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品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63)
為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提升滬昆線及其他線路的運輸能力,滿足湘潭及周邊地區日益增長的客貨運輸需求,發展紅色旅游,促進和提升湘潭的城市品位,同時還將對接長株潭城際鐵路城際鐵路,將湘潭站提升為規模始發站,擔起長株潭鐵路客運樞紐之一,改善湘潭的城市發展條件。湘潭站于2008年12月啟動改擴建工程,2012年12月26日正式通車。改擴建后湘潭站站房規模大大增加,站前廣場、始發列車客運場、整備場和城際場等配套設施還在建設當中。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為改擴建鐵路站房,車站中心里程K1129+038,側下式站房,最高聚集人數為2 500人;站房主體為一層,總建筑面積為11 772 m2;建筑主體高度為26.35 m,局部16.8 m,總長195 m,總寬43 m。
客站是一定地區、地段、地點的空間建造,氣候、環境特點不同,規劃條件、規模、投資等使用要求不一致,決定了項目的差異性。客站創作要分析其特點和難點,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大處著眼,細處著手,傳承中思變,轉化中創新。
總體布局要處理好車站與城市的關系,融和城市與鐵路的共同需求,整體考慮問題,實現運輸功能與城市功能的均衡發展。
本工程站房主體中心與站前廣場成中軸線對稱關系,站臺面與廣場面的高差為6.85 m,站前廣場、站房室外地面及旅客活動平臺為同一高程。廣場兩側分別布置小汽車停車場及公交車下客點,站房四周設有環通的消防車道,滿足消防要求。
(1)進站:小汽車或出租車可經城市主干道進入站前廣場的環形車道,直達旅客活動平臺,方便旅客就近到達站房主入口及售票廳;乘坐公交車來的旅客在廣場一側公交車停車場下車,經旅客活動平臺到達車站廣廳進站;貴賓車輛也可直達基本站臺。
(2)出站:出站旅客通過出站地道進入出站廳,檢票后出站,可通過廣場兩側的公交車、社會車輛或出租車離站。
湘潭別稱“蓮城”,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湘潭歷史悠久、名人薈萃,是毛澤東、彭德懷、曾國藩、齊白石等著名人物的故鄉,是紅色圣地、湘學源頭、湘商祖地,具有獨特的文化傳統。湘潭傳統建筑多采用土木結構、“一擔柴”的形式,新火車站創作吸收了“一擔柴”的布局形式,保留了老火車站的形態。為體現紅色圣地文化特色,整體造型的塑造既莊嚴、穩重,同時不乏現代氣息,更體現了一代偉人們浩大的胸襟與氣度。采用大面積的花崗石材及玻璃由簡潔明快帶有韻律感的體塊組成三個主要形體,成中軸對稱,車站的入口呈敞開的大門形式,雄偉開闊,也帶有廣迎天下賓客之意,不乏交通建筑特色(如圖1、圖2、圖3所示)。

圖1 效果圖(一)

圖2 效果圖(二)

圖3 雨棚施工現場
車站的核心功能是為旅客服務,平面布局要開敞,把最好的空間留給旅客,設備及其他設施要緊湊布置,占用次要空間。
(1)一層:站房主立面南向城市廣場,北面最外沿距基本站臺邊緣15 m,站臺設計絕對高程46.63 m。一層平面面向廣場一側由西向東依次布置行包庫、出站廳、候車室及廣廳、售票廳、貴賓候車室,候車室及廣廳位于站房中部,售票廳、廣廳與候車室形成一個整體的大空間。廣廳內設自動扶梯和樓梯各兩部,與二層候車室相連,候車室內設置母嬰候車區及軟席候車區,通過玻璃欄板與普通候車區域隔開。貴賓候車區域設垂直電梯一部及疏散樓梯與二層連接,去中間站臺的旅客通過進站地道上車。
(2)二層:站房中間部分為二層候車室,東西兩側布置設備用房及辦公用房。
站房平面布局及功能具有以下特點:
①平面對稱布置。
②結合地勢特點,采用線側下式布局,旅客進出站舒適便捷。
③旅客候車室及廣廳布置在一個大空間內,一目了然,溝通方便。
④辦公用房設于站房與站臺之間,按大空間布置,由使用單位根據需要靈活分隔。
空間高度的確定要與平面尺度、外部造型相呼應,高大空間要結合功能需求和空間效果設置夾層,增加空間序列,為車站發展留有余地。
(1)綜合考慮廣場、站臺及進站地道各方因素確定,一層室內地坪高程±0.000 m,相當于絕對高程39.93 m(黃海高程)。
(2)二層高程6.800 m的確定:綜合考慮一層候車室的凈空要求及梁柱尺寸,6.800 m高程較為合適。
鐵路客站裝修倡導突出重點,整體簡約的風格,整體構思要與建筑設計一脈相承,處理好內外空間、主次空間、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選擇恰當的色彩、適宜的材料。
(1)共性與個性
裝修設計既要體現簡潔、明快的共性特點,也要根據不同的空間形態大膽構思,創建個性鮮明的空間序列,既要運用共性元素和做法,也要有恰當的個性創造。
(2)模數控制
站房裝修要強化模數控制意識。要做到藝術造型與照明、暖通、給水、動靜態標識等功能性設備末端和諧結合。
(3)材料選擇
材料要根據部位和功能要求的不同,設計意向、審美取向和造價控制等因素合理選擇,同時要考慮材料質感、觸感及物理力學性能等,不能不顧部位、不管投資,都用高檔材料。
(4)細部處理
建筑設計要關注細部,重視細節,樹立精品意識。中國的傳統建筑很重視細部處理,強調營造技法,工匠中流傳有“一丈高、不見糙”,“遠看色、近看花(肌理)”的諺語。現代建筑從尚簡約的理念,仍然需要通過細部的策劃、構思,提升其品質。
湘潭站的創作設計,從建筑物的造型、功能布局等方面運用簡潔大方的設計手法,并且在建筑材料及空調系統等方便考慮到了綠色環保的需求,比如使用節能環保的材料等,希望能夠達到建筑可持續性發展和生態性的設計要求。
[1][英]羅杰·斯克魯頓.建筑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趙巍巖.當代建筑美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3][英]布來恩·勞森.空間的語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納.反理性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5]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學教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