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勝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尤其在企業經營計劃、年度預算、發展戰略制定中,通常存在著摸著石頭過河的近期感性發展思想和思想決定行為的長遠理性發展思想,這兩種思想通常表現為截然相反的思維方式,企業管理者之間往往會因為所持不同思想觀點而爭論不休。公司在爭論中發展前行,公司力量存在著嚴重的精力內耗。更有甚者,因為管理者不能調和與其它管理者的思想,相互間無休止的爭論、爭吵,致使公司面臨被分裂的危險。本文著重分析這兩種思想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一些拙見。
摸著石頭過河,是我國鄧小平先生在十二億中國人還吃不飽穿不暖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暫時先放下社會姓資或姓社的性質的爭論,全力解決社會上急需解決的人民溫飽問題。摸著石頭過河已成了中國近二十年的發展模式,指導著中國快速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也存在諸多發展問題。摸著石頭過河思想,在企業經營中表現為走一步看一步,走到哪里說哪里的話,重在解決眼前實際工作,重在具體執行,重在眼前效益,輕視計劃、預算、戰略,并對其缺乏深度認識,不贊同計劃、預算、戰略對實際經營管理有重要作用,不愿意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做計劃、預算、戰略,認為多做幾家客戶比較實在。即使有計劃、預算、戰略,也只是趕時髦,有其形而無其實,計劃、預算、戰略的制定缺乏嚴肅認真性,缺乏縝密地邏輯推理,在執行中不是嚴格按計劃、預算、戰略來運行的,而是隨意調整,其理由是“計劃沒有變化快,未來是不可預期的”,甚至借用習主席“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來做借口,其運行結果與期初的計劃、預算、戰略相差十萬八千里。
另一種思維是思想決定行為,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選擇,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未來。心想事成,不想,即沒有意愿,沒有企圖心,事情怎么能成功呢?所以,對工作、生活,他們有強烈的企圖心。未來是什么樣子是可以設計出來的,想要什么樣的未來生活可以通過縝密設計加上持續行動來實現。理性思維,德國人是代表,他們在做工作、項目前,總要花大量時間做出縝密的計劃、方案來,再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考證、推理、演算、比較、溝通、討論,最終形成較完善的執行計劃方案。有了計劃方案后才開始行動,實行起來按部就班,嚴格按方案要求來執行,方案要求緊螺絲18圈,絕不會多,也不會少,剛好18圈。他們很少修改方案,但還是會有方案制定時沒有考慮到的因素,無法執行下去,必須修改方案的時候他們會非常謹慎,就像重新做方案一樣,要做大量的考證、推理、演算、比較、溝通、討論、驗證工作,最后制定出可靠的修改方案。所以,德國人創造了眾多世界著名品牌,奔馳、寶馬、大眾、保時捷、漢高、博士、巴斯夫、拜耳、阿迪達斯、西門子、施耐德、麥德龍等德國品牌為我們樹立了理性思維的榜樣。
思想決定行為的思維是理性思維,著眼于長遠發展,就是先制定嚴密的長遠發展規劃,逐步按規劃實踐的發展過程,重在規劃。而摸著石頭過河的思維是感性理維,著眼于解決眼前急需解決的事情,暫時放下長遠目標,集中精力來解決急需解決的工作,過河是目標,方法是摸著石頭,缺乏過河的規劃,在過河前沒有探清河的寬窄、水的深淺、湍急程度、河下障礙物,更沒有根據河的具體情況規劃過河方法與步驟,是游著過河,或是架橋過河,或是坐船過河,而是摸著石頭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過得了就過,過不了就另想辦法。
隨著中國社會的全面高速發展,發展的結構性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立足長遠發展的思想逐步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主基調,不再強調摸著石頭過河的理念了,更多強調科學發展,強調長遠發展,強調環保、循環發展,強調發展以不犧牲環境為代價,強調理性發展,強調健康發展。隨著時間的變化,中國的發展,已從摸著石頭過河走向了思想決定行為的理性長遠發展階段。作為企業管理者,既要面臨企業生存的諸多現實問題,又面臨著企業長遠持續發展問題,究竟是用摸著石頭過河的發展方式,或是用思想決定行為的發展方式呢?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我們要長遠發展的話,高度重視計劃、預算和戰略,投入足夠的精力、財力、時間來做計劃、預算和戰略,以使計劃、預算和戰略對實際工作具有高效的指導作用,執行起來按照計劃、預算、戰略來做,按部就班,這樣會非常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如果還處在創業初期,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企業生存為首要任務,沒有作嚴密的計劃、預算,那么在實踐中摸著石頭過河的思想就很有意義,可以通過“摸石頭”來試探出一條過河的道路來,解決企業當下的生存問題,先讓企業生存下來,保住企業之命,之后才能談長遠發展,談計劃,談預算,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