證吊裝時各吊點受力均衡。梁段拼裝施工中應采用先縱向調整,后橫向調整,再豎向調整,依次反復循環調整過程,保證梁段精確就位,然后進行濕接縫澆筑、張拉預應力等,完成整孔梁架設施工。節段拼裝施工見圖6。

圖6 節段拼裝施工方法
[1]TB10002.1—2005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S]
[2]TB10002.3—2005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3]TB10005—2010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S]
[4]李小珍.高速鐵路列車—橋梁系統耦合振動理論及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