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商都14)
漢口的生意人很講“出身”。你干這一行,是在這一行從學徒干起的,經歷過三年學徒、一年至三年幫師的磨練,那就像科舉制度下有了從秀才到舉人到進士的經歷,算是“正途”出身。這樣,你在業內就說得上話,與人合作就更受信任一些。
有過這經歷的老板或先生(店員),常常會拍胸自夸:“你們稱四兩棉花去紡(訪)一下看,我們是正斤正兩跟老板倒過三年夜壺的,這一行里么事有我不懂的!”
“跟老板倒過三年夜壺”,就是指自己的學徒生涯。有的老板從別的行當改做這一行,同行們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這樣說他:“他這個老板,算是磕到竅上了,一個大‘改竅懂得么事!”
話里的“改竅”,是指剛改行的外行。“磕到竅了”,碰了巧了。言下之意是這外行老板的成功不過是碰巧,如果這老板一直堅持下去并有一定業績,這些話就會慢慢消失。
有的老板是從挑擔子當小販開始的,也會被同行譏笑:“他是個么老板沙,‘挑八根系的,隨做幾大都是一副收荒貨的相!”
舊時把收廢品叫“收荒貨”。收荒貨的上街要挑一擔籮筐,每個籮筐都要用四根繩子頭固定才好穿上扁擔,所以挑籮筐的都被戲稱為“挑八股系”。在漢口商民眼里,“挑八股系”用來泛指一切做挑擔營生的人含有輕慢的意味。
從這些風俗中可以看出,學徒經歷在商人眼里是十分重要的經歷。為什么重要?學徒究竟能學到什么是關鍵。
用漢口商界一位資深老人的話說:學徒么事最重要?學規矩,學脾氣。徒弟伢們都是十二、三歲離開父母住到鋪子里——太小太大都不行。太小做不了事,太大的改不了性子。他們在屋里的時候,哪個都是娘老子的寶貝肉,一出來要做事,要招呼人,大了還要在柜臺上招呼顧客。在娘老子跟前可以事事由已,做生意時卻要事事由人,你說他不改脾氣行不行?
老先生說,鋪子里的那些事,一年半載就學得會,唯獨改脾氣,沒得個三年五載是辦不到的。
言下之意,要想學成個生意人,是要歲月積累的。學徒三年,就是在學做事的當中學會適應別人的過程。所以漢口有民諺說三年學成個手藝匠,十年難成個生意人。
任何鋪子里,學徒一進門就能做,也該他們做的事是上門、下門、掃地、擦家俱。機靈的孩子由店員先生帶著做一兩回就會把先生推開:“這種粗事該我做,您家是先生,您家坐著!”
像點火生爐子,燒水一類的事,在漢口的大鋪子里是不會由學徒做的,什么洗尿片、帶孩子這種事,也只有在小小夫妻店里才一古腦全塞給“徒弟伢”去做。那種店子窮,多一個人吃飯就多一分開銷,好容易用一個徒弟伢,就不能讓他閑著。
大鋪子不同,大鋪子招呼生意有店員、管事,顧客上門時,徒弟伢只管倒茶、遞煙這些粗事,學會跟人打招呼:“吃茶您家”、“吃煙您家”(老漢口不說“抽煙”,“抽煙”是上世紀70年代以后的說法),“莫客氣,茶煙不分家您家。”
大鋪子廚房里會有專門的廚師,大清早燒水供生意上用,督促徒弟們泡好茶就是他的事。大清早上街買菜時,他們可能喊一個徒弟伢去幫著拎一拎,白天想起要買醬油呀、腐乳鹵呀,會讓徒弟去跑一腳。他們不敢過多拉差,拉多了,他自己的差事說不定就砸了。
許多大鋪子的老板都會讓家眷在鋪子里生活,和員工吃一樣的伙食。但老板家的事務又是另外請人幫忙的,多數是請的中年女工,號稱為“請婆婆”。稍講究的會是一人帶孩子,一人洗衣、整內務。所以是老板的家事在這類鋪子拉不到徒弟伢的差。
徒弟伢最可憐的是吃飯。他們得最后上桌子,盡早地下桌子,吃的中間還要不斷地為張先生、李先生盛飯。他們不僅需要吃得快,還需要眼睛尖,看哪個碗里快完了,馬上就放下碗筷迎過去,“張行生我未!”按說中途打斷多,吃到最后下桌是不受責備的,但保不齊就會有那尖刻的先生對你刺一把:“哎喲,不錯啊,三年沒到沒滿師,×先生就一個留下來吃專席了呢!”
在這種時候老板的態度很重要。有的老板很憐惜學徒,就會在吃的過程中為他們減負,在年輕店員先生擺譜叫學徒盛飯時加以制止。簡單些的會說:“你年輕后小的自己盛一回行不行?你沒看到他忙不贏?”有那靈光的老板娘會在這時替老板得罪人:“我跟你添吧,×先生?”有的老板會做得“菜刀切豆腐——兩面光”:先跟那先生打招呼:“×先生,鋪里人太多了,他就只跟管事的先生和老先生們盛飯,你們幾個年輕的自己添吧,自己添吃得飽些。”轉臉會對學徒說:“這是×先生他們幾個心疼你,讓你好生吃飯。以后他們有事要你跟腿,你要放勤快些!”
徒弟伢挨打挨跪的事是有的,但聰明的老板反倒很少使用這樣的手段。他們在商戰當中希望盟軍越多越好,他們希望徒弟們出息以后有點溫馨的回望,巴不得徒弟們自己開店以后與自己呼應,“勢成犄角”,所以管教徒弟時往往恩威并濟。只有那些出息不大的店員先生,為了擺點小譜而濫施淫威,背著老板、管事讓徒弟們吃點暗虧。
老板們管得很嚴的事,是鋪子打烊后讓徒弟們學珠算,練大字。
說來也怪,漢口鋪子里的老板差不多都喜歡柳字,徒弟進門每個人都要發一本柳公權的字帖(多為“玄秘塔”),讓孩子們打烊后自習自修。他們告訴學徒:字是人的臉面,你們將來當老板,當先生,字好就是一半福。珠算就不消多說了,生意人連算盤都不會,誰看得起你!
老板們會規定孩子們一天寫幾蔚字,由他親自檢查、打框(圈)。寫不好的、珠算不好的,輕則挨跪,重則打手心,這么逼迫,一個店子總會出個把字拿得出手,算盤飛快的。他們日后還會在人前夸耀說:“我這一手字,都是我師父拿板子打出來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