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遜江·吾拉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建設管理局項目執行一處,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車輛的不斷增加,橋涵的原有承載能力已經達不到現在的實際要求,并進一步導致橋涵的老化。
某些橋涵工程在建成之初就存在質量問題,造成這種狀況有資金不足、施工技術水平不高和整體要求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也有設計方面的原因。其后果是橋涵耐久性不強,使用壽命短,特別是因為鋼筋的腐蝕造成的橋涵使用壽命變短的問題。
橋涵所采用的材料往往含有微小的缺陷,在循環荷載作用下,這些微缺陷(微裂紋和微孔洞)會成核,發展、合并形成損傷,并逐步在材料中形成宏觀裂紋。如果宏觀裂紋得不到有效控制,極有可能會引起材料、結構的脆性斷裂。疲勞損傷是鋼橋病害中的核心問題,有不少因疲勞斷裂引起橋涵垮塌的案例。早期疲勞損傷往往不易被檢測到,但其帶來的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橋涵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超負荷運行的情況,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是橋涵老化,超負荷的運行;二是一超載車輛運營。前者主要是由于當時的設計水平及管理因素造成的,在加上長時間的使用和車流量尤其是重載車輛的增加已經超出了當時設計的負荷能力;后者是運營車輛違反有關規定超載運行造成的,這是一個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
但是不管是何種原因,超載對于橋涵來說均會導致整體橋涵的損壞和裂縫的加劇,更嚴重的可能導致結構的破損,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公路橋涵養護的管理單位對于養護和修理工作不是很重視,才使橋涵沒有很好地養護,主要表現有:
a)對于橋面沒有定期進行打掃和檢查,橋面不干凈,漏水孔被堵的情況在一些中小型橋涵經常發生,還有一小部分橋涵的表面放著垃圾泥土等東西,晴天走車的時候灰塵四起,雨天走車的時候雨滴四濺;
b)橋面不夠平整,車輛運行不穩,在一定程度上使車速減低,加大了橋涵構件的疲勞,從而對于使用的時間產生影響;
c)引道路面與橋銜接處不夠平整,造成車輛在剛上橋的時候使發生跳車,從而造成車行的不順應,車速變慢,出行質量下降,司機和乘客都很不滿,長期發生此類情況不但影響橋涵的質量評價也會影響實際的使用壽命。
對于質量的保證需要不斷的增強管理和責任的分配。還要針對橋涵的養護工作做好積極的組織和管理,確保養護工作的切實執行。相關領導和管理部門要定期召開會議,對于年度的養護工作實行計劃性管理,更早更好地對于橋涵的養護工作進行安排,明確養護工作重點,專業專項地完成養護工作,保證最后終養護的效果。
更要及時發現和處理橋涵養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具體的責任和義務要給專業的工程師和工作人員分配好,以便大家明確任務,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更加積極地做好工作。建立一個嚴格完善的橋涵養護管理體系和責任體系。
要提高橋涵養護團隊的素質,需要加強專業素質的培訓和教育工作。因為橋涵是較為復雜、技術性較高的工程,對于它的養護也必然有很強的技術性,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術工作人員。而實際的橋涵管理部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工人確實很少,所以對于員工的培訓勢在必行。
還要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相關問題的探討和研究分析交流。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交流和學習可提高養護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整個行業的養護工作的發展和橋涵養護質量的提高。
對于橋涵的養護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定期檢查,每年都要由專業人員對于所轄范圍內橋涵進行細致的檢查,制定合理的維修方案,并給出相應的措施。按時修理,技術人員要跟隨一起檢查,方便直接維修和質量保證,從而保證橋涵的通行安全。
同時要加強橋涵的各項檢測設備的使用,只有準確科學的檢查數據才能保證養護和維修工作的正確完成。
組織人員對所轄高速公路的橋涵、涵洞及防護構造物附屬設施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按照“一橋一檔”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橋涵數據檔案,對橋涵實施動態管理,為保障橋涵安全使用奠定基礎。對普通干線公路在建立“一橋一檔”、“一涵一卡片”的基礎上,結合橋涵定期檢查結果,按照2007版橋涵數據管理系統模式,全部更新橋涵基礎數據,建立涵洞基礎數據庫,錄入橋涵識別數據、結構數據和病害數據等,完成數據庫系統橋涵技術狀況評定,為制定相應的養護維修加固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總而言之,橋涵的養護工作關系著橋梁的使用壽命和實際的通行安全,所以對于養護工作的科學化合理化的管理十分必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加強整個管理體系的完善和新設備的使用,做好各個方面的培訓和管理檢查工作,保證人們健康出行的同時確保橋梁的使用壽命,減少資金的大量投入和能源的消耗,保證實際效益。
[1]宋永煥,韓帥,袁浩,徐嵐.基于《公路橋涵養護規范》與《公路橋梁技術狀況砰定標準》的橋梁技術狀況評定結果對比分析[J].交通標準化,2012,(2):33-37.
[2]韓濤.淺談公路的橋涵養護與維修[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3):63.
[3]謝濤.夏季公路橋涵養護與管理措施創新研究[J].交通世界,2010,(1):70-71.
[4]劉國金.關于《公路橋涵養護規范》橋梁技術狀況評定方法的探討[J].北方交通,2009,(9):68-70.
[5]沈金超.論公路橋涵養護與管理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