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言

在沒有被“外來者”盯上的時候,中國的電視已經“勢不可擋”地走向沒落。由于中國的廣電領域常年機制、體制改革落后,導致電視播放內容乏善可陳,當人們有了筆記本、平板和手機,在互聯網上愛看啥就看啥時,為什么還要忍受無聊的電視?所以,艾瑞咨詢等行業機構的調查數據均顯示,全國的電視開機率近兩年來持續走低,40歲以上的人群是主流觀眾,年輕人則對電視不屑一顧。
然而,電視這塊大屏是客廳的傳統主角,它有成為家庭娛樂中心的實力,只不過光彩未得到散發。既然原本掌控這塊屏幕的舊勢力太過無能,新手殺入可謂理所應當,而且也符合受眾的期盼。尤其在2013年,搶奪電視的顛覆力量掀開了爆發的序幕,參與其中的有互聯網公司,有IT硬件廠商,它們給電視帶來了全新的玩法,它們的新興理念,將有望把電視的精彩彰顯出最大值。
“第一屏”爭奪戰
業態變革勢在必行
因為人們有收看電視的傳統,也因為電視的尺寸越來越大、畫面越來越清晰,在當下這個多屏時代,電視仍是公認的“第一屏”。打“第一屏”主意的“第三者”太多了,其中IT企業和互聯網公司是絕對的主力軍,目前它們的進攻步伐正在加快。
巨頭公司中,蘋果早就發售了Apple TV流媒體機頂盒,電視機iTV也號稱將于明年發布;英特爾正在開發一種通過互聯網向消費者遞交內容的付費電視服務,與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展開競爭,據說這是英特爾為了“后PC”時代所做的準備之一;谷歌發布了“Chromecast”,可以將移動設備上的內容無線傳輸到電視上,同時谷歌和索尼還在研制基于互聯網的視頻交付服務;就連愛立信也透露計劃大力度進軍電視業。一場電視的革命在這些科技高手的推動下,正在全方位滲入大眾的生活,語音激活、新型屏幕、人與電視機的新型互動很快就會到來。
在中國,改變同樣迅猛。今年5月8日,2萬臺號稱小米“最發燒的配件”的小米盒子官網預約發售,迅速便被搶光;同一天,樂視宣布將“盒子”塞進電視里,推出“超級電視”Letv X60,其采用60英寸3D1080P原裝夏普屏,LED背光,刷新率達到120Hz,處理器方面則采用1.7GHz四核CPU,售價僅為6999元,推出后以每秒售出3.4臺的速度超出了市場預期;還是在5月,聯想宣布與夏普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組成千人研發團隊、斥資過千萬美金,歷時9個月的聯合研發,推出了60英寸旗艦產品聯想智能電視K82、K72,可進行視頻點播,并擁有其他智能應用;7月23日,阿里集團迫不及待地發布了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以及兩類基于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的硬件產品——阿里云OS盒子與智能電視,并聯合互聯網電視播控平臺、盒子廠商、電視廠商以及芯片商等打造了一個“智能TV生態聯盟”,聲勢浩大;最近,繼前不久推出機頂盒產品PPBox之后,PPTV又效仿谷歌Chromecast推出了一款名為PPLink的電視棒,并發布了多屏娛樂互動戰略,稱要建立“多屏娛樂互動平臺”;百度旗下的視頻網站愛奇藝宣布將聯合TCL在今年9月份發布智能電視產品;同時,觀察人士注意到,騰訊已經在技術上實現將“智能云”和“多屏互動”等技術運用到騰訊視頻播放中,可以在不同終端之間利用云緩存來收藏、續播同一段視頻,電視作為終端,可以通過騰訊視頻無縫鏈接互聯網。
如此眾多的角色加入“第一屏”爭奪戰,意味著電視的未來有多種可能性,硬件上的升級已然可以預測,生態系統的顛覆卻是最重大的意義之所在??梢钥吹?,在蘋果改變了音樂產業的傳統面貌并成為行業主導者之后,誰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另一個領域的蘋果,電視作為娛樂行業的一個重要切入口,加之擁有類互聯網終端的屬性,被IT及互聯網企業相中在情理之中。從消費者接受小米盒子、樂視TV的程度來看,電視業態的變革早已是市場所需,因此也可以說,這些新勢力將拯救電視的未來。
戰術各異
電視未來充滿變數
早在2005年,盛大就曾推出“盛大盒子”,它可將電視升級為網絡終端,但因當時寬帶接入水平有限,政策監管嚴格,該產品最終失敗。現在已進入移動時代,光纖入戶等大大提升了寬帶網速,網絡鏈接電視的條件愈加成熟。同時,這幾年中電視界的傳統勢力仍然沒有多少長進,給創新企業掌控電視未來提供了方便。
谷歌等國際IT巨頭針對電視的努力將促進相關技術進步,并帶來戰略參考,中國本土企業在今年一窩蜂似的瞄準電視,則意味著圈地大戰的啟動。這其中,各家的打法及側重有所不同,令中國電視市場的未來充滿變數。
事實上,大家爭的都是主導地位,只是路徑有別。首先,小米是2013年在電視問題上炒作最多的公司。小米盒子再造、小米智能電視將發布等消息頻出,令小米在電視領域的營銷幾乎超過了小米手機,但聲勢奪人能否同樣在電視產品上收到良好效果,還有待觀望。相比小米,樂視電視圈地的行為更加凌厲,其超低價的電視機直擊消費者的內心,銷售立刻爆棚。當然,賣電視機是不掙錢的,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已經表明,樂視是要構建由“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組成的“樂視系統”,樂視超級電視的收入將主要來自除了硬件之外的增值收入,如廣告、付費用戶、應用分成等,更多的效應和收益將從整個樂視生態的產業鏈放量出來。顯然,樂視是在為未來投資,未來有多大,目前看來則主要看樂視能賣出多少臺自己的電視機。同樣,阿里的目的也在于構建生態系統,該系統主要依托所謂的阿里TV操作系統,為此阿里才拉入了相關的許多角色組成一個聯盟。但分析人士指出,創維、長虹、康佳等電視機廠商都在自主開發操作系統,廣電總局也在開發中國的TV OS,未來阿里的系統能做到什么規模阻力不小,只能靠市場來檢驗。愛奇藝的智能電視雖還未推出,也不難想象它必然會借力百度的強大實力,并融合PPS的移動優勢和內容積累,開拓自己的生存之路。
與互聯網公司不同,聯想看來仍是以PC思維來操作電視,但聯想也有自己的優勢。2013年伊始,聯想開始快速布局銷售渠道,提升單店銷售能力,而3萬多家PC店面將成為聯想智能電視的重要銷售渠道。在三四級城市,聯想曾經就是PC的代名詞,那么將來聯想未必不會成為這些地方智能電視的代名詞。既然中國有如此廣大的屌絲市場,聯想必然可以把握住電視的一部分未來市場。不過,屌絲用戶更多且實現了屌絲逆襲的還要數騰訊,憑借微信平臺,騰訊視頻奪取電視屏幕的成功幾率大大提升,屆時若騰訊將QQ用戶導入視頻及電視,則前途不可限量。
不難想象,互聯網和IT企業的介入,會用完全不同于傳統電視機構的速度和作風帶來煥然一新的希望。目前來看,由于傳統電視運營機構有內容制作的成熟生態系統及流程,這部分實力暫時不會受到威脅,但是隨著電視業態被顛覆,產業主導者易人,內容制作及播放、渠道模式也終將被打破,一切都會變,但對受眾來說,變比不變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