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思
顏勝武還是十幾歲毛頭小伙子的時候,跟著舅舅干起了個體戶生意。一次,兩人一起去上海進貨,舅舅因為身體不適昏倒在了公交車上。“那位乘務員是個18歲的女孩,她把舅舅送到醫院,我想給她些錢以示感謝,她卻堅決不收。”一面之緣,一次幫助,盡管顏勝武與這位女乘務員再無聯絡,但她所代表的公交形象卻深深地印在了顏勝武的腦海里。
1987年,武漢市公交公司招聘售票員,顏勝武第一時間去報名,并順利通過招考。從售票員、司機、車輛管理員、副隊長,直到現在任蔡甸分公司車隊長,顏勝武在武漢公交事業上已經奮斗了26年,盡管各類“勞模”、“先進”加身,至今他仍堅守在一線崗位上。
多了一個“請”字
從漢陽鐘家村到漢口趙家條,24路是一個“勞模”倍出的明星公交,剛開始做售票員的顏勝武,幸運地被分到了這條線。為他們這批新人做培訓的老師,就是曾受毛澤東主席接見的老勞模趙金梅。
“既然選了這份工作,就好好做下去。”那年顏勝武20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但是他卻有著同齡人難得的一份耐心與穩重。
“月票打開!月票打開!”在老武漢人的記憶里,這是公交車售票員最常“吼”的一句話,擁擠的車廂里,每個人都像吃了火藥一樣“沖”。經過3個月的培訓,初上崗的顏勝武沒有采用這句約定俗成的行業用語,他悄悄地在前面加了一個“請”字——“請把您的月票給我看一下。”平和的語氣,換來的是乘客的贊賞與認同,“第一個乘客對我說了一句謝謝,后面的人都自覺打開月票了。”
車上有為售票員專設的座位,顏勝武卻幾乎沒有坐過,“比我年長的都是要照顧的對象”,賣票8年,就站了8年,他落下了靜脈曲張的毛病,直到現在,有一條腿還是時常隱隱作痛。
上班第一天,顏勝武就遇到一位“貴人”,那是一個抱小孩的婦女,顏勝武扶著她上車并安排了座位。在顏勝武看來,這本是他工作分內的事,沒想到這位婦女深受感動,在留言簿上把他夸獎了一番,并稱呼他為“當代活雷鋒,24路的楷模”。“我才上班第一天,怎么就成楷模了呢?!”突然來臨的榮譽,讓顏勝武深受鼓舞,很少夸贊自己的老父親,也因為這件事鼓勵自己的兒子:“別人夸了你一次,你要一直堅持下去。”微小的創意,暖心的“壯舉”
在上世紀90年代初,解放公園附近有一家榮光工廠,那里的工人絕大多數都是聾啞人。工廠旁邊的站點,就是24路的必經線路,于是當公交車停靠在這里時,總會有許多聾啞人上車。
要收錢開票了,顏勝武犯起了難,這些聾啞人“咿咿呀呀”地對著他比劃手語,他卻一點都看不懂。為了能把工作進行下去,也為了能更好地服務聾啞朋友,顏勝武跟他們學起了手語,站點的名字、如何轉乘、收多少錢找多少錢,顏勝武一個手勢一個手勢的學,到最后能和他們熟練溝通起來。盡管已不做售票員很多年,他仍舊能馬上比劃出“一元路”的手語來。
想學英語的念頭也是這么來的。24路途經兩個涉外飯店,一大批外國友人上車,嘰里咕嚕地對著他講英語。“不懂怎么辦?學唄!”幸好車上經常有江漢大學的學生,顏勝武拜托他們帶自己去江漢大學旁聽英語課,上完課就回家抱著單詞書狂背。
1990年,顏勝武開始用流利的英語報站,成為武漢公交車英語報站的首例。
回憶自己的售票員生涯,顏勝武說,他的基本技能與服務知識,都是從前3個月的培訓中學來的。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有太多需要及時改進或是增加的地方,這些則取決于你是否把這份工作看的足夠重要。
車上難免出現一些磕著碰著,于是他自掏腰包購置了一個醫藥箱,暈車藥、紅藥水、止血藥、酒精、紗布一應俱全;那時候車上沒空調,夏天時常有乘客中暑的情況,他就自備10把折疊扇供乘客使用。現在,窗簾已經成為了公交車的標準配置,而第一個扯布做窗簾的人,就是顏勝武。
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卻有著一份難得的細心,他把公交車當做自己家里一樣布置著,有人說他“做作”,有人說那些數不清的表揚信有“做假”,他都一笑置之,“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就堅持自己想干的事。”
后勞模時代,離不開一線
1993年到1994年,大大小小的榮譽向顏勝武涌來,“湖北省勞模”、“武漢十大新聞人物”……在24路這條明星線路上,顏勝武用他始終如一的好態度、好服務,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武漢無人售票車的全面普及,在售票員崗位上大放異彩的顏勝武,不得不結束了這份工作。
已經榮譽加身的他,本可以有無數個機會轉做行政,不用風吹日曬,比奔跑在一線要舒服的多。“我閑不下來。”顏勝武笑稱自己有“勞碌命”,他沒有選擇如許多勞模一樣回歸安穩平靜,依舊打拼在一線。不做售票員就做司機,又因為表現優異被提拔為車管員,再做到副隊長、隊長,現在,他是蔡甸分公司車隊長,管理213路公交線的大小事宜。
已經是個領導了,他還是閑不下來,凡事都愿意親力親為。2010年,蔡甸新開了幾條線路,顏勝武把鋪蓋卷兒搬到調度室,整整一年都沒有回家。因為地處城鄉結合部,許多路都不好走,他就跟著司機一米一米地做實地測量,哪里路順可以開到40碼,哪里坑洼難行要降速到35碼。
“師傅,到老漢口火車站要從哪一站下?”乘客的一句話給顏勝武提了醒,他用走路的方式,一步步測量站點與附近建筑的距離,就為了給乘客一個最準確的答案。
今年1月份的一個大霧天,清晨準備發車時,司機發現能見度實在太低,原本決定停線。但是當時已有不少乘客等著坐車,“他們好多都是要趕著上班的人,公交停線了就沒車坐了,霧再大也要發車。”
顏勝武把自己的私家車開了出來,打著雙閃燈為公交車前面帶路。在能見度最低的一個路口,他前后往返了四趟,發一班車就帶一次路。
每天的車輛例行檢查,顏勝武要求自己必須在場,有些新手司機缺少車輛修理知識,他挽著袖子親自操作給他們做示范。檢查剎車時要來回踩幾次油門,他舉著一面小旗子站在車前指揮,“其實司機自己知道要踩多少,但是看到我在前面揮旗子,他們的干勁就格外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