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看客 辛巖 北鼻
雖然“三馬同槽賣保險”的故事猶在耳畔,三人面帶微笑,“促膝長談”的情形仿佛歷歷在目,但馬云和馬化騰的微笑背后卻是意味深長。在互聯網金融上,兩人握手言歡,而在移動IM上,兩人可就是針尖對麥芒了。面對移動IM這塊肥肉,除了“兩馬”在搶食之外,聞著肉香而來的人也不少,丁磊、曹國偉、張近東和雷軍等都紅著眼圍了上來。一場大規模的移動IM搶奪戰也拉開了帷幕……
自《微信》崛起之后,騰訊便開啟了各種吸金模式,利用平臺將手伸向了游戲和電商等領域。傳統的游戲和電商行業巨頭,見《微信》來勢如此洶涌,也展開了有力地反擊。先有網易聯合電信發布《易信》,后有阿里重建網絡通訊部,并傾力重推《來往》。特別是在今年11月,《來往》和《易信》先后推出流量免費制度,消息一出,業界嘩然。此舉不僅讓兩者名聲大震,更給炙手火熱的《微信》挫了不少銳氣。
移動互聯的興起已是不可阻擋的潮流,而移動IM又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領域。傳統的互聯網大佬和運營商都在這里想方設法的跑馬圈地,為了搶奪用戶和市場,各家你來我往,招式也可謂花樣百出,爭奪異常激烈。本期的特別關注,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剖析這場有趣的移動IM爭奪戰。分析各家野心及各自利弊,講解各位大佬如何出招,如今戰況如何?經過這一輪波折,未來的移動IM又將走向怎樣的格局?
新軍入局,戰火紛紛
《微信》推出三年,目前已有2.719億月活躍用戶。今年10月底,有消息稱《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了6億大關。同時,《微信》還擁有200多萬個公眾賬號,并以每天8?000多個的速度增長,并且這個增長率將有增無減。到今年年底,《微信》將有230萬以上的公眾賬號和超過3億的月活躍用戶。
面對這樣的數據,誰不眼紅?誰又不恨呢?終于,阿里巴巴和網易站了出來,各自分別推出了自己的移動社交類APP—《來往》和《易信》。隨著這兩位IT大佬的加入,《微信》獨大的局面受到挑戰,隨之而來的亂斗也接踵而至……
《易信》高調殺來,讓《微信》萎了一把
8月19日上午,中國電信與網易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雙方共同打造的移動IM(即時通信)工具《易信》正式上線,這意味著雙方將合力挑戰《微信》。
然而,作為《易信》最大的對手,《微信》居然在當天晚上“掛掉了”!在當天晚上大約22點左右,《微信》出現了大規模的崩潰,《微信》的公眾平臺、朋友圈和游戲等鏈條環節都出現了無法連接的情況。事后雖然騰訊發布消息申明,這次意外事故是由于機房的網絡設備出現故障導致,但網友們都戲稱這是騰訊送給戰友的祝賀禮物。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場陰謀,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人去嘗鮮剛剛出爐的《易信》。面對這樣良好的戰機,《易信》也不負眾望,確確實實的紅了一把。
8月20日,《易信》官方發布首日捷報:從8月19日10點至20日10點,《易信》正式發布24小時,用戶數量突破100萬!同時,《易信》發布首日即登上蘋果商店應用排行榜總榜第三、社交榜第一,超越了《微信》和微博。短短3天時間,其用戶數量就達到了500萬,并活生生地將網易的市值沖高了20億美金。業界的小伙伴們頓時都驚呆了,這是要發的節奏呀!
“土豪”加入,阿里巴巴重推《來往》
在《易信》推出不到一個月,《易信》又宣布優質公眾賬號超過6 000家,華麗的數字后面其實是挑戰《微信》的巨大落寞和孤單。對付《微信》這樣的勁敵,僅僅是網易和電信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更多更有實力的“土豪”加入。
果不其然,在《易信》正式發布一個月后,9月23日阿里巴巴正式發布了新一代4.0版本即時通訊軟件—《來往》。這成為阿里巴巴成立網絡通訊事業部后的第一次產品升級亮相。
據了解,《來往》是阿里巴巴在2012年4月推出的即時通訊軟件,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款獨立于電商業務之外的社交產品,其核心功能是實現熟人之間的社交,建立一個熟人之間溝通、交流和分享的社交平臺。本次升級,《來往》加入了“咻一咻”和閱后即焚功能。
移動通訊和社交產品來往近期受到阿里巴巴集團的高度重視。8月初,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就曾向內部員工懸賞10萬,號召員工拉親朋好友使用《來往》。隨后,阿里巴巴調整架構,《來往》與已擁有千萬用戶的《旺信》成立獨立的網絡通訊事業部,直接向陸兆禧匯報。
《來往》產品負責人鄒孟睿表示:“之所以做《來往》,并不是跟風,不是因為有《微信》和《易信》,而是因為互聯網大量溝通需求的存在。”由此可見,阿里巴巴已經嗅到了移動社交的巨大市場潛力,并做好了向該領域發力的準備。這次阿里巴巴高調地力推《來往》,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隨著《來往》的強勢歸來,移動IM的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微信》、《易信》和《來往》的三足鼎立之勢初現端倪。雖然《微信》依舊日漸強大,但后兩者的出現還是讓馬化騰感到了危機感,而接下來三者之間的明爭暗斗也接連不斷……
《來往》和《微信》相互封殺“羅生門”
鼎力之勢形成之后,三者之間的爭斗就接連不斷。而這一次的導火索是今年11月1日,《來往》借助天貓雙十一啟動“6 000萬元紅包”攻勢: 該活動需要綁定手機號且使用最新版本《來往》APP,其活動鏈接可分享至《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QQ空間中。活動開始不久,《來往》就發表聲明稱,指向朋友圈的邀請鏈接被《微信》官方屏蔽,并翻出騰訊“3Q大戰”的封殺舊賬;而《微信》也迅速表明“沒有封殺”,并針鋒相對地回應“好產品是做出來的,不是炒作出來的”。
11月1日傍晚,《來往》官方發表公開信表示,活動開始后,《微信》朋友圈一度被刷屏,而22時之后,《微信》開始陸續啟動屏蔽,直接提示《來往》鏈接“經騰訊手機管家檢測,該網頁可能含有惡意欺詐內容,已終止訪問”。
“沒想到‘3Q大戰給騰訊帶來的最大啟示就是通過軟件霸權肆意控制用戶,封殺用戶正常訪問互聯網和內容的權利,以維系其壟斷地位。”《來往》團隊在聲明中表示。
但在《微信》眼里,《來往》的舉動卻是“阿里巴巴自作聰明,無端制造事件”。當日晚些時候,針對《來往》指責《微信》封殺一事,《微信》團隊也發布聲明稱,并沒有封殺《來往》的域名,《來往》的分享鏈接觸發了微信后臺的自動保護機制,系統后臺收到報警后,經人工確認,解除了安全保護。
《微信》新聞發言人曾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頻發信息和過度營銷破壞用戶體驗和朋友圈氛圍的行為,《微信》都會堅決制止。不論這家公司有什么背景,不論這家公司有多么大。”
不久之后,《來往》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鏈接開始能夠正常打開。阿里巴巴《來往》官方則發布微博稱,阿里巴巴的工程師通過技術突破了騰訊的屏蔽。由此,這場鬧得紛紛揚揚的《微信》封殺《來往》事件也告一段落。
然而,這并不是阿里巴巴與騰訊之間的首次封殺與反封殺事件。
今年8月,淘寶就曾叫停了面向《微信》的第三方淘寶客應用的數據接口,宣布屏蔽外鏈二維碼圖片,阻止導向《微信》的流量。2007年,阿里巴巴曾封殺過百度的流量,之后自己嘗試做通用搜索,淘寶封殺《微信》的舉動可謂如出一轍此次《來往》宣稱“被封殺”,實際上還是流量閉環之爭。
事實上,二者的“恩怨”由來已久。除了淘寶封殺《微信》事件,在《微信》5.0版本大張旗鼓上線之時,支付寶就高調發布支付風險提示,數據直指手機平臺,宣稱《微信》等熱門應用成為黑客攻擊的主要對象。
10月中下旬,馬云開始通過“人民戰爭”的方式鐵腕推動《來往》:阿里巴巴內部員工必須使用《來往》且外部(非阿里員工)好友數量必須大于100人,否則沒有紅包(年終獎)。馬云更是在阿里巴巴論壇內部發出殺氣騰騰的“號召令”,稱要殺到“企鵝”的老家,向騰訊正面宣戰。
而這些并非阿里巴巴頭腦發熱,根據騰訊電商日前公布的旗下兩大平臺QQ網購和易迅網聯合發起的“1020瘋搶節”的銷售業績,從10月20日到10月24日,共創下超過16億元的訂單金額,共有來自全國約250萬消費者參與了此次瘋搶,訂單總量也達到創紀錄的550萬單以上。“搶點”在雙十一之前的“騰訊電商1020瘋搶節”,明顯是在試探阿里巴巴的底線。所以,阿里巴巴如此大張旗鼓的叫板騰訊也就不足為奇了。
《來往》、《易信》用免費斗《微信》
到了今年10月底,《來往》和《易信》合力打擊《微信》的戰事進一步升級。
今年10月底,阿里巴巴宣布,從11月起,經常在手機上使用阿里巴巴旗下《手機淘寶》、《來往》、《聚劃算》、《天貓》和《支付寶》等客戶端的用戶將可申領阿里巴巴贈送的免費流量包,每月流量2GB。該計劃主要針對移動和聯通用戶,首批覆蓋時間段是11月和12月。《來往》可免費使用流量,阿里巴巴開始為用戶使用即時通訊軟件埋單。
然而,《易信》的“流量免費”計劃似乎更具震撼力。《易信》團隊隨后也正式發布“享聊”三網流量免費送計劃。該計劃涵蓋全國,自11月8日起,移動、聯通和電信手機用戶將以不同條件獲得300MB的免費數據流量。全國三網全部免除流量費,成為《易信》免費計劃的亮點。
此前,《易信》已提供免費短信、免費海外電話和免費趣味貼圖等一系列免費服務,此次推出“享聊”計劃延續了免費策略,意在使用戶徹底免除費用顧慮。據《易信》市場總經理李安解釋,“享聊”計劃是《易信》免費計劃的開端,現階段之所以設定流量限制,是因為調研數據顯示,單個移動IM軟件每月流量使用絕大部分都在300MB以內,推出300MB的流量包基本就相當于是全免費。
《易信》與《來往》的“免費牌”強勢來襲,將本是《微信》一家獨大的平靜市場局面打亂。如今,《微信》還并沒有拿出反擊的策略。對于動作如此巨大的《易信》和《來往》,《微信》表現的如此淡定確實讓人們摸不著頭腦。或許對于強大的《微信》來說,這兩者的“小伎倆”根本不足為懼,而外界猜測的《微信》流量免費看來也只是用戶的異想天開。
當前,《微信》以絕對優勢占據移動IM市場老大地位,而后來者《易信》與《來往》也各懷絕技——《易信》是中國電信的親生兒子,獲得了最多的運營商支持;《來往》背靠阿里電商大山,最先掌握了賺錢的法門,這讓《微信》后背感受到了陣陣涼風。隨著《易信》與《來往》的輪番攻擊,《微信》的生存環境將日漸險惡。移動IM市場“三國大戰”硝煙味不僅沒有消逝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