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
2011年綏陽縣GDP增速全省排名后10位,這一結果與綏陽縣的區位優勢、發展條件極不對稱。經調研發現,關鍵是嚴重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問題。2011年11月,縣委針對在干部中存在著“學風不濃、玩風過盛,責任不強、效率過低,執行不力、節奏過慢,創新不夠、觀念陳舊,作風漂浮、服務過差,精神不振、紀律過松”等六大問題,在全縣開展了以“作風大轉變、效能大提升、環境大優化”為主題的作風建設。在抓作風建設的過程中,我縣既注重推行“評議排名、明察暗訪、辦案懲戒”三管齊下的工作機制,又更加注重教育引導、典型示范、經驗總結、宣傳報道等方式,合力推動作風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一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喻紅秋同志的肯定與批示。這讓綏陽縣更堅定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樹立先進典型,鍛造優良作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成功做法。
一、高度重視思想教育引導、大力提升干部群眾的精氣神
一是抓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理論素養。以“解放思想、推動跨越”大討論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重大理論及十八大、省市黨代會精神的專題學習,組織解放思想大討論、大宣講,用理論武裝促思想認識的轉變。以“四學四創”活動為抓手,以黨委中心學習組為龍頭,以宣講推進理論學習,創講堂品牌普及理論:以巡督學、以評促學、以考強學等機制,不斷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思想境界和工作本領。二是以形勢教育統一干部思想。以“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項目大突破、工作大進位”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在全縣各機關、鄉鎮、村居廣泛開展以形勢、政策、法規大宣講為主的“社科理論下基層”活動。深入重點項目實施區域和全縣117個村居,針對當前形勢和政策法規進行宣講。三是創新抓手增強理論學習實效性。借助新興媒體,在中國·綏陽門戶網開設了在線學習和在線考試平臺,年終對學習情況進行測試。舉辦周末大學堂,定期宣講黨的十八大、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邀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進一步提高了各級干部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有選擇地結合有關理論文章,要求干部職工撰寫心得體會,組織部分縣“兩代表一委員”開展評選活動。2012年評審了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心得體會3次,并將最好的10篇和最差的10篇進行通報。四是建立常態化學習機制督促干部學習。要求各單位每周都要安排一個晚上開展2小時的常態化學習,縣委宣傳部負責監督檢查,確保學習不走過場,對在督查中未堅持學習制度的單位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通過開展各種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引導活動,使全縣干部群眾靈魂深處有更大觸動,參與地方發展的熱情高漲,優良作風逐步從制度約束轉為內化于心,真正形成自覺行動,全縣上下形成“風清、氣正、團結、鼓勁”的思想氛圍,群眾有了項目意識、大局意識,主動爭當推動發展的“擁護者”。如在全面建成小康梯次推進規劃中,部分鄉鎮對于被放在二、三梯次不服氣,認為被“小”看了,削弱了干部士氣,全鎮干部心里都卯足了勁,要爭先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這正是我縣提出“干就干最好、爭就爭第一”理念的真實寫照。
二、高度重視典型示范、大力彰顯先進典型的正能量
綏陽縣注重抓干部戰斗力,著力提升干部執行力,除了抓反面案例,還從正面樹典型,舉辦了全縣創先爭優事跡報告會,大力弘揚先進,樹立優秀典型,通過正反對比來激勵和鞭策干部。全縣先后評選出18位各行業涌現的先進典型,通過正能量來促進干部樹立優良作風。我縣在中國綏陽門戶網、《綏陽報》、《綏陽新聞》中開辟了“作風建設排頭兵”專欄,大力宣傳普通優秀干部的動人故事,大力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代主旋律。如縣人社局一名叫岳乾穎的普通干部,在服務窗口熱情周到地為前來辦事的人悉心服務,被她的熱心細致所感動,家住浙江寧波的羅國柱老人特地從浙江趕來,將一面繡有“為民解憂,忠于職守”的錦旗送到縣里向她表示感謝。54歲的枧壩鎮老干部楊光華,今年2013年春節前后兩次手術,但他不顧醫生勸阻,每次都是剛做完手術簡單消炎后就投入工作,沒有因病耽誤一天的工作,為年輕干部樹立了榜樣。風華工業園區的干部鄧相國,妻子患了白血病,在妻子患病住院到去世的262天中,他總是夜里趕30公里的路到遵義醫院陪伴妻子,第二天凌晨六點又出發從醫院趕到園區投入工作,由于園區正起步,征地搬遷任務重,在這200多天里,他幾乎沒有完整地陪過妻子一天,盡管領導和同事都勸他請假陪陪妻子,但他卻在妻子的支持與勸說下依舊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直到妻子離開的前一天,他仍然忙碌在征地現場。至今,沒有盡到一個丈夫應盡的責任成了他雖然無悔但卻是永遠的遺憾。通過深入廣泛宣傳在基層一線中涌現的先進模范人物,教育和引導廣大干部把所有的心思用到為民服務上來,把所有的精力用到加快發展上來,以優良作風共建開放繁榮美麗幸福新綏陽。
三、高度重視經驗總結,大力釋放環境一流的新信號
干部作風,是一個地方最寶貴的發展環境。一個地方政務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投資商的信心。為了更好地釋放綏陽縣通過抓作風建設實現了環境大優化的新信號。近來,中央、省市媒體持續聚焦綏陽作風建設。4月8日,《人民日報》在連線基層刊發了綏陽縣委書記尹恒斌的署名文章《不能當“三手干部”》。文章指出,決不能當端著架子的“背手干部”、紙上談兵的“揮手干部”、工作推脫的“甩手干部”。4月13日,《貴州日報》頭版刊發了《貴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綏陽縣抓作風建設促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紀實的文章。文章真實反映了我縣通過強力抓作風建設作保障,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4月7日,《貴州新聞聯播》播出了《綏陽:強化作風建設推進同步小康》的新聞報道,以一個個生動的實例對我縣以抓作風建設來服務群眾、助推發展進行了如實報道。在3月23日召開的全縣第四次作風建設大會上,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香港商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州電視臺等省內外各大主流媒體記者現場感受了綏陽在抓作風建設上的動真碰硬、措施力度和有效做法,通過進園區、進企業,現場體驗到綏陽以抓作風建設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可喜變化,對綏陽作風建設更是大加贊許。3月27日,縣委書記尹恒斌應邀做客新華網貴州頻道“天翼高端訪談”,就綏陽如何建立有效機制推進綏陽作風建設和鞏固作風建設成果等話題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真情講述了我縣一年多來抓作風建設取得的成效。3至4月,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經濟網、鳳凰網、香港商報等各大媒體都陸續對綏陽抓作風建設的具體措施、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等進行了全面報道,對外充分展示了綏陽抓作風就是抓發展的“綏陽作風建設經驗”。響亮地對外釋放了“把客商當親人,把企業家舉過頭頂”的工作理念,大力營造“親商、扶商、富商、安商”的氛圍,讓投資商更加青睞綏陽的投資環境,各路客商紛至沓來,投資綏陽這塊開發、開放的熱土。
抓作風就是抓發展。通過強力抓作風贏得了全縣經濟高質高速發展,2012年,全縣GDP增速在全省躍升21位;稅收收入增速在全省躍升57位: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增速在全省躍升56位;金融機構個人儲蓄存款余額增速在全省躍升41位:群眾安全感在全省躍升15位。在遵義機場輻射帶動下,中央電視臺對探秘雙河洞進行現場直播,促使旅游業快速升溫,全年接待游客300余萬人。招商引資項目爭取和重點項目建設實現大突破。貴州特種裝備制造園、全國首個金銀花創業園和產業園、軍民融合產業園等一批億元級重點工程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推進,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引擎”。城鄉面貌實現大變化,10車道的幸福大道建成通車,幸福新城骨架路網啟動,產城融合發展的格局日見雛形。這為綏陽“加速進位爭先,打造百億強縣”奠定了堅實基礎,必將迎來建設幸福綏陽建成全面小康的新飛躍。
(作者單位:中共綏陽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