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武漢第一家攀巖館
4月初武漢大風下雨的天氣,攀巖館也沒什么人。在開闊空曠的攀巖館里,四周都是暗灰色,中間一溜鐵質的長凳,望凱穿得嚴嚴實實地一個人默默地坐著,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就這么毫無形象地坐著。
2000年望凱大學畢業,一開始就在戶外俱樂部工作。當時要做野外生存的活動,公司把他送去學習攀巖,這之后望凱就愛上了這項運動,不僅自己玩攀巖,也開始著手做攀巖的推廣工作。
攀巖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項目。上世紀50年代起源于蘇聯,在軍隊中作為一項軍事訓練項目而存在的。1974年列入世界比賽項目。進入80年代,以難度攀登的現代競技攀登比賽開始興起并引起廣泛的興趣,1985年在意大利舉行了第一次難度攀登比賽。
2003年望凱最早在武漢展覽館下面做攀巖館,是武漢最早也是唯一一家對外經營的攀巖場館,并成立了武漢唯一的攀巖俱樂部。剛開始開攀巖館,他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水平提高上,甚至只玩專業競技,對于初學者,望凱習慣擺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不太愿意搭理。他們也反感協會,反感體制內的一些東西?!爱敃r就覺得自己是梁山好漢,就占山為王,不跟他們玩?!?/p>
2009年攀巖館搬到龜北路,望凱和韓燚加一個電焊工還有一個小工四個人一起弄,他們自己用鋼材搭后面的架子,自己安裝前面的板子,自己釘釘子,自己刷巖壁的顏色。望凱看到最后成型的巖壁覺得非常滿足,恨不得天天在場館睡覺。但之后卻一直生意慘淡,望凱時常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攀巖館里,他覺得前兩年他都是混過來的。
今年,他降低門檻,讓更多初學者參與進來,希望把這項運動在武漢推廣開來。他們慢慢地和中國登山協會都有合作,參加中國登山協會的培訓。
做攀巖的10年時間,他們也在武漢攀巖圈漸漸有了名氣,更多人知道快意攀巖俱樂部。望凱記得最初開攀巖館攀巖的掛繩都是要自己買,淘寶上搜索攀巖的東西,還不到30個產品,有些東西買都買不到,買條繩子幾千塊,用得很渴,他把這些裝備當個寶,每天擦?,F在商家直接送產品他們試用,整個環境對于望凱而言是越來越好了。
一個很小的圈子
2010年12月25日和26日,快意攀巖俱樂部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華中巖友會攀巖交流賽。來自南京、合肥、湖南、常州等華中地區的巖友100多人聚集在了武漢龜北路的極限運動攀巖館。
熱鬧的音樂,粗獷的攀巖場地,還有一群活躍的熱愛攀巖的人,現場的每一個人都期待在攀巖過程中挑戰自己能力的極限。來自芬蘭大使館的KATA,輕松進入決賽,最后進入決賽拿到女子難度賽季軍的好成績。自己經營著南京仰角攀巖俱樂部的阿甘,比賽當天才從陽朔到武漢的火車上下來。一未就給武漢的巖友未了個下馬威,出盡了風頭,奪得了男子難度和男子攀石賽的雙料冠軍。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隊的女子選手王語嫣在進行女子難度決賽的攀爬,她最終獲得了女子難度和女子攀石兩個項目的雙料冠軍。
當天的攝影師梅超,其實是攀巖館的鄰居,他也在望凱他們的影響下成為深度攀巖“中毒患者”,他也報名參加了男子新人組別的賽事。巖友老范,身為60后的老范絕對當得起這個“老”字,在華中巖友的圈子里混的時間長,心腸熱。對于巖友會的事情向來是有力出力有車出車有錢出錢。比賽用的專業攀巖攀石點,有一半就是他贊助的。
在望凱看來,攀巖是一個很小的圈子,大家能夠在一起玩得很開心就很好。他也在這兩年著手去做更多推廣攀巖的事情。去年推動成立了武漢市極限運動聯盟,使得武漢極限運動有了一個資源整合??煲馀蕩r也在去年主辦了2012年湖北省攀巖錦標賽。今年中國登山協會要搞一個攀巖希望之星的一個比賽,快意攀巖俱樂部也拿到了武漢站的舉辦權。馬上望凱準備跟龜山景區合作,在龜山景區巖壁上開發天然巖壁攀巖線路。從4月上半旬這個線路就可以接待客人。再就是在咸寧的一個景區開發天然攀巖線路。
望凱的小孩四歲半了,周末經常來攀巖館玩,他也越來越覺得攀巖的不可或缺。新年時候他還在想他都30好幾了,也沒賺什么大錢,是不是自己一點成就都沒有。后來他意識到自己是武漢第一家攀巖俱樂部的負責人,武漢最早一批玩攀巖的人,武漢攀巖就在這里啟蒙,他就覺得夠了。
至于其它的,跟這比起來太渺小。他只想抓緊時間過他想過的生活,把自己活好,活清白。
下一個10年
韓賧上個周末才從咸寧爬了天然巖壁回來,事實上他每個周末都會出門尋找天然巖壁。吃過午飯,他帶上助手和各種工具在龜北路找到一面天然巖壁,他需要把這塊巖壁經過改造安裝上一些固定巖點未作為以后攀巖的地點。
韓燚是標準的攀巖發燒友,在他看來,到自然界去尋找一面峭壁攀登,是攀巖選手的理想追求。在攀巖的過程中,他享受用自己的身體和四肢與地球引力抗爭的過程;享受攀登對自己心理的刺激和震撼;享受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尋找支點,一次又一次重復不斷戰勝自己的感覺。他不斷克服放棄的念頭,不斷告誡和鼓勵自己沖上去,成功站在峰頂時,他覺得一切都明了清晰、身心舒暢。
2002年韓燚開始接觸攀巖,當時攀巖還是一項很新鮮的運動,學習攀巖或通過網絡或和身邊的人交流,然后就是實戰經驗和專業機構主辦的培訓。2002年,他參加了中國登山協會主辦的第一屆戶外指導員培訓班,也晉級為中國登山協會一級定線員。那時,攀巖比賽在全國也不是很多,2006年韓燚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取得了全國第20名的成績。他現在依然熱愛攀巖,卻并不熱衷參加比賽。
他每天負責管理攀巖館的日?,嵤?,線路的設定。其余更多空閑的時間他用來做自我提高的訓練。體能訓練2個小時,技巧訓練3個小時,每天至少有兩三個小時都在訓練館。為了達到自己要的難度和目標就會想著去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他努力控制體重,注重自己的營養和各方面的訓練。
每個周末他也會去咸寧天然巖場攀巖,和攀巖圈子的人交流。每年都去國外攀巖一次,國內也找3到4個適合攀巖的地方呆一段時間。這樣他每年花在攀巖上的費用就達到一萬五左右。
盡管花費巨大,但韓賧還是樂在其中。玩攀巖10年了,他也從初學者變成教練、裁判員、定線員,這對他而言都是莫大的收獲,下一個10年,還有很多高峰線路等著他去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