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萍
堯都區大陽鎮上陽村地處臨汾市堯都區東部半丘陵地帶,東鄰浮山,北靠澇河,離市區18千米,交通條件便利,生態環境良好,是臨汾市一村一品專業村。該村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年均溫度12.1℃,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無霜期180天以上,海拔700米以上,發展蘋果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全村共有耕地3860畝,其中果園3500畝,占耕地面積的90%。全村建設土窯洞果品貯藏庫30余個,投資250萬元興建500噸機械制冷果品保鮮貯藏庫一座。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983元,其中果品純收入6500元。
1 全村蘋果生產現狀
1.1 蘋果基地基本形成
上陽村果園從1987年開始規劃,1988年開始種植,先后經歷了4次大規模的建園。1988年1次種植蘋果500畝,1995年2次種植蘋果1300畝,2003年3次繼續種植1200畝,2008年至今4次先后種植500畝。通過20余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共種植蘋果3500畝,占到總耕地面積的90.7%,果農戶達到360戶,占到總戶數的84%,人均果園面積2畝。
1.2 蘋果品質不斷提升
上陽村蘋果品種主要以紅富士為主,栽培面積占總栽培面積的95%以上,其余品種為元帥、金冠和喬納金等。1996年進行果實套袋試驗,1998年500畝盛果期樹全部套蘋果專用紙袋,近幾年蘋果園全部套膜+紙袋。2011年,上陽村“蘋果協會”聯系專家在新技術上下功夫,對200多畝蘋果進行了SOD酶試用。通過噴施使得蘋果果實內富含SOD,營養價值也有了很大提高,SOD蘋果每千克能增收2元,當年便取得很好效益。2013年應用SOD技術1000畝。
1.3 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近年來,上陽村果農組裝配套使用果園實用新技術,包括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果實套袋、生物覆蓋、節水灌溉、平衡施肥、反光膜應用、蘋果貼字、果形劑、增紅劑應用、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實現了蘋果增值。2012全村蘋果總產量達到了650萬千克,純收入700多萬元,僅此一項,人均收入6500元,占到全年人均總收入的60%。
2 存在問題
2.1 栽培模式落后
大陽蘋果園采用以喬砧密植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栽培制度,果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果園管理標準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導致果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低。
2.2 產業化程度低
上陽村現階段仍然是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經營的小生產方式為主。果農既是生產者,也是經營者。他們粗放地經營著果園,果園規模小,投入不足,經營分散,缺乏組織性,產業化程度低。盡管村里每年組織培訓,但只能解決其表,難以從根本改變。因此導致生產的蘋果質量難以保障,也難以利用機械化設備。
2.3 銷售方式落后
銷售渠道短缺是制約上陽蘋果銷售的主要問題。上陽村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依靠中間商販售出蘋果是果農銷售蘋果的主要渠道,絕大多數農戶等待商販上門求購,往往是批發的多,零售的少,大部分蘋果只能以散裝或簡易裝的形式出售,經濟效益低。與中間商合作,很少直接接觸市場,沒有自己的銷售市場,缺乏定價權。而且中間商不固定,市場好時來的多,行情不好就沒人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蘋果的銷售。
2.4 品牌效益差
在山西蘋果批發市場上經常能見到是“壺口”牌蘋果,盡管上陽蘋果已經注冊了自己的品牌,蘋果口味也不比吉縣“壺口”牌蘋果差,交通條件要便利很多,但很多果商只愿意去吉縣收購蘋果,有的果商來收購蘋果時還自帶紙箱,收購上陽的蘋果充當他們的名牌占領市場,使上陽的蘋果品牌不能被市場認可。
2.5 栽培管理粗放
果園管理粗放表現在一是樹勢虛旺,腐爛病嚴重,90%的果農對腐爛病只注重治,忽視預防,少數果農發現腐爛病病斑后不及時刮除,導致病斑迅速擴大。二是修剪過重。近幾年對樹形進行了改形,僅停留在樹體抬高或落頭,果園群體雖然下部通風透光問題得以解決,但株間上部交接密閉,光照問題比較突出。拉枝不規范,枝組層次不清,枝條重疊、密閉,樹冠內膛空虛,大枝后部光禿,結果部位外移。三是修剪傷口不做消毒處理,導致傷口感染。四是有機肥施入不足。果農都知道早秋施基肥好,但70%的果農在采收完果子后到11月底12月上旬才施基肥,10%的果農12月底施基肥,有少數果農到第2年春季才施基肥,施的基肥數量也偏少,偏施氮肥,磷鉀肥不足,多數果農施用肥料就知道尿素、碳銨,使得樹勢虛旺、著色差、腐爛病大面積發生。
2.6 高素質的勞動力匱乏
現在農村大部分青年人外出打工,家里留守的只有老人、婦女和孩子。而種植蘋果由于勞動強度大、投入多、周期長、技術要求高,需要大量有精力、有知識,愛學習、愛鉆研的人來發展。勞動力素質不高,使部分果農思想認識不到位,習慣于借鑒老經驗,采用老套路,對新技術認識慢,應用遲,從而影響蘋果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3 對策建議
3.1 提高蘋果產業化水平
針對上陽村蘋果以家庭為主的小規模經營方式,不適合日益激烈的市場現狀,通過加強上陽村“蘋果協會”力量,加強蘋果生產者與市場之間的聯系,提高蘋果質量,降低市場風險。
3.2 提升果農素質
在果樹生產管理關鍵時期,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大力推廣果實套袋、果園生草、鋪反光膜、節水灌溉、樹干綁縛誘蟲帶、懸掛殺蟲燈、粘蟲板等無害化綜合防治技術,提升果農素質。
3.3 提高品牌知名度
上陽村蘋果實施名牌戰略已經多年,品牌知名度遠不及吉縣“壺口”蘋果。因此,上陽村要對“上陽紅”品牌進行大力宣傳。同時上陽村也要注重蘋果文化的培育,依托紅色旅游和生態觀光的豐富資源,繼續舉辦鄉村風情蘋果采摘旅游節。以果為媒,以節為緣,旅游搭臺,經貿唱戲,讓廣大游客觀果園風光,品有機蘋果,游堯陵景區,賞農家戲院,提高上陽蘋果的知名度,擴大影響力。
3.4 搭建產銷對接平臺
盡快建立銷售信息網絡,發揮果樹專業合作社及經紀人的作用,建立果品營銷機制,采用多種組織形式,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如聯系知名大型超市,設立“上陽紅”蘋果銷售專柜,與果品批發市場責任人長期合作,建立“上陽紅”蘋果銷售網等方式形成一個持續穩定的果品營銷體制,推進上陽蘋果產業的發展。
3.5 依靠科技,提高果品質量
實施優果工程,針對上陽蘋果生產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的實際,一是對腐爛病要及早發現,及時刮除,加強綜合管理,清潔田園,減輕腐爛病發生。二是修剪要因園因樹,選擇配套樹形,采取相應修剪手法,冬季改形與四季修剪相結合,解決果園通風透光、營養分配問題,調節樹勢,實現優質高產。三是對修剪的較大傷口涂抹防腐劑加以保護,修剪過程中注意對修剪工具做消毒處理。四是秋季早施基肥,對盛果期樹每年秋施基肥每畝5000千克,達到千克果千克肥,每年每畝追尿素40千克、磷酸二銨25千克、氯化鉀40千克,在秋梢停長期噴200~300倍尿素加200~300倍磷酸二氫鉀1次,在整個生長期每次噴藥防治病蟲時加肥料進行葉面噴肥。
3.6 為果園購買財產保險
以全村或個人為單位為蘋果購買保險,保險期限從蘋果始花期到蘋果成熟采收結束,保險責任包括暴雨、洪水、內澇、風災、雹災、凍災等自然災害。保險費可由果農自己承擔或申請政府補助。這樣既能為果農種植解除后顧之憂,又能為蘋果產業發展做堅強的后盾。
(作者聯系電話:13033426190)