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榮蘭 許圣義
縷縷素香話藥枕
文李榮蘭許圣義
如果按每天八小時睡眠計算,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在枕頭上度過。有統計稱,全世界6億失眠者中有1億5千萬是由于不舒適的枕頭造成的。也就是說,幾乎每4個失眠者中就有1個與枕頭不適有關,因此挑選適合的枕頭對于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枕頭與我們的生活、健康有怎樣的關系?如何正確發揮枕頭的保健作用?讓我們追隨藥枕的縷縷素香,重新認識生命的健康伴侶——枕頭。
古人對枕頭與健康的聯系早已有了樸素的認識,并通過神話的形式得以體現。比如,東晉醫藥學家葛洪在《神仙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東巡途中,見泰山父正在路邊鋤地,頭上卻有數尺白光,大為驚異。泰山父告訴漢武帝:“有道士教我做神枕,枕有三十二竅,二十四竅應二十四氣,八竅應八風。照此法行之,必將返老還童,長出新牙。”
這則神話實際上是在強調枕具與健康的關系。盡管一般的枕具不可能產生這樣強大的神力,但是藥枕和特形枕具的防病、祛病功能確實存在。
中國關于枕頭的起源一直沒有確切的考證,而藥枕作為其中的一種,始于何時亦無從考證。
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中有言:“搏芬若以枕兮,席荼蘭而芷香?!痹娭械摹叭簟?即“杜若”,別稱“竹葉蓮”,是一種香氣濃郁的藥草,故又稱“芬若”,可以治療蟲蛇咬傷。以芬若做枕頭,既可聞香,又可清熱解毒。由此可以斷定,“以藥為枕”最晚在西漢就已流行。
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藥枕,名為“長壽繡枕”。由于藥枕的主人辛追是比司馬相如更早時期的人物,可以判定此枕是我國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藥枕。

馬王堆長壽繡枕圖案
藥枕出土于墓室的北邊箱,為長方形,長45厘米,高12厘米。枕的上下兩面用“信期繡”香色絹,兩側用香色紅茱萸紋錦,枕的上下兩側都有用絳色鏤釘成的四個十字形結,以便約束枕內填塞物。
長壽繡枕因長期埋藏于墓中,有的部位已經腐朽開裂,在修復中發現枕內填塞物全部為佩蘭。用這種草木做藥枕,既有芳香化濕、抑菌消毒的作用,又具養血安眠的功效。

中國歷代古醫書中關于藥枕的記載很多。最初,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記載,用蒸大豆裝枕治失眠。唐宋以來枕療有了較大的發展。孫思邈《千金要方》載:“治頭項不得四顧方,蒸好大豆一斗,令變色,內囊中枕之。”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綠豆甘寒無毒,作枕明目,治頭風頭號痛。”清代劉灝《廣群芳譜》載:“決明子作枕,治頭風明目勝黑豆。”吳尚先《理瀹駢文》則記述了各類藥枕的臨床應用。
古代最流行的藥枕當屬菊枕,以菊花、菊葉做填充料。宋代陳元靚說:“(民間)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做枕頭。大多能去頭風,明眼目?!鼻宕褥竺康角锞张?總要命人摘取大朵菊花,撕出花瓣曬干揉碎,填進布袋充作枕芯。
古人喜歡用菊枕,取其清熱疏風、益肝明目等特性,通過菊花所含微量龍腦、樟腦、菊油環酮揮發“藥氣”,刺激頭頸皮膚,起到“通關竅,利滯氣”、促進神經、肌肉與關節功能協調的作用,從而收到解痛祛病的效果。
民間做菊枕時,通常還會加入少量川芎、牡丹皮、白芷等。這3味中藥有活血行氣、清熱涼血、燥濕止痛的功效,與菊花配伍有加強藥力的作用。菊枕還可治頭暈眼花,夜晚催人酣睡,翌晨起床神清目明。故民諺有云:“菊枕常年置頭下,老來身輕眼不花?!?/p>
現在我們常用蕎麥皮做枕,雖然意在取其松軟適宜、冬暖夏涼、不會“落枕”,但與蕎麥皮的功效不無關系。《本草綱目》記載,使用蕎麥皮做成的枕頭能夠清熱明目,促進睡眠?,F代科學研究發現,長期使用蕎麥皮枕頭可以促進和改善人體微循環,對防治失眠、感冒及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顯著功效。當然,可做藥枕的藥物還有很多,比如用蠶沙(蠶的糞便)做枕可以清火敗毒,還有取桔皮做枕的,用飲過的茶葉做枕的,拿艾草做枕的……總之,藥枕的品類極為豐富。
藥枕防治疾病的原理是什么?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氣血皆上聚于頭部,頭與全身經絡腧穴緊密相聯。使用藥枕可以使藥物直接作用于頭部,從而平衡氣血,調節陰陽。藥枕還可通過藥物芳香揮發滲入血脈之中,沿血循而達病所,或調節氣機,協調臟腑而發揮防病、治病的作用。
人的頭頸部分布著豐富的血管和神經,藥枕直接作用于頸部的皮膚感受器和神經干,可以使之處于活躍、興奮或抑制狀態,從而調節血管和神經,改善局部微循環,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神經得到調節,進而使機體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
藥理研究還證明,藥枕中許多藥物含大量揮發油或磁性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膚黏膜,起到消炎殺菌、鎮靜止痛、擴張血管、醒神健腦等作用。

藥枕之所以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和醫學界人士的重視,更是因為它簡單方便、安全無毒、使用面廣、易于推廣,幾乎所有的臨床病癥均可辨證使用枕療。對于老幼體弱之人,或暫時禁服藥物者,或服用藥物有困難者,枕療尤為適宜。
如今,市面上擺滿標注各種療效的保健藥枕,同類產品的開發猶如雨后春筍般掀起市場熱潮,其中不乏口碑和療效雙佳的產品。
藥枕作為一種防治疾病和延壽抗衰的自然療法,古人猶可枕,今人亦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