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

因為新店的籌備,Nick的時間被緊張地劃分成一段兒一段兒的,見他的時候是很忙碌但對自己一絲不茍的模樣。年輕的面孔和適度的裝扮,一聊到發型設計就覺得他心中藏著一顆小太陽。
他算武漢老字輩兒的發型師,雖然剛過三十,雖然只來武漢五年,雖然是個香港人。靡尚造型的第一次參股他在其中,東田造型現在很多優秀的發型也都是他招進來的。
香港人的身份讓他“吃過虧”
十九歲不到開始做發型師,在香港開店最努力的時候有十一家連鎖店,Nick鐘愛自己的職業。因為媽媽是武漢人,所以五年前他來這里。
香港人的身份并沒帶來更多便利,相反地,他覺得自己“吃虧”不少。起初聽說店里未了位香港發行師,客人都兩眼放光,仿佛經他之手剪完頭發立馬能變關之琳。期望值高高的,結果當然該是誰還是誰。
當時的剪發理念也大相徑庭,武漢正流行的是BOBO頭,香港則愛剪直碎發,說服客人需要時間和被信任。被信任的時間沒有拉得太長,當客人感受到Nick對他們是真誠相待,彼此的溝通就變得很容易。給客人剪發,要教會他打理的手法
剪頭發不需要一兩個鐘頭,Nick在動剪刀之前會花半個鐘頭以上未溝通。
他觸摸客人的頭骨,觀察客人的臉型和身材,告訴客人頭發只是身體的一個點,必須得適合臉型的同時還跟整體相配。他仔細詢問客人的穿衣風格、日常打理頭發的時間、使用所有護發產品的品牌和用量。
他要求客人模擬平時打理頭發的手法,以此判斷他的打理基礎。
剪完頭發,這單生意還不算結束,Nick要教會客人如何打理。香港人從很小就會開始打理頭發,自己用吹風機和卷發棒,武漢人因為喜歡在外面洗頭,忽略了打理這個本領,Nick便一次次對客人強調自己打理,頭發會出來更好的效果。原因很簡單,發型師習慣把頭發吹得太緊太實,這樣非常傷害頭發,而且效果不太自然。
發型師,不當工匠E當設計者
跟香港的伙伴一起,在武漢開新店,Nick想讓武漢人對發型師有新認識。在香港,發型師會把想法和創新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單講技術,不如內地。而內地發型師剪頭發跟做數學題很像,會精確到每一個點。
如今的客人都好挑剔,他們不要一模一樣的頭發。所以有創意,會變成發型師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