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懷舊風,現在北京的工作室風格也極其“80年代”。這次影片中黃曉明、佟大為等人的校園生活也展示80年代的風貌,懷舊的昏黃調子里,穿著海魂衫的學子在校園里走動,大喇叭又開始播放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背著大棉被拎著臉盆水壺的農村孩子來到大城市,戴著厚厚的啤酒瓶一樣的眼鏡,臉上綻放無辜的傻乎乎笑容,心中則堆積著滿腔的熱情……男生們為義氣打架,在喜歡的女孩面前打鬧“露屁股”,為追到她設計一出出啼笑皆非的苦肉計,那一場場青澀笨拙的“強吻”和“床戲”都非常具有話題性,年輕時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具中國代表性的夢想
但陳可辛導演表示懷舊并不是重點,影片重點在講三人的美國創業,并展現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30年的變遷。時代變遷的話題很大,但在這個時代中被浪潮推著往前走的人物,卻極具代表性,那時許多人都將“去美國”視為自己的夢想,學習英語浪潮席卷而來,陳可辛導演這次以“新東方”創始人為原型創作的電影,就是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
于是畫面一轉,青春的甜蜜和羞澀被熱情和夢想代替,影片里那代人高呼,“我們將改變世界!”“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而如今有多少人敢直面回答,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有一天成為富翁。
陳可辛導演其實很直接,一點都不隱瞞:“這部戲說到底,講的就是弱者變成強者發財的故事。”三兄弟創業成功后,抽雪茄、喝洋酒、開好車,用麻袋裝錢,把錢灑向天空……這些看似暴發戶的情節,讓不少創業成功的人士心有戚戚焉,“自己當年賺到第一桶金后,就和電影里的德性一樣。”這種赤裸裸不回避對金錢的渴望,以及得到后的興奮,從影片中看來還是很接地氣的,這亦是證實堅持為了夢想奮斗、永不放棄的信念是正確的,起碼在物質上回報了你的付出。而且每個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看了影片中成功后的喜悅,又有誰不去承認那的確激勵了自己?
除了這點外,創業過程中合伙人之間出現分歧的情況在影片中也有體現,鄧超和黃曉明在經營理念上出現分歧,兩人對著對方咆哮,手舞足蹈七情上面。大家共同經歷了從貧窮到富有,彼此有著許多青春校園的回憶,但“很多東西都回不去”這種情況將更虐心,兄弟之間的暗戰也更具“中國代表性”。
拍完片子佟大為仍心有余悸:“朋友需要可以幫忙,但肯定不會參與,這部戲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大家會變成什么樣子。”無須多言,佟大為已經告訴大家影片值得一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貼近現實,汲取經驗,避免重犯。
時代不同夢想依舊
作為一部勵志溫情的作品,影片中也有不少讓人熱血沸騰的情節,包括創業成功后黃曉明出場時萬眾歡呼,以及在眾人面前的激情演講,都讓人腎上腺激素飆升。盡管故事的設定對現在的我們來講有些遙遠,中國合伙人里那一代留學生和現在的留學生,那一代創業者和現在的創業者也有不同,但很多東西都是有共通性的,而且影片傳達的勵志主旨,以及為夢想奮斗的理念,在每一代人身上都不會陌生。
影片讓觀眾high,亦是導演陳可辛本人最難忘最感動的一部戲,他稱:“這部戲幫我擺脫甜蜜蜜的魔咒,謝謝。《甜蜜蜜》給人說了16年,《中國合伙人》起碼得17年。”如果回到“夢想”這個主題,也許這就是導演的夢想,至少從這點上講影片誠意十足。
不過往往這種講述夢想,充滿金光閃閃正能量的影片,很容易讓人有起雞皮疙瘩的感覺。一部好的勵志電影,如果拍得讓人覺得矯情,那就是刻意為之,不會感動到人;只有流露最真實情感,不動聲色的鏡頭表現以及人物演繹,才是成功的正能量片。在看過試片會后,有不少人潸然淚下,又有不少人撫掌感慨,相信接下去在影院里播映的這部《中國合伙人》,也能經得住觀眾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