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全 戴雷
編者按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是農業生產的頭等大事,有機生產是安全性最高的農業生產模式。我國的有機果品生產也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但是絕大多數果農并不掌握有機果園病蟲害具體的防治技術,這是制約我國有機果品生產最大的難題。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高照全博士在多年的有機果品教學之余,經常深入到生產第一線,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特以有機果園病蟲害防治為主題,撰寫了以下系列技術論文,本刊將陸續刊出,以期對果農有機果品生產有所指導與幫助。1.有機果園病蟲害防治的原理和策略;2.如何預防果樹病蟲害發生;3.生物防治技術在有機果園中的應用;4.物理防治技術在有機果園生產中的應用;5.栽培防治技術在有機果園生產中的應用;6.有機果園常用農藥及其使用;7.果園自然災害的防御。
病蟲害防治是有機果園生產過程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病蟲害的日益猖獗主要是人類為了追求產量過分依賴化學農藥,嚴重污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有害生物抗性急劇增長,次要有害生物上升,使有害生物防治趨于困難和復雜。真正的有機果園已經建立了果園的生態平衡體系,具有植物多樣性,也有大量天敵存在,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樹體生長健康,果實負載量合理,病蟲害防治應該不是重點,在有機生產初期和轉換期,果園的生態平衡體系還不完善,病蟲害防治是有機果品生產中的關鍵問題之一。下面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介紹有機果園病蟲害防治的原理和策略。
1 防治原則
安全果品生產病蟲害防治總的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可是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陽光是最好的殺菌劑,選擇合理的密度、高光效樹形(圖1,2),并在修剪中維持最佳的冠層結構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生命在于運動”,果樹也需要多運動才能保持健康的體魄,風是果樹枝、葉、果運動的力量源泉,只有保證果園的通風條件,才能保證果樹健康成長,密植、低干、枝葉量大等均不利于果園通風;均衡的營養可以增強果樹的抵抗力,因此要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均衡施肥。
在有機生產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其他農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或其產物。應從生態系統出發,以生態平衡為核心,綜合應用各種農業的、生物的、物理的防治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草滋生和有利于各類自然天敵繁衍的生態環境,保證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類病蟲草害所造成的損失,達到持續、穩定增產的目的。有機果品生產的病蟲害重點在于防,只有當病蟲害達到或超過經濟閾值,即將造成經濟損失時,才采用必要防治方法,將其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之下。
2 防治原理
有機果園防治病蟲害主要從3個方面著手:第1,控制果園生態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盡可能減少園藝生態系中害蟲的種類,增加有益生物的種類;第2,控制害蟲種群數量,對已有害蟲采用適當的方法,壓低害蟲的種群基數、惡化其生存繁殖環境,或直接消滅害蟲;第3,控制害蟲危害,在適于某種害蟲大發生的地域種植不適于其取食危害的作物或作物品種,調整作物播種期,使作物易受危害造成經濟損失的敏感期錯開害蟲發生期。具體原理有:
消滅和控制病原物:包括鏟除病原物、阻斷病原物、抑制病原物;
保護寄主植物:包括生態保護、生物保護、藥劑保護;
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主要措施有抗病品種——遺傳抗病性的利用、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的有效途徑;
治療發病植株:包括物理治療、藥劑治療、手術治療。
3 防治策略
果樹蟲害很多,但真正能造成危害的害蟲不多,也不難防治。把病蟲害防治工作盡量做在發生之前,這是防治的關鍵。有機果園病蟲害的主要防治策略有:嚴格檢疫,阻斷病蟲害的侵入;通過改善生產地的環境條件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如構建合理的樹形并加大修剪量提高果樹的通風透光能力;采用生物措施防治病蟲,選育抗性強的品種和砧木,保護和利用天敵進行防治害蟲;也可以利用非合成物質防治病蟲,如刮樹皮、誘集、誘捕、趨避、人工或機械除草。使用酒精、氧化物和過氧化物進行消毒;使用氨化皂趨避動物,但不可與土壤和果實接觸;可用硫酸銅、石灰水、過氧化氫、石硫合劑防治病菌;可用鏈霉素防治蘋果的火疫病。
3.1 植物檢疫
植物檢疫也稱法規防治。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由專門機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禁止或限制危險性病、蟲、雜草等人為的傳入或傳出,或者傳入后為限制其繼續擴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植物檢疫分對內檢疫和對外檢疫。對內檢疫的主要任務是防止和消滅通過地區間的物資交換、調運種子、苗木及其他農產品、園藝產品貿易等而使危險性有害生物擴散蔓延。故又稱國內檢疫。對外檢疫是國家在港口、機場、車站和郵局等國際交通要道,設立植物檢疫機構,對進出口和過境應檢疫的植物及其產品實施檢疫和處理,防止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入和輸出。
3.2 栽培措施
栽培控制技術是通過適宜的栽培措施來壓低有害生物的數量,提高植物抗性,有目的地創造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發生的果園生態環境,直接或間接地消滅或抑制有害生物發生與危害的方法。比如采用高光效樹形,進行避雨栽培等(圖3)。其優點是貫穿在整個果品生產環節中進行,不需要過多的額外投入就能達到目的,且與其他控制措施,如化學控制、生物控制、生態控制、物理控制等措施相配套,易于推廣。但也有局限性,如控制效果慢,對暴發性病蟲害的控制效果不大,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常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等。
根據植物生長規律,可以知道,植物種類多,群落結構復雜,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能較長時間保持穩定(圖4)。因為物種的減少往往使生態系統的生產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災害、外來物種入侵和其他干擾的能力下降。而在物種多樣性高的生態系統中,擁有著生態功能相似而對環境反應不同的物種,并以此來保障整個生態系統可以因環境變化而調整自身以維持各項功能的發揮。因此,要利用植物可以通過化學信息來完成種間的競爭,也可以通過化學信息來調節種群的內部結構的特點,將能夠相互促進的植物一起種植,避免將相互影響的植物一起種植。在果園種植大蔥、大蒜等有異味的植物可趨避很多害蟲(圖5);可是將胡桃與蘋果種在一起,將會對蘋果起到毒害作用。
3.3 物理機械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溫度處理、光波的利用、射線處理。機械防治主要有機械防治、捕殺法、誘殺法、阻隔法、外科手術等。安全果品主要的物理機械措施就是物理隔離,通過加強對果樹害蟲危害習性的分析,有效設計病蟲害阻隔物。比如:當前我國大多數地方采用水果套袋的辦法(圖6),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果實的外觀,另一方面,還可以有效地阻止病蟲的侵入。又比如:搭建防蟲網等,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危害。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以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控制有害生物種群數量的方法,主要方法有:以蟲治蟲、以菌治蟲、有益動物治蟲、昆蟲激素治蟲、以菌治病等。在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過程中,生物防治是目前倡導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果樹病蟲害的防御能力,而且可以保持和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通常所用的生物防治法,就是果園生草、合理地間作套種引誘蓄養天敵如:螳螂、蜻蜓、啄木鳥、畫眉等。
生物防治還包括利用各種昆蟲的趨光性、趨化性進行誘殺,大量消滅害蟲,減少對農作物的破壞(圖7,8);利用植物可以分泌化學信息素來吸引昆蟲的特性,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種化學信息素,吸引傳粉昆蟲,科學的果樹嫁接技術對提高果樹及作物的傳粉率和結實率;釋放過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使雄蟲無法辨認雌蟲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氣味感受器變得不適應或疲勞,不再對雌蟲有反應,從而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活動,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3.5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就是利用各種有毒的化學藥劑來防治病蟲草害等有害生物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簡便,不受地域限制和季節限制,便于大面積機械化防治等。但使用不當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環境污染;殺傷天敵,引起次要害蟲再猖獗;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可使某些病蟲產生不同程度的抗藥性等。有機果品生產中由于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藥劑,所以防治要求更高。
化學防治一定要合理科學用藥,使得農藥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首先,在噴藥時,要掌握噴藥的最佳時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病蟲害的測報。其次,在噴藥時,一定要保證農藥的質量,使其防治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圖9)。第3,要保證農藥殘留不超標,合理控制用藥量,禁止使用合成農藥。比如:對棗樹鱗翅目害蟲的發生,要在葉蟬發生盛期噴灑Bt乳劑3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又比如桃樹褐腐病的防治方法,就是在桃樹萌芽前期,先噴一些石硫合劑,其濃度控制在3~5波美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消滅越冬菌源,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治療桃樹的葉螨和縮葉病,然后,在桃樹開花后的10天,用木醋液噴霧,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褐腐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